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针对学术界研究清末民初儿童文学活动的三个焦点问题进行了论证和厘清,一是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的主体力量出自本土,而非外国传教士;二是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的文学思想日趋成熟,而非没有形成;三是清末民初儿童文学的创作实践丰富多彩,而非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确认了清末民初儿童文学活动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指出清末民初的儿童文学活动是具有民族性、现代性根本特征的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真正起源.  相似文献   

2.
任荣 《天府新论》2013,(5):150-158
清末民初,地方戏改良呈现出革命家主导和士伶合作两种模式。以粤剧和滇剧为代表的革命家主导模式以宣传革命为己任,以推翻满清王朝为目标。秦腔和川剧为代表的士伶合作模式以教育民众为己任,以移风易俗、开启民智为目标。革命家主导模式在辛亥革命后便逐渐消失,而士伶合作模式则在辛亥革命后对地方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两种模式相比较而言,士伶合作模式对今天戏曲发展的借鉴意义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3.
所谓“茶馆”,为以茶供客的店铺,也被称作“茶肆”、“茶室”“茶坊”、“茶铺”、“茶棚”、“茶社”、“茶居”等,在中国特别发达。茶馆、茶肆在中国的出现,是饮茶日渐普及的唐、宋时代以后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后,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已成为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当时中国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日本和美国。本文试就清末民初留日活动与留美活动的异同试作比较和评述。一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学生留日活动和留美活动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如下的共性: 第一,美、日统治者利用近代中国的留学活动,进行其较之于武力侵略更高一层次的“和平”的侵略。  相似文献   

5.
赵惠民 《齐鲁学刊》2007,1(4):53-57
清末民初的黄河三角洲移民以政府组织的生存型移民为主。移民群体主要由灾民构成。移民安置区域集中在黄河大堤周围和黄河尾闾新生淤地。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绅士在移民活动中自始至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地分配不足,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掠夺性耕作方式导致的土地盐碱化等,使移民返迁比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社会习俗的变异林吉玲社会习俗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其变化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运演过程。清末民初,随着社会局势的骤变和人们思想意识的异常活跃,社会习俗也在不断嬗变和再生。其具体表现,要者有三。(一)生活习俗。政治与民俗存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上之所操者政...  相似文献   

7.
赵书新 《理论界》2009,(2):126-128
屠寄生活于清末民初,经历了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庚子之战、直至辛亥革命,切身感受了近代中国的大变迁.他走遍大江南北,任过教师,入过仕途,同时亦在文学史地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蒙兀儿史记>一书是其代表作.  相似文献   

8.
罗惠缙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65-168
清末民初是遗民辈出的时期,从遗民关系的基本形态看,主要的类型有父子兄弟型、姻亲型、乡谊型、学缘型、业缘和趣缘型.民初遗民在社会的进步与反动的二元对决中基本被视为"落后"与"反动"的代名词,然而在中国学术从近代向现代的转换过程中,民初遗民却扮演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群体关系入手是深入研究民初遗民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基础,也是深切把握遗民各自所处的位置、相对的身份以及文化实绩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常庆  周昌 《东岳论丛》2023,(4):84-90
早期报刊在传统中国的统治者眼中一直是搅局者的角色,新闻史上“报案”“报禁”不断,这一现象到清末民初开始改观。报刊如何建构自身的影响力,这是本文尝试着回答的核心问题。“文人论政”是后代学人从报界先驱身上提炼出来的特质,有其合理性,但存在简化、夸大的倾向,需要回到具体的历史语境来考量他们的办报活动。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被迫转型,为报刊发展创造条件:一是报刊形成新的舆论空间,在公共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自我赋权”;二是传统社会解体,士绅向城市迁移,知识分子得以更自由地流动,由此形成的城市化也间接带动报界发展;三是白话报刊加速新思想的传播,加快社会变革进程。社会转型不仅是政治体制、经济结构的转换,还包括深层的意识形态更替。报刊积极参与这一过程,自身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清廷内忧外患,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指导性减弱;二是严峻现实让国人放弃中国制度最优的信念,开始从汉族中心主义向欧洲中心主义过渡;三是报刊不断提供新的思想内容,参与新意识形态的系统性建构,获得更多话语权,在社会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被更多的人认同、接受,报刊的影响力也逐渐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甘肃哥老会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老会是清末流传最广、势力最大的秘密会党之一。清同治年间,哥老会蔓延发展到甘肃地区。本文就哥老会在甘肃地区的传播发展状况进行论述,分析在清末民初社会大变革背景下,哥老会在甘肃地区的活动对其时西北历史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留美学生认为国家建设取代政治革命是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建设需要掌握建设之知识 ,培养建设之技能与精神。美国作为他们建设祖国的模本 ,其无处不有的社团组织使他们认识到 ,组织近代社团是富国强兵、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建设方案之一。他们广泛组织学生会和学术性社团等 ,锻炼民主经验与演说辩论能力 ,培养公平竞争心理 ;团结专门同志砥砺学问 ,以发展中国学术 ,为祖国建设进行知识积累。留美学界社团组织的发展及其特征 ,是美国社会与中国社会联姻的产儿 ,是一代中国知识精英社团建国方案的尝试与实践 ,切合了当时国内文化建设与文化革命的需要 ,为“德先生”、“赛先生”的吁求提供了基础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12.
杨懋君 《阴山学刊》2001,14(2):59-62
清末民初婚俗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择偶标准、媒介方式、婚姻礼仪的演变,以及婚姻法规的加强和离婚的增多。这对现代社会的婚俗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认真研究,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伪钞的历史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分析了清末民初币制繁多,探究了清末民初伪钞的状况、政府的防伪措施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本文认为伪钞不仅严重扭曲了当时的货币经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也是对社会诚信的无情掠夺,它的猖獗加速了政府统治危机,带给中国社会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甘肃的城市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 《兰州学刊》2004,(6):311-313
清末民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扩张,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地处西北边陲的甘肃,也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开始蹒跚学步,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尤其是作为发展较为落后、职能较为单一、传统农业特色较浓的甘肃城市,近代教育、社会福利、通信、金融、交通等相继出现和发展,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它的近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是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新式的军事学校,其发展过程和历史作用都是不平常的,是近代军事、近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可是关于它的研究,无论在史学、军事学、教育学界,都是很不够的。对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清末民初军校发展的历史进程,清末民初军校的分类,清末民初军校的历史作用等,还缺少系统的论述。 一、清末民初军校发展的历史进程 近代军校起于道咸年间。此时的中国政局,面临着千古未有的“大变局”。这极大地触动了士大夫阶层,“师夷长技以制夷”,“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的议论鼓噪朝野,一个军事近代化的运动便首先被推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陈佳 《理论界》2014,(8):110-113
布景是舞台上的造型因素之一,是戏剧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戏剧关系密切,不仅有助于剧情的体现,更对观众欣赏和演员表演产生较大影响。清末民初的批评家对新旧剧的布景运用往往分而论之,普遍反对旧剧使用布景,而充分肯定布景在新剧演出中的作用,并针对其运用不当之处提出积极建议。他们还通过译介西方相关著作或考察西方剧场,为当时中国戏剧舞台布景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7.
清末的法律改革为中国古代证据法的近代化提供一个制度的平台,证据法的近代化主要表现为证据裁判主义原则的确立、刑讯被废止、明定自由心证及刑事证据法与民事证据法的分立等四个方面.中国证据法近代化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传统证据法的固有矛盾.  相似文献   

18.
熊昌锟 《中国社会科学》2023,(10):183-203+208
清末民初中国的币制改革深受资本主义全球化及国际金本位体系的裹挟,由各方势力共谋促成。国际金本位体系建立后,中国在偿付外债、赔款时承受巨额镑亏,对外贸易遭受巨大逆差,中国意图通过币制改革解决财政和贸易问题。为了消除关税摩擦、便利通商,扩大在华利益,英、美、日等国要求中国统一币制。清政府希望借助外部势力,收归货币发行权。币制改革正式开启后,中国向美国、日本寻求帮助并向国际银行团借款。然而在引入外国势力后,币制改革逐渐丧失了独立性。各国企图利用币制借款及附加条件,主导中国币制改革进程,干预中国内政。清末民初的币制改革均试图建立中央权威的货币制度,但受制于国力及国际因素,最终未能成功。  相似文献   

19.
近代股票与公债在天津的发行始于清末.民国时期,天津市场上出现了股票交易的兼营或专营中介--股票交通事务所等.1914年,农商部即批准在天津开办证券交易所.1918年,天津证券交易所成立.到1921年,天津证券粮食花纱皮毛交易所开业,但次年即停业.天津证券市场在此发轫时期,"交易所时代"的到来并不是建立在证券交易较为发达的基础上,也未经由上海证券市场上曾出现过的集中交易的"公会时代",因此犹如昙花一现.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民初的地方自治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史上留下了蔚为壮观的一页。地方自治 理论的源起、曲折发展及其省宪运动的实践,均具有值得后人追思的价值。本文分四个部分 来探讨这一问题:(一)地方自治理论的源起及早期发展;(二)辛亥革命后地方自治的成败; (三)北洋军阀时期省宪自治的实践;(四)分析与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