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早春二月》放映以后,受到了广大观众和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严正批判,它那件声光夺人的外衣正在被剥落,它所散发的资产阶级思想腐臭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嗅觉。但是要彻底清除这部影片引起的种种有害影响,也还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现在还有一些人为《早春二月》辩护,为萧涧秋、陶岚叫屈。他们说什么“《早春二月》为我国电影界别树了一帜”;说什么“萧涧秋是进步的青年”,“心灵纯洁,人格伟大”,他“帮助”文嫂完全是“正大光明”的,“无私的”;说什么“陶岚是个要求进步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等等,等等。不难看出,对如何评价《早春二月》是有着原则分歧的,特别是:萧涧秋究竟是个革命者,还是个保命者?是个利他主义者,还是利己主义者?陶岚究竟是个追求“解放”的“勇士”,还是玩世不恭的极端个人主义人物?本文准备就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法国著名戏剧家莫里哀的《吝啬鬼》一剧,塑造了阿尔巴贡这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吝啬鬼形象。本文剖析了阿尔巴贡的“贪财”与“吝啬”的双重特点,有力揭示了资产阶级极端自私自利、爱财如命的本质和资产阶级发展初期的本质特征,展示了莫里哀描写性格的喜剧特色。  相似文献   

3.
安妮宝贝:在寂静中感觉心灵的喧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妮宝贝的作品是一种“情调小说”。颓废而阴郁,与其说是她的作品的一种个性特征,毋宁说是一部分花季少女所特有的精神症状———青春期忧郁症。她的作品的重要意象是“等待”和“伤口”,这些作品情绪的极端状态源于叙述者或主人公的极端自恋。  相似文献   

4.
《雷雨》的主人公繁漪 ,这个集“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于一身的女性 ,在她“人的生存困境”中 ,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她是一个将崇高与罪恶结合在一起的混合体 ,她的恶的极端行为源于她追求完美的欲望 ,在她的身上体现着“追求人的合理的社会存在”与“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严重对立和冲突 ,这是她走向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 ,也体现了《雷雨》的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丁玲虚拟文本中女性角色的精神世界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行进的巨大变迁,通过对其原因的深层解读,能够看到更为真实的丁玲的“灵魂”和“行为”,从而为她有着巨大反差的真实人生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特殊的政治历史环境下,丁玲同时代知识分子们的人生选择和思想调整。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一些人给集体主义加上了种种罪名,认为象体主义是“用整体压制和否定个人”,是对个人需要和欲望的“敌视和防范”。他们竭力宣扬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以与集体主义对抗,认为“无私并非共产主义的口号”,“求生存,求发展的‘私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等等。为反击自由化论者的种种非难,我们很有必要对集体主义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澄清理论上的是非,消除人们思想上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7.
蘩漪是《雷雨》中一个特殊的、不易为人理解的人物。也是在历来的演出和评论中争议最多的人物。在解放前的演出和评论中,有人把她处理成为一个由于生理苦闷而产生了变态心理的“情欲狂”,也有不少人认为她是一个阴鸷恶毒、神经质的女人。解放后,对蘩漪的评价又出现了另一个极端,她的身价不断升高,一跃而成为一个“彻底的民主派”,“战斗的女性”。甚至有人写信给某剧团,要求脱掉蘩漪身上的黑絲绒旗袍,换上光鲜的大红衣服,以示烈火般的性格。但同时也有人认为蘩漪不过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太太,一个“极  相似文献   

8.
财富利己主义是指一种以自私自利地占有物质财富为核心价值取向的道德价值观念。它可以区分为合理的财富利己主义和极端的财富利己主义。适当占有物质财富合乎财富伦理的内在要求。财富伦理反对的是极端的财富利己主义。以极端自私利己的方式占有物质财富不仅违背财富伦理,而且可能违背法律。从财富伦理的角度来看,财富利己主义的合理性边界就是它的道德合理性边界。  相似文献   

9.
论“哑巴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影响英语学习的各种不利冈素的分析,阐述了“哑巴英语”存在的必然性,充分地肯定了“哑巴英语”的积极因素和其实用性。从成人学习英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阐明了“哑巴英语”可以成为成人在缺失英语语言环境下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一种现实选择的可能性。文章拟通过“哑巴英语”现象,说明英语教学改革要讲求实际,不要脱离客观现实,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在谈这个问题以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两点: 第一,中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坚强的革命后代,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我们的年青一代应该是自觉而积极的革命者和建设者。我们是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绝不能象封建社会那样,培养出来的青年是“唯唯诺诺”“唯命是听”,这种青年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能成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培养的青年,也不能象资本主义社会那样,使他们获得了一些科学知识(和封建社会比较而言),但目光短浅,志趣狭隘,极端的自私自利,这样的青年也不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费解的“斯芬克思”谜,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即其中之一。小说主人公萧涧秋为什么中断与他挚爱的姑娘陶岚的爱情,出走女佛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个问题影响着对萧涧秋性格的基本评价。 《二月》写了两条线索:萧涧秋对文嫂的救助和陶岚的爱情。青年寡妇文嫂是北伐革命烈士的遗孀,丈夫是萧涧秋师范时的同学。文嫂一家贫病交加生活难以为继的悲惨遭遇,引起萧涧秋强烈同情,出于友爱和人道主义,他向文嫂伸出了援助之手,表示将自己收入的一半资助他们,并要带女孩采莲上学。萧涧秋不仅在物质上给文嫂一家以关怀和帮助,还在精神上给她们以巨大的启发和感召,鼓励她们坚强地活下去。但被称为“世外桃园”的芙蓉  相似文献   

12.
张悦然作为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的获得者与不少“新概念状元”一样成为了诸多媒体、书商、读者的强烈关注对象,她创作的作品数量之多,速度之快在“80后”作家群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本文主要论述了她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极端、酷冷的写作特点,并结合她的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深刻揭示了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哲学体系和辩证法的矛盾,指出其根源之一是“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这根“庸人的辫子”即是一种软弱、见风使舵的人格,是自私自利、谨小慎微地向保守的政治和鄙俗的环境屈从、妥协的习气。  相似文献   

14.
玛莉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她正在做数学作业。作业本上有许多的数字。她不会做。她努力地想。最后她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去了一个商店“。你要买什么吗?”商店服务员问她“。是的,我要两公斤苹果,一公斤桔子和三公斤香蕉,”玛莉回答说。“一共六公斤,对你来说这太重了。你能带  相似文献   

15.
义利问题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也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伦理思想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与物质利益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是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更具有优先性问题。王夫之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一般地否定道义论,而是在肯定义重于利的前提下,力图对义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即肯定每个人追求其合理的私人利益的正当性,扬弃宋明道学家所宣扬的“公利”中的实质上的专制君主一家一姓的私利的虚幻性。同时,他又十分注重分辨合理的“自利”与损人利己的自私自利,反对“攻取相役”“成乎惨害”的极端利己主义,从而在学理上弥补了晚明以“人必有私”为出发点的功利主义伦理学的不足。王夫之的义利观更注重对传统道义论的诠释与改造。  相似文献   

16.
如果让职场人来晒晒职场糗事,肯定会满满一箩筐。因为能晒的糗事实在太多。【典型糗事一:她的名字叫“没有”】公司招了一个临时的前台来帮忙,她是一个高个子的北方姑娘,为人豪爽嗓门也足够响亮。香港老板为了方便和她沟通,便问她有没有英文名字,她用卷舌音标准地回答了一声:“没有。”香港老板点头称赞道:“没有,Male。”  相似文献   

17.
“110”和“120”是老百姓遇到困难时最常用的求助电话,而在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白云街道云峰社区,居民遇到困难和麻烦时,首先想到的却是一个普通的住宅电话。电话的主人是社区里一位普通居民,叫单丰美。她的电话24小时“开放”,只要居民有困难,她总是第一时间赶去帮忙,因此,她被人们称为“110大姐”。今年68岁的单丰美,是大连海藻工业公司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她曾担任过几年居委会书记和主任。社区合并调整后,因为年纪大了,她从社区的岗位上退了下来。本该就此颐养天年的她,却总是闲不住。她还养成了这样一个“毛病”———每天早晚都绕社区一…  相似文献   

18.
“干一行爱一行”,曾成为一个时代的著名口号。人一参加工作,便“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如果“组织上”不提出变更工作岗位,个人决无二心。这就是当年,许多岁月的当年,许多人的当年。 事情往往是这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时序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跳槽”却成了一个时髦的话题。士别三日,碰到旧时相知,必问:“现在何处发财?” 跳槽也罢,恋旧也好,本不足为怪,更不能干预。但是现在有些人跳槽越来越离谱,越跳越邪,于是近几年来跳槽官司迭起。 五十名员工不辞而别,“成吉思汗”愤然起诉  相似文献   

19.
密码     
她再也不想呆在这个家里了。因为爸爸一点儿也不爱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爸爸整天整夜都不在家。两个月后,他领回来一个女人。她看过许多关于后妈虐待继子女的例子,但始终没想到这种事会发生在自己头上。她厌恶,她痛恨;她总是用挑衅的眼光冷酷无情的看着她的继母。继母一脸的茫然和不知所措更加加剧了她内心的反感,她选择了离开。对!离家出走。她要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惩罚一下爸爸,让他后悔,让他痛苦,让他重视自己。她摆弄着手中的金穗卡,暗暗佩服自己的聪明,反正再也不回来了,干脆把里面的钱取光。临走前她又望了一眼相框内爸爸妈妈和她的“…  相似文献   

20.
邂逅     
一个夜晚,自己偶尔翻开《外国文学史》,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的代表作《复活》。小说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塑造了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聂赫留朵夫。他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青年时期,他单纯善良。但是贵族家庭养成了他的种种恶习,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抛弃玛丝洛娃。十年后,他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