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行为金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而相关研究也可以从行为金融理论的综述性研究、对中国股市异常现象的实证性检验和对中国股市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具体分析三方面进行综述。其中对中国股市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具体分析又可细化为关于个体投资者心理及行为的研究和关于群体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与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看,股票价格调整过程的本质是投资者更新信息、修正信念的过程。在投资者心理因素内生化考虑的层面上,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共同刻画了这一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基于结构性摩擦研究了交易制度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行为金融理论基于认知偏差研究了投资者心理对该过程的作用机理。投资者认知偏差将通过信息更新和信念修正环节影响价格调整过程,并最终进入到股票价格之中。这是投资者心理在金融市场作用机理的关键所在,也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机联系的逻辑所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现代金融理论解释不一致的现象被暴露出来,成为金融学的"未解之速".源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行为金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变幻无穷的证券市场上,由于受投资心理的影响,投资者的行为并不一定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呈现出有限理性的特征.他们的一些非理性行为,如从众行为、对股市政策或消息的过度反应,以及操纵股价行为,常常造成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产生非理性泡沫,对股市本身的发展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理论在金融理论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行为金融模型中较为典型的有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和BHS模型。本文基于DHS模型 ,在一个截面市场中 ,给出包括投资者保守性偏差和以归因偏差为条件的过度自信偏差的一个行为金融学模型。本文认为 ,BHS模型所引入的投资者变化的风险厌恶和本文截面模型所引入的投资者有偏预期之间在解释累积市场和截面市场偏差现象时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金融理论中最具生命力的一个分支,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刚刚兴起的一门学科,它是在经典金融理论与实证不断背离的困境中产生的.其理论框架由心理学认知偏差理论、期望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模型与投资策略三部分搭建.行为金融学注重投资者决策心理多样性的研究,为金融理论与实际沟壑的弥合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有限理性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市场中的个体投资者是有限理性的,并且普遍存在投资偏差问题。这种偏差包括投资者对于股票价格波动的认知偏差、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估计偏差、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管理偏差和投资者在股票交易过程中的操作偏差。研究股票市场中个体投资者的投资偏差问题,对提高我国股市投资者的理性程度以及推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都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股市投资者队伍的主体,中小投资者的心理偏差会对自身投资活动以及市场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中小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小投资者素质,消除那些诱发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偏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股市萧条原因的研究一直是市场争论的热点。各种不确定因素存在于现实的证券市场,现代金融理论很难对股权割裂等原因导致的众多“异象”做出清楚的解释。行为金融学理论则能较好地解释我国当前股市投资者信心崩溃、负和博弈、流动性风险的形成等问题。推动资本市场趋向长期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0.
经典的金融理论认为,股票价格是随机游走的,是不可预测的。但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行为金融理论和物理金融理论却认为,股票价格变化行为可能存在着一些相对固定的模式,股票价格变化是可预测的,技术分析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对这两个领域的基本思想做了介绍与评价。这些交易策略与新的理念对中国股市的投资者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开设股价指数期货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推出股票价格指数期货合约交易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上市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已经具备 ,时机已经成熟。有关管理层应尽早推出我国的股价指数期货合约的交易 ,一方面为个人和机构股市投资者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的证券避险和投资手段 ,分散股市投资风险 ,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 ,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衍生投资工具 ,促进期货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提高我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同时 ,由于竞争性期货交易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 ,股指期货可进一步加强股票指数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预警作用 ,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IPO定价、抑价及长期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上IPO的定价、抑价过高,股票价格与价值背离,使得新股在市场上的长期表现不佳,市场效率低下。究其原因,除了我国IPO市场长期处于卖方市场外,还因为我国存在大量的乐观投资者。要解决IPO定价、抑价等问题,应该消除IPO市场上的乐观根源,大力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3.
行为金融学的投资者风险偏好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金融学是在质疑经典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具有理性预期、风险回避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特征的前提假设中产生的。面对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行为金融学引入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与范式,指出投资者在面对不确定性进行决策时,由于个体认知方式与价值判断的不同,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险偏好而偏离经典金融理论的前提假设。因而投资者并不总是理性的,其行为经常出现非贝叶斯法则预期、风险追求和期望值的多样性。行为金融理论关于投资者风险决策偏好不完全理性的观点将为我国不够成熟的证券市场防范风险,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管理对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即将推出"股指期货"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的金融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金 融市场的国际化趋势给中国的证券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投资工具已远远不能满足 投资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引入创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势在 必行。本文就开发中国股指期货的必要性及由此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5.
财务报告舞弊严重干扰了证券市场秩序,损害了投资人利益.笔者以中国证监会2002-2007年处罚公告为依据,从"压力"与"机会"两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形成原因,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压力是导致财务报告舞弊的直接原因,公司治理无效、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以及证监会处罚力度差为财务报告舞弊创造了机会,由此提出调整监管策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上证180成分股为考察样本,根据我国客观实际用新指标代表流动性,利用计量经济学中平行数据模型,通过单因素回归与多因素回归,对流动性和收益率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与其他成熟股票市场不同,我国流动性和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并基于此结论,探讨了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在直接注资、财务重组、上市等改革措施完成后,公司治理改革无疑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头戏,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作为"以开放促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中东欧各国作为转轨经济国家,其银行业改革历程与我国十分相似,我国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策略可从中东欧国家获得经验和启示。从现有文献看,中国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研究集中在境外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治理、银行绩效和金融安全的影响方面,但是,学术界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改革效应难以达成一致看法。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证券化是我国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发展的一种有机结合 ,它对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房地产和资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我国房地产业和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分配、稳定证券市场 ;它可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分散风险。房地产证券化具有扩大资本市场、增强不动产市场流动性、保持不动产市场稳定性和提高投资者效益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我国股市近年来呈现出暴涨暴跌的态势,这与股票市场参与者伦理缺失的行为有关。以2001~2010年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行政违法行为处罚公告为样本,从行为的方式、主体、市场环节、载体等多个层面进行实证分析,并加以解释;再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分析股市中的各类参与者,包括筹资者、投资者、中介服务结构、金融监管者从事证券违法行为的内在原因,指出导致这些伦理缺失行为的人文根源在于理性经济人的贪婪本性和由此导致的伦理道德的沦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