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公平的内涵,依据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诠释,认为公平问题可转化为权利问题,公平即人类拥有基本权利的平等与非基本权利的不平等。进而分析教育公平的涵义,指出义务教育既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如果实施不当,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公平产生阻碍作用。论文介绍了西方学者针对义务教育公平性的各种质疑,以及这些质疑观点对我国义务教育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8):250-256
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由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演变成的大规模撤点并校,违背了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给农村的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困境。究其原因,是就近入学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出现了异化现象,学生的基本权利被异化为单方义务,政府的法定义务被异化为管理特权。后撤点并校时代,必须树立"新常态"的教育思维,把农村就近入学纳入法治轨道,遵循教育规律,切合农村实际,并坚持"就近入学"标准的"三位一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胡慧 《中文信息》2013,(9):98-98
学生是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施行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他们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即教育权利的享有者和教育义务的承担者。在教育法律关系中,学生是主体之一,而权利与义务又是法律规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蒋亚娟 《理论界》2007,(2):159-160
厘清现行环境利益的分配格局,通过新的环境文化的培植和权利、义务的设计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人性关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环境权本身就是国家和公民进行环境利益分享的法律分配方式。环境权可以定义为公民享有环境利益公平分配的权利,分为公民全体环境权和公民个人环境权。公民全体环境权以国家公平分配环境权的义务相对应,而公民个人环境权与其他公民的尊重义务相对应。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的权利义务性质一直困惑着人们 ,从宪法和教育法的规定以及学界的观点来看 ,受教育的性质经历了从义务观、权利义务观到权利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受教育 ,不管是接受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 ,都应当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双减”政策的新背景下,国家给付义务为国家保障受教育权实现和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提供法治化路径。“双减”政策下存在着义务教育的公平性面临挑战、“双减”政策的法律规制尚有不足、校外辅导机构扰乱教育秩序等问题。为保障受教育权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国家需要从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来完善给付义务,实现“双减”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社会分层对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均等、义务教育过程公平以及义务教育过程结果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政府应切实承担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加大对义务教育投资力度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建立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的补偿力度;加快"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立法,促进义务教育教师的定期、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权利、义务平衡结合的公民教育应当体现普遍公平与积极的多元差异两项原则.而在中国公民身份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巨大转型期,如何落实这两项原则成为社会难题.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兴起的教育类非营利组织从教育的普遍公平原则以及积极的多元差异原则入手,在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资源服务、探索多元素质教育以消解行政化、应试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此过程中,非营利组织发挥了为政府拾遗补阙、为弱势群体教育以及多元化需求者提供服务以及公众参与、社会资本培育等三种作用.这无疑为我们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度民主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世界各国宪法(包括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比早期宪法更为重视。所谓公民权利是指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受的权益和行使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公民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该履行的一种责任。由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被称为基本权利和义务,它对于其他各项权利和义务说来,具有首要的意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时期,有效地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公平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教育扩大教育机会,缩小教育质量的差距,是实现教育公平最基本的途径;促进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均衡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切实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支持;改革现行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义务教育入学政策。  相似文献   

11.
妇女文化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目前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任何人不允许周任何手段剥夺妇女的受教育权利。但是,现实当中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护,有很多偏远山区,重男轻女现象非常严重,女孩子的义务教育都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呼吁社会保护妇女的文化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2.
困境与对策:教育投资购房现象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区房"的热销和"高考移民"等教育投资购房现象出发,关注教育公平和社会分层的关系问题,分析社会分层对城乡之间的基础教育分层、城市内部的基础教育分层、全国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分层所造成的"教育难公平"的困境,并提出应对措施:加大基础教育投资、松弛户籍管理政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救助.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论国家的生存权和独立权丘日庆一、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指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在国际法上应享受的必不可缺少的国际权利和应负担的相应的国际义务。而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即国家的一般权利和义务则是由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与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贫富分化和资源分配不公问题.法律援助对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防范和化解矛盾,公平分配法律资源,实现诉讼权利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分层和弱势群体为理论依据,考察法律援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地方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制定符合社会发展实际的地方性法律援助条例.  相似文献   

15.
公民基本权利的受益权能,随着国家对社会积极保障的增加而凸显.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社会权、政治参与权等以受益权能为主的权利之确认,不仅应课与国家公权主体以这些权利作为客观法所要求的积极保护义务,更应课与国家以这些权利作为真正的权利所要求的积极给付义务.这要求,在基本社会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宪法确认以受益权能为主的基本权利的条款,应尽量明确具体,在课以国家立法机关积极保护义务的同时,也尽量课以明确的积极给付义务.惟有如此,公民权利针对国家公权主体的受益权能才能得到根本的确认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平等受义务教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充分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其应尽的责任和必须履行的职能.体制建构的合理与否、政策选择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义务教育的落实与否,而现念的深层影响则通过政策制定者对政策选择的价值倾向性间接影响义务教育公平的具体实现.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艾务教育问题上,法律规定的个人权利以及国家责任、政府职能,在现实中面临严峻挑战.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已是一个需要国家和中央政府统筹考虑,尽快解决的问题,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并深长思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本质及其权利和义务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确定了90年代要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包括初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这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奠基工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选择。本文拟就义务教育的本质及其所包括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加以分析,进而探讨我国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要分析义务教育所包含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必须明确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定义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①《教育法学》的定义是“在普通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所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尽的义务,按照法律规定享受基本养老社会保险待遇,是法律赋予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这一权利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无权侵犯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合法权益,往往又很难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9.
廖丹 《理论界》2014,(5):65-68
农民金融发展权,从宪法维度考察,具有宪法基本权利属性。作为金融领域农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国家对此负有宏观和微观上的保障义务。宏观方面主要是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途径实现尊重、保障及实现农民金融发展权的义务;微观方面主要是围绕农民金融发展权的权利体系——农民金融借贷权、农业保险权和农村合作金融权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法、农业保险法和农村合作金融法等农村金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结论是我国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诉讼中当事人如果经济困难无法获取有关司法鉴定,其证明义务就不能完成,从而绝对性地影响其胜诉机会,不利于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如果国家或者法律规定能够对诉讼案件中的弱势当事人进行司法鉴定援助,那么就会大大提高诉讼效率,平衡诉讼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和力量,进而达到司法鉴定援助制度保障人权、保障弱势群体的诉讼权利、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