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7 毫秒
1.
简讯     
1986年3月28日,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和中国人口学会,邀请了在京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就解放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的校正问题进行了座谈。国务院第三次人口普查办公室主任李成瑞、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刘铮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人口学界对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评价和校正情况。西安交通大学人口研究所蒋正华教授介绍了他  相似文献   

2.
关于人口转变与生育转变的理论,人口学家曾作过许多不同学科角度的研究和探讨。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转变”是指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经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过渡阶段),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的转变。而“生育转变”则不仅是由高生育率向低生育率的转变,而且还包括生育作为三位一体的社会现象,所具有的数量、时间和性别特征的转变,即由以早生、多生和择生(生男)为基本特征的传统生育向以晚生、少生和生男生女顺其自然为基本特征的生育现代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 8个县 (市 ), 1999年末总人口为 220 89万,其中朝鲜族人 口 84 82万,占总人口的 38 4%。据统计,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自 70年代初推行计划生 育以来,人口的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分别由 1970年的 29 6‰和 23‰,下 降到 1999年的 6 46‰和 0 46‰,其中,朝鲜族人口从 1995年以来连年负增长。 一、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原因   1.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随着文化程度和妇女地位的提高,朝鲜族群众 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1998年“朝鲜族一孩户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在…  相似文献   

4.
生育指标与人口年龄构成有关。作生育指标的动态分析或者比较不同地方的生育指标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一、人口年龄结构对出生率的影响 出生率说明人口出生水平,结合死亡率可分析人口自然变动情况,但用出生率说明生育水平时要考虑年龄结构的影响。出生率=育龄妇女(普通)生育率×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出生率受普通生育率和育龄妇女比例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用出生率分析生育水平时要考虑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以上海市卢湾区资料为例,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例1960年最低(21.37%),1980年高达29.76%。用1951年人口构成算得的1960年校正出生率为28.63‰,比1960年实际出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陈卫 《人口学刊》2016,(1):5-13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数据和广义稳定人口模型,对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2010年中国四次人口普查间的生育和死亡水平进行估计。研究表明,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10年普查间生育和死亡水平的估计值(除了1990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的生育水平外)都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和2000199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略高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而估计的1990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2000年普查间的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本文估计的19821990年、1990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00年和20002010年各普查间平均总和生育率分别为2.65、1.68和1.56。本文的研究表明,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人口估计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在人口估计或数据质量评估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十分迅速,并且很快相对稳定下来。这对当时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为什么日本人口出生率能够迅速下降,并且长期保持着稳定下降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及其总趋势战前日本是个人口出生率很高的国家。它当时每年人口的出生率一般都保持在30‰左右的高水平上。战后初期,由于日本当时曾出过一现个“生育高峰”,人口出生率连续几年都超过33‰,比战前的平均人口出生率还高。例如1947年,日本人口出生率为34‰,已接近战前出生率最高点(1920年为36.3‰)的水平,甚至超过某些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人口形势 科学规划发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认识人口形势科学规划发展目标蒋正华一、关于“九五”人口计划的编制工作今明两年计划生育规划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编制“九五”人口计划和2010年人口规划。这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国家计委和计生委从去年底、今年初就已经...  相似文献   

8.
生育表是研究人口生育过程的重要模型,亦即是研究一批同时进入婚姻状态的妇女,从她们开始生育到她们生育最终结束所反映的生育特点及其规律性,从而为研究实际人口的生育过程提供重要的理论程式与技术规范。生育表的研究与编制,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发展态势的监控、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观测、人口生育管理的规范化、计划生育工作中“三结合”的实施等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实用意义。一、资料及其质量本文所研究的生育表,系采用1995年中国人口1%抽样调查的四川人口资料为例,进行编制与分析说明,并按资料的地域范围和社会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1数据来源与评价80年代,中国分别于1982和1990年进行了全国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同时在1987年进行了1%人口抽样调查。这些普查提供了详细的死亡数据,使我们能够对80年代中国人口死亡水平和模式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因此本文的分析将主要使用从这三次普查得到的数据。但在应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前,我们必须对从这些普查得到的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评价。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死亡数据质量是比较高的,基本上不经调整可以直接应用于分析研究(游允中,1984;蒋正华等,1984)。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后,我国人口再生产曾出现过两次高峰一次低谷。人口再生产有其惯性,前一个生育周期的特点常常在后一个生育周期反映出来。由于晚婚晚育的宣传推行,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一个周期一般是24年左右。1953年至1958年第一个生育高峰的影响已在1977年至1982年的人口出生中反映出来。由于积极开展了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大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段时间里不但没再出现新的生育高峰,而且多数年份人口出生率还是下降的。1959年至1961年的生育低谷的影响亦在最近两年里反映出来。可以预见,由1962年开始,持续十几年的第二个生育高峰的影响将在1986年以后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生育观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农村社区发展与农民生育观现代化陆杰华(一)自七十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其中我国生育率水平的大幅度下降最为突出。数据资料表明,196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4.11‰,而1992年人口出生...  相似文献   

12.
<正> 战后日本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幅度,如同它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样,均在资本主义世界名列前茅。据日本官方统计数字,在1947~1986年的40年内,日本人口出生率从34.3‰猛降到11.4‰,妇女终生生育率由4.54人锐减为1.60人。目前,日本巳象许多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疾步迈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吊钟型”人口结构的高龄化社会。然而,日本人口发展史告诉我们,日本也曾是一个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的多产系民族。在1870~1950年的80年间,年均出生率高达34.4‰。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的方针下,大力推行奖励生育政策,严禁堕胎、溺婴。后来,随着军国主义的极度膨胀,为了生产更多的战争炮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农村人口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现阶段人口变动的情况,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进行了预测。人口预测的模型不仅考虑到城镇、农村在生育、死亡等方面的差异,而且也反映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动态迁移。在人口预测的生育模式上采用了总和递进生育率的指标,将妇女按所生孩次的结构分类。本文所作的预测为长期预测,对中国至2050年的总人口、城镇和农村人口发展以及人口的年龄结构作了较为详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1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转变”人口老龄化最早发生在十八世纪末期的法国,十九世纪逐渐扩大到其他发达国家,到本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老龄化才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长时期以来,不少人认为人口老龄化是平均寿命提高的结果。然而较多人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模式,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所引起,亦即是“人口转变”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一种现象。因为在一个出生率很高,死亡率很高的基本上是“静止  相似文献   

15.
家庭人口投资是探讨微观人口经济行为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家庭人口投资及决定因素,对把握当代我国城乡人民生育观念、生育行为,促进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家庭人口投资的内涵家庭人口投资是指家庭在生育子女以及培养教育子女成为正常劳动力之前所支出的一切费用。现在普遍认为家庭人口投资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生育费用投资;第二,抚育费用投资;第三,教育费用投资;第四,医疗费用投资;第五,工时损耗费用;第六,子女成家费用;第七,婴幼儿夭折的均摊费用。据原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正华估算,我  相似文献   

16.
人口出生和死亡是人口自然变动中引起人口数量增加和减少的基本因素。出生人数和出生率的数据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鉴于我国人口普查和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标准时点均选在7月1日零时,就出生人数讲,往往只能取得上半年的资料,要计算每年的出生人数和出生率就有个  相似文献   

17.
尽管瑞典在家庭生计方面领域宽广,但是它1979年的人口出生率事实上已降到了它的死亡率水平,全国人口从1980年起将开始下降。最近一期的《人口通报》对出生率降低的原因作了调查,同时也调查了瑞典人面对零点人口增长所表现出来的关切和矛盾心理。《通报》说:这一情况“使人联想起了1930年,当时欧洲的出生率也降到了纪录的最低点。而现在,瑞典也遇到了当年他们的欧洲邻国所面临的境况了。”调查表明,出生率的降低和结婚率下  相似文献   

18.
从死亡水平对生育水平的内在关系谈贫困地区人口控制杨宗贵一个人口群的死亡水平直接影响到妇女的生育,即是说,人口存活率与生育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生育的目的,一是为了“种的繁衍”,要生育足够数量的后代来接替老一代,达到世代延续。二是为了生产出足够数量...  相似文献   

19.
人口的增长速度,对商业有很大的影响。人口增长意味着人类需求的增长。如果人们有足够购买力的话,人口增长就意味着市场的扩大。另一方面,倘若人口的增长对粮食供应和各种资源的供应形成过大的压力,生产成本就会暴涨而利润剧降。本文简要分析二战后美国人口变化对企业营销决策的影响。这对正在面向市场的我国企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一、美国的出生率在下降在美国,“生育不足”已替代了过去的“婴儿激增”。美国现在的人口为2.331乙,预计到公元20O0年,将达2.64亿。尽管人口的绝对数还在增加,但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率却已大大下…  相似文献   

20.
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尤其是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必然导致人口老化,这是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建国以来,广西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四十年代末全区人口的平均寿命在30~35岁之间,1981年已达到70.09岁,提高了一倍多。人口出生率以1964年为转折,逐年下降。因此,广西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人口老化”问题。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