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李春桃 《兰州学刊》2004,(4):244-246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他的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与此有着很深的渊源。但是朱熹的诗学观念和诗歌创作超越了其理学思想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在探讨这一问题的同时 ,指出其理学身份对于诗歌创作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朱熹是理学派,诗非理学诗,论者以拟岑嘉州。”(转引自胡云翼《宋诗研究》)朱熹在诗坛上可否与岑参并论,此处不谈,单就“诗非理学诗”这一断语而言,论者确实慧眼独具,透过朱熹诗的理学表象看到了美的内质,从而作出了正确的判断。令人遗憾的是,朱熹诗作至今不载于文学史。为此,拟结合朱熹生平和思想探讨其诗歌创作概况及其诗不断为  相似文献   

3.
朱熹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其理学思想已为人们所熟知,并有了深入的研究。朱熹这种理学上的地位,却湮没了他在诗词上的名声和成就,这不能不说是文学界的一个疏漏。笔者在编选《朱熹诗词选》(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认真阅读了朱熹现存的1200多首诗词,觉得有重新论说和评估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刘桂华 《殷都学刊》2010,31(2):49-54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获得巨大发展。那时的中国,一年四季,四季分明,不同季节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物候特征。众多诗人感应着四季不同的物候变化,感物兴思,诗情勃发,创作了大量季节特点鲜明的"四季"诗。相较而言,春秋二季,气温变化最明显,物候变化最显著,人们的情思也最活跃,所以成为诗歌创作的丰收季节。而夏冬二季,气候炎热或冷寒,人们的思维活动受限,情思也就较为单一,诗歌创作也就稍逊许多。  相似文献   

5.
彭云姝 《理论界》2013,(4):141-143
《四季》钢琴套曲,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中非常值得后人研究的经典之作。近年来,在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中,钢琴套曲《四季》被规定为必弹曲目。该作品反映了作曲家对俄罗斯音乐的热爱,对未来生活充满积极向往的态度。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从演奏角度说,它不是追求技术、速度、显示高超技巧的作品,而是注重音乐内容,通过音乐形象塑造,从地域、人文等不同方面展现给听者一幅真实画面,从而感受到作者心灵的独白。  相似文献   

6.
说"涵泳"     
“涵泳”是宋代理学所铸合的新范畴,既是一种心理表达,又是一种体认方式。它被引进美学领域,成为美学话语,出现话语转换和移位现象。这方面朱熹的贡献尤为突出,他架设了“涵泳”上的理学—美学的通道,他的“去《序》观诗,以诗观诗”论具有美学史的突破意义。“涵泳”最终铸合为审美范畴,体现了宋学的文化特点,在美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理学体系集北宋理学之大成,而又高于北宋理学.因为这个理学体系融儒释道三家为一体,亦即以儒学为主体,又兼采道家的"道"和佛学的"一多相容"思想.这也就是本文所讲的朱熹理学体系的"源头活水".朱熹将这些"源头活水"融合于他的理学体系之中,因而提高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提高了中国哲学的思辩水平.  相似文献   

8.
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兼论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俞兆鹏朱熹的理学具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反腐倡廉,是朱熹理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发挥,也是朱熹理学为克服南宋中期社会危机所作出的急切反应,又是朱熹忠君爱国思想和廉洁奉公品德的集中体现。研究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  相似文献   

9.
朱熹史学思想在宋代史学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以理学集大成者著称的,他的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其实,朱熹的史学思想也十分丰富,笔者已经撰写专著论述①。然而,对朱熹的史学思想在宋代史学史上的地位,至今为止深入研究者不多。事实上,朱熹的史学才能在宋代就受到一些学者的推崇,如陈傅良在宁宗即位后曾辞去实录院同修撰一职,辞呈中提到:"当今良史之才莫如朱熹、叶适"②,对朱熹推崇备至。而朱熹至此时尚未在朝廷任过官职,他与陈傅良学术旨趣迥异,直接接触时间不长,通信也不多《朱子大全》中收入给陈氏数封信)。以陈氏当时的学术声望、才识及地位,如此称颂朱熹之…  相似文献   

10.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吸取、继承中国古代儒家先哲先贤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精心构思,而建立了体系庞大、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的理学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哲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求知论则是其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朱熹对苏轼学术的批评和吸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对待苏轼学术的态度, 是理学与非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表现。作为理学大师的朱熹, 对非理学流派的苏轼学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和激烈的批评, 目的是要扼制苏学势力、专树理学一统。这是朱熹之于苏学的主要态度。但朱熹又能认识到苏学的某些内容符合理学发展, 因而在其“集大成”的学术构建中,对苏学作了较多选择性的吸取, 从而较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理学体系。这一相反又相成的态度充分说明, 理学与非理学之间主要是对立关系, 但又有统一性, 后者尤其值得今日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对于杰出的思想家朱熹,应该说:他首先是杰出的哲学家,其次才是杰出的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但由于他在哲学方面的声誉太高了,以致于淹没了他在文学和诗歌方面的声誉,使得人们对他的文学和诗歌缺少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我以为在十二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朱熹的成就虽不足与陆游、辛弃疾并驾比肩,但较之于范成大、杨万里和陈亮诸人是毫不逊色的。故本文试图对朱熹的诗和诗论作一番探讨,以期进一步引起文学界对朱熹研究的充分注意。  相似文献   

13.
理气观是栗谷性理学的核心。在理与气的关系问题上,可以说栗谷思想是对朱熹和退溪思想的深化和发展。在东亚学术发展史上,理学宗师朱熹对理气问题作了周密、完整的论述,韩国性理学大师李退溪在继承朱熹理气观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而栗谷的理气思想则是在继承这两位前辈学者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朱熹理学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朱熹理学思想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却仍是一块空白。我所以撰写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补朱子学研究的这一空白,而且是想通过解剖朱熹理学体系中的实学思想,具体地说明理学与实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研究中国实学史理出一条发展线索。朱熹在自己的著作中,曾多次地使用过“实学”这一概念,并且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他的实学思想。在《大学章句序》中,朱熹指出,从汉唐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他的实学思想,是在同俗儒的“无用”与佛老的“无实”的辩论中发展起来的。他的实学思想较为丰富,主要有:实理论、实性论、实功论、实践论和经世论。  相似文献   

15.
朱熹是集两宋理学思想之大成的伟大思想家,他在史学思想研究方面也多有创见。首先,朱熹从辨本末、别义利的要求出发,反对将史学置于理学之上,同时又从格物穷理、经世致用的角来倡导史学研究;其次,朱熹阐发了历史发展观是由道、文、势、人、气数和命运等复杂系统的思想所构成的;其三,朱熹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除有义理和功业两大标准处,还从人物的心术、气象、资禀、本领、见识等方面入手,评判人物标准严格而不乏宽容,通达而有所坚持,堪称知人论世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与朱熹齐名的南宋新安理学程大昌,有诗经学专著<诗论>,影响较大.此外,程氏运用其贯用的以类证类、反经推求的方法考辨了一些具体的诗经学问题.程氏认为,<淇奥>绿竹是竹非草;谖草乃蕿草之讹;秬鬯为黄色酒;薇菜四季可采;葑菲根美,无以下体弃之;爰契我龟为食墨吉兆;三良乃自愿从死,非穆公遗命使然.如此等等,不乏慧眼卓识,发掘、整理这些论断,对<诗经>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理学源流著述始于南宋而盛于明清,经历了南宋时期、元到明中期、明末清初期、清中后期民国初期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朱熹的<伊洛渊源录>、周海门的<圣学宗传>、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等成就最为突出.理学源流著作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从宋到清理学著述贯通、体例体裁丰富各具特色、内容选材差异而丰富、学术思想发展多元化与一元化交融以及续修成风的特点.自从朱熹的<伊洛渊源录>以后,理学源流著述自觉地将延续道统为己任,将学统与道统统一起来,以学统体现道统,以学术蕴涵政统,这也是理学源流著作昌盛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8.
汉、宋诗经学皆为经学视域下以教化人心、经世致用为目标的阐释,不同的是诗经汉学重外在伦理规范,诗经宋学则以理学为依托,偏重阐发心性存养。朱熹对《诗经》的解读以复性求理为最高目标,进而教化万民、重振纲常,"求诗本义"反居其次。朱熹认为《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独为风诗之正经。《诗集传·二南》的训释强调了诚敬、仁善与纲常,集中体现了宋代经学的理学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浅谈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何晓萍朱熹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理学思想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他又是一个大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活动长达40年之久,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我国元、明、清三朝600余年,是仅次于孔子、董...  相似文献   

20.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结撰的数篇童蒙文献,在其理学思想的建构与传播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编撰是程朱理学体系文本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理学的规范读本,摆脱了理学家思想言论散见于书信、语录、文集之弊,十分方便人们对理学的学习,有效地发挥了理学传播的功能。朱熹的童蒙文献化繁难的理学思辨为简明的诗句,将深奥的理学内容分解为朗朗上口的诗句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记忆性和流传性。作为理学启蒙读本,朱熹的童蒙文献不惟适合儿童,而且适合于各种年龄层次文化水平低的广大民众,加强了其理学传播的广泛性。朱熹的童蒙读本理学色彩浓郁,对儿童成长熏陶甚著,加重了其理学传播的深刻性。朱熹童蒙文献对宋代及后世理学类童蒙读本的撰修影响颇大,增强了其理学传播的深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