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界定了公司企业家的研究领域,将该研究与战略管理研究结合起来,建立了公司企业家的研究构架,并对研究构架和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阐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最后简要介绍了国外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我国此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目前,幸福感研究存在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方向。文章回顾了幸福感研究的历程及三种幸福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研究中存在忽视了幸福感的文化属性,割裂了幸福感的整体性和实证研究的局限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幸福感研究在主位研究、本土化研究和质化研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叶舒宪先生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同国学传统相结合,以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实绩,使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文学人类学方面的探讨和"四重证据法"方面的巨大贡献,极大地扩展了文学研究的空间,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研究的深入展开,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的成果。他以自己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实绩,引领了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潮流。  相似文献   

4.
作为史学编年体体例,研究史是对历史过程中研究的研究。研究史的史学性质定位,决定了研究史学科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学术性和政治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研究史对史学学科的对象定位,决定了研究史研究的史学方法;研究史对史学研究目的的定位,决定了研究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研究史对“史”本身的超越,决定了研究史研究的历史哲学层面的创新。将研究史这种史学编年体体例应用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研究,揭示了其在中国研究的文献把握规律、理论运思规律和实践诠释规律。从根本上讲,是要服务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非线性动力学混沌理论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考察了非线性混沌的各类描述定义 ,研究了混沌的细致分类 ,讨论和研究了混沌特性以及判别混沌、寻找混沌征兆的方法 ,区别了混沌与噪声 ;对混沌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四方面的研究 :混沌研究对复杂性研究的非线性方法论的意义 ,混沌和决定论与可预测性的关系 ,混沌边缘研究意义 ,建设和避免混沌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修辞学史研究和修辞史研究是修辞学研究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宗廷虎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就修辞史研究而言,在理论探索中,指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性质、对象和范围,阐明了修辞史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明了修辞史研究的方法,阐述了辞格史研究的理论;在实践研究中,具体研究了借代、引用、避讳、回文、镶嵌、顶真这六个辞格的历史演变,进而研究了诗歌体中连珠格、顶真辞格连环体、药名嵌字格的历史演变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引用辞格,系统研究了中国集句史;在方向引领中,组织撰写《中国修辞史》和《中国辞格审美史》。这些成就,对修辞学研究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经历了兴起、独立研究领域和深化发展三个阶段。在这期间,研究者集中对何谓中国教育学史、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对象、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地位、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内容、中国教育学史的研究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回顾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虽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主要借鉴了外国教育学史的研究范式,这影响了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自生性和原创性。中国教育学史研究者需在解决中国教育学史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明晰和把握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基本方向,深耕和拓宽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问题领域,明确和规范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书写逻辑。  相似文献   

8.
邢福义先生的专著<汉语复句研究>,集中了作者20余年复句研究的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显示了复句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展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复句研究思路和方法,更启示我们复句研究天地宽,复句研究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18~20世纪西方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研究范式倾向性变化,史学研究出现了社会取向,社会学研究出现了历史取向。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这种变化是基于彼此研究思维模式的弊端囿限。通过学科借鉴,社会学研究强化了其历史性维度,史学研究加强了社会学层面的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史学的跨学科发展。两学科间的畛域突破为彼此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促进了两学科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学模式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尚存的问题。在述评的基础上,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两方面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