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刊作者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3):F0002-F0002
何明升1956年生。现任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教育部社会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社会学、法社会学和互联网社会工程与管理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因特网对我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网络互动:一般理论与实证研究》、《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关系研究》、《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发展战略——基于实证调查的综合治理方案》等10余项。  相似文献   

2.
陆青  张春 《兰州学刊》2010,(9):211-212
文章对网络中网民生存状态的关注,说明技术、社会和网民心理三者在网络生活中体现出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即网络生存的参与是一个现实和虚拟难以区分,彼此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网络文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学界关于网络文化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深化。文章梳理了历年来中国互联网研究的成果和和脉络,指出网络文化研究主要涉及网络文化概念研究、网络文化特征和变迁动力研究、网民研究、网络文化的管理研究、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等领域。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中国正处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网络强国建设时期,网民的网络利他行为是建设社会新型文明和稳定网络空间秩序的重要保障.当前,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存在范畴狭窄、内容滞后等现实问题,网络利他行为作为一种网络社会空间系统中具备道德属性的实践活动,应重视其内涵在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不断发生的新变化.围绕网络利他行为的基本概念,分析其生成的技术性、主体的交互性、内容的融合性、过程的超越性和效果的不确定性等主要特性,挖掘其在生成、固化、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有利于唤醒网民的行为自觉,从而实现以网民良性行为秩序带动网络社会新型文明发展的价值愿景.  相似文献   

5.
李娟  王卓君 《学术界》2012,(12):75-86,274,276
网络文化作为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影射,终究无法超越现实的制约。网络文化乱象折射出现实社会传统诉求渠道狭窄不畅等问题,其根源在于现实中社会生存危机和社会冲突加剧,即社会秩序运行尚未处在一个温和而良性互动的发展轨道之上。因此,研究和分析社会秩序的实现状态和应然结构将成为该研究的基础,欲实现社会秩序的良性发展就必须达到实际秩序与规范性秩序互助前行的社会治理状态。就我国目前的网络文化现状而言,将管理秩序与公民自由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网络监管应该坚持的基本理念;其次,规范政府、网络中间商和网民在网络中的政治参与行为,使之建立在彼此理性互谅的基础之上;还有,网络媒体应竭其所能为网民提供客观而全面的舆论信息,正确引领网络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6.
袁曙光 《东岳论丛》2012,33(7):179-181
网络黄赌毒犯罪的诱因和网络社会的特征有很大的关联性,网络社会的参与者带有很大的匿名性和缺场性,致使在依法打击网络犯罪时,存在着取证的困难.依照社会学的视角,对网络黄赌毒存在的社会原因进行剖析,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消解网络黄赌毒的根基,从而引导网民远离黄赌毒.  相似文献   

7.
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的产生基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起因于政府部门对某一事件回应不及时或回应不当。应对网络舆论危机,要慎用封堵删禁手段。可设置官方“网络发言人”,负责日常网络舆情监测,解答网民疑惑,做好沟通化解工作,实现未雨绸缪。网络舆论危机一旦发生,政府机关一方面要放下姿态、放平心态,坦诚面对,真诚道歉;另一方面,客观公正处理事情,并及时在网络上公布事情真相,争取网民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相似文献   

8.
中国网络民主中的多数暴政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网络民主的发展,网络多数暴政现象屡屡出现,这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背离了民主的价值取向.网络空间中容易产生群体极化,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会出现"沉默的螺旋"现象,现阶段中国网民的非理性和不成熟,以及数字鸿沟的存在,是中国网络多数暴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和避免中国网络多数暴政的产生,应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引导网民理性看待网络舆论;正确认识网络民主,适时消解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缩小数字鸿沟,并保障反论权的实现;建立健全网络法制,增强网民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9.
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鹏志 《学术界》2001,(2):74-84
互联网络的出现与扩展,既是一种信息技术创新形式与过程,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由此即决定了其必然要被纳入社会学分析的视野之中.然而,网络社会学或者说"网络的社会研究"应从哪里开始呢?在笔者看来,网络行动即人们在网络空间中有目的的社会行动,不仅是网络社会得以建构的历史起点,也构成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立足于这一理论前提,本文阐述了网络与社会行动的关系、网络行动的社会学界定以及网络行动的特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学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建构以及网络社会的崛起而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国内的网络社会学研究虽然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但迄今为止,不仅在研究活动上呈现出明显的碎片化状态,而且在内涵、外延、议题、范式等学科基本问题上尚存争议,鲜有共识,这与网络社会给人类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对传统社会学提出的巨大挑战不相适宜.因此,拟就国内学者有关网络社会学的概念界定、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理论范式与学科定位等基本问题的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探讨,以期更好地推进网络社会学的学科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