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濒危语言现状分析——兼谈满语的濒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最初记忆,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丰富博大的文化事项。一种人类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失去了一种文化。在20世纪,已经有1000多种语言消亡,语言濒危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语言濒危现象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变化的结果,即一些弱势语言由于不能适应社会交际以及信息传递的需求而最终被通用语言所代替。所以,我们应当在大力推广汉语普通话的同时,对濒危语言实施必要的保护和抢救措施。我国满语的濒临消亡不仅是语言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甚至是人类文化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语言保护事业蓬勃发展。但是,我国濒危语言资源保护及其口传文化保存工作中却存在两大难题:语料的欠缺和“翻译过滤”导致的误解。这要求在濒危语言资源保护过程中树立新的“非遗保护”观念,形成实态语料转写新规范,借鉴全新的技术手段,构建音、像、“文”共存的新模式。为此,有三方面亟须加强:一是尽快制定一套新的实态话语转写、标注规范;二是开发新的技术以提高自动转写和标注的准确度和效率;三是依据统一的实态话语转写规范对濒危语言群体口传文化(摄录)语料展开大规模、持续的转写、标注工作,力争为每一种濒临灭绝的语言建立一个大型词库和一定规模的熟语料标注文本。  相似文献   

3.
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相互交又的一个边缘学科.语言人类学在产生之初主要是对"土著"后进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在现阶段,语言人类学主要是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力图通过对濒危语言的抢救与研究未保存人类语言的多元格局,进而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当前濒危语言研究的过程中,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语言事实和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语言濒危已成为现当代社会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面对语言濒危的严峻形势,洪堡特的“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学说对濒危语言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种类繁多,一部分面临活力衰减、濒危,语言的消亡是文化、社会历史信息的遗失,不可挽回,中国和世界各国一样面临濒危语言抢救记录、保存以及语言维持的艰难局面,应对语言濒危的工作已经提到学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应根据国情,主要从语言使用的代际传承、绝对人口数量、是否为识别民族主体语言、语言独特性几方面来认定中国濒危语言及保护研究的优先等级,并按照工作规范、技术标准展开濒危语言调查记录、语料及相关资料处理运用、语言典藏、语言维持等方面的工作,有效记录保存濒危语言文化资料,维持衰微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濒危语言问题是全球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十分严峻的现实问题,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个严重的挑战,现已成为国际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外濒危语言研究的历史发展,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对濒危语言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语言消亡与保护语言多样性问题的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的消亡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的态势。由于强势语言不断扩散 ,在外部环境上给少数民族语言造成很大的压力 ,使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成为濒危语言。同时 ,人们对语言消亡现象的看法不同 ,态度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 ,语言的消亡是人类文化不可弥补的损失。应保护语言的多样性 ,抢救与记录濒危少数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徐世璇研究员,致力于汉藏语言、濒危语言的研究实践和理论探索近30年,著述颇丰。尤其是作为濒危语言研究和语言纪录典藏的先觉者,于民族语言及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一前沿领域所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语言的濒危和消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多样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本文揭示人类语言濒危及消亡的客观现实,分析语言濒危和消亡的含义、原因及后果,冀以引起社会对于语言濒危和消亡现象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语言规划发展及微观语言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规划随着新兴国家的独立而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新兴国家早期语言规划的目标跟国家总目标相关联,效仿西方国家的模式,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奉行后现代主义,把语言作为资源,关注语言濒危、语言消亡和语言人权问题,强调语言规划的生态环境。非国家层面如销售服务、制造业、行政管理、学校、家庭、社区等的语言规划是微观语言规划,中介在微观语言规划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新的世纪,汉语既有“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语言”的机遇,又面临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多方面挑战。如何保持汉语的纯洁,让汉语变得更为规范、科学,是当前语规划特别是语教育要面对的问题。在汉语中杂用西语,既不合法又不合情;既不利于汉语自身的发展,对民族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也有着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纯洁母语、规范汉语是汉语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而翻译是跨文化之间的桥梁.翻译不是一件寻求另一类似含义的简单事,而是寻找适当的方式用另一种语言来说明.作为一个翻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语言,而且要熟悉两种语言各自蕴涵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个族群,几乎都有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但有文字者不多见,中国当代的民族有56个,其中很多有自己的语言,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传统文字或新创文字。以家族为单位的更小族群,几乎没有自己的语言,特别是文字,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这类民间文化现象涉及较少而没有引起重视的原因。本文以白云家族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其家族语做一些现象语言学的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4.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制约和影响着语言。中英文广告语言就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中英文广告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当然,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15.
全球英语语境下汉语话语权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话语权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人口、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事关国家的安全。汉语的"大国小话语权"的状况令国人堪忧。文章基于语言分析的视角,从全球英语语境下分析汉语话语权缺失的原因,从学术话语、网络话语、母语教育等方面来讨论汉语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形式,以期通过诸多途径构建汉语的话语权,从而实现将中华文化传播于世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与时俱进中语言的生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详实的数据资料 ,论述了世界各国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存在、消失、发展的实际情景。随着世界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 ,2 1世纪语言的发展将是一次大起大落的发展进程。英语由于它本身的弱势 ,将走向下坡路。而汉语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繁荣昌盛和汉语言本身的优势 ,将成为 2 1世纪最新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语系,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受母语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存在正向迁移和负向迁移双方面的影响。结合高职阶段英语的习得。从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及语言习惯四个方面对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负迁移进行了分析。以期运用好这些迁移规律.使母语最大限度地促进英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流亡巴黎的德语犹太诗人保尔·策兰是20世纪欧洲乃至西方世界的重要抒情诗人.1959年出版的诗集<语言栅栏>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顶峰.他以碎裂的语言形态展示恋母和死亡的恒常主题,并全面侵入到句法、韵律和诗学形式之中.诗文碎裂性则根源于那场人性灾难,是诗人内在破裂的诗学外化,是眷恋母亲的禁忌与省略,它摧毁了自歌德、荷尔德林、里尔克以来德意志诗歌语言的流畅性、和谐性与整全性,拆毁了海德格尔形上学筑建的语言之家,使之成为不可诗意栖居的一片废墟.策兰诗文晦涩难懂令德国学者束手无策,却又释者如云.寻章摘句的"提纲挈领"式诠释方法失去了解释策兰诗文的功能,本文从恋母和死亡主题出发,分析诗学语言的碎裂形式,对<指望>、<雪床>和<轨堤,路边,荒场,瓦砾>等三首诗进行周详整体的文本诠释,力图破译难以破解的绝对隐喻和图像密码.  相似文献   

19.
论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语言离不开文化,不同文化的语言必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蕴含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流不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而且是两种文化的交流。跨文化沟通中的各种障碍都缘于文化和语言之不同。分析表明,文化差异必然造成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语言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