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旨在对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历史文献。在该文献中,毛泽东论证了情感认同是抗日根据地文艺工作者树立“为工农大众服务”的理想信念的关键,认为学习和实践是增进抗日文艺工作者情感认同、践行“为工农大众服务”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毛泽东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当代文艺工作者的理想信念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和人民交给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任务。面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理想信念教育,本文对明确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改进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性,时效性和可见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而目前由于在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 ,理想信念教育削弱了 ,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 ,这对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极其不利的。因此 ,在新的历史时期突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全面认识和深刻阐析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的基础上,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进行多元价值考量,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旨归,以教育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重新审视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提出了科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对理想信念教育的认识,努力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人的实践的超越本质决定了人总是同时生活在现实和理想信念的双重维度中。因此,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性,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定位作用。当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多方面地探讨和论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合理性、科学性,并找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青年学生的信仰和行动决定未来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晋商精神是山西商人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以及理想信念的凝练表达,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合理开发利用晋商精神的宝贵资源,密切结合实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认识理想信念教育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并不断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邓小平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使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树立远大理想、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及实现理想的途径等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学习邓小平理想教育的理论对我们在当前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想信念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遵循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寓价值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是知识性教育,只有在清楚何谓理想信念,才能引导人们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价值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所以把价值性教育作为核心,是因为它要通过知识基础和价值性论证,让人们认同接受确立践行理想信念。在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既不能单纯进行知识性教育,也不能单纯进行价值性教育,要坚持知识性教育和价值性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共青团始终努力加强对团员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是高校共青团面临的新时代课题。理清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与实践理路是新时代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探析高校共青团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特性及其关系,总括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意义,进而归纳出实践理路,确保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施行、制度化运作。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未来时间的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的概念界定、未来时间洞察力与成就目标的研究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指出相关研究的未来展望。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目标不仅架起了现在与未来的桥梁,也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并且不同目标还具有不同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仰与理性的张力在现代社会尖锐地对立了,人类试图让它们重归于好,两者在许多地方最终断裂,并成为毫无关联的并置了。对信仰真理的理性阐明,在现代社会更具尖锐迫切性。信仰和理性之间的差异仍保留着必然的联系,信仰显然是指向那一末世论的未来之完美的对比,未来和完美理性也有所期待。信仰指向这一未来,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将每一个体引入到它完善的本质中。因为这一未来不是外在于理性的,其源泉在于理性,理性总是暗含的源泉,信仰不可能对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3.
Internet是20世纪末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发现,它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信息化的时代,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必将对中国未来教育发生深远的影响。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观念等诸方面阐述了Internet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分析了未来教育将向着终身化、远程化和多媒体化、大众化、个性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等方向发展的趋势,同时提出了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构想与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要求的有机结合,既是对未来社会构想的继承和坚持,又是对未来社会构想的超越和发展。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逐步确立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在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中彰显出“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未来价值与环境伦理——关于环境伦理未来学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和伦理皆生成于人成为的发展过程中;所谓环境伦理,正是人类未来价值凸显的结果。通过对未来价值的确认,可以克服目前关于环境伦理争论所面临的许多逻辑难题,最终把人对自然的关切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人类社会的预测或构想是从人学的角度来进行阐释的:"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逻辑出发点;"人的本质存在"奠定了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整体逻辑结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则是马克思恩格斯构建未来社会的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17.
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出场。全人类共同价值因其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点而更具理论生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和实现可能。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价值追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核。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互构互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提出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话语标识性概念和中国话语表达。新时代,以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商品在期货市场上的期货价格与在现货市场上的现货价格由于受共同的因素的影响,具有长期的稳定关系,又由于独特因素的影响,具有短期的动态差异,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是分析其关系的有效工具。以上海期货市场的期铜为例,依据协整理论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出其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的前途是文化信息时代,当文化业产业达到总产出的一半时,信息业也就以文化性为其特色,此时即为宣布进入文化业时代;同时指出,因特网要前进、变革,前途仍然是信息交流的工具,电子科学正在为走进文化业时代做出巨大的、决定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认同的建构与“时间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中国现代民族认同的两大建构路径,即“现在—未来”导向路径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可以看出,在时间性的三个层面里,“现在”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现在—未来”导向的路径从未来寻求合法性,主张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民族认同的建构所依据的是精英知识分子所设定的民族国家的规划。而“现在—过去”导向路径则是从过去寻找合法性,以回归传统、挖掘新的传统或是重构传统的方式,通过与“过去”建立起联系,使自身权威化。无论是哪一种路径,民族认同建构都是以“现在”为核心的。因此,在民族认同建构的“时间性”问题中,“现在”之重要不仅仅在于“民族认同”是现代现象,它更是重组过去和未来关系的关键。相对于“真实的过去”的不可改变,“未来”的不确定,“现在”却为建构者的主体经验参与到认同建构中提供了机遇。在重组过程中,建构者得以充分调用“过去”和“未来”的资源,使民族认同获得它所需要的多元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