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独特的编写体例、分期方式及价值评判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新格局的形成。《中国新文学史》充满活力的写史语言、富于个性和激情的叙述方式时至今日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在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面临转向的关头,回顾与梳理这部史著意在正本清源、启示当前。  相似文献   

2.
黄修己独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和由钱理群、温儒敏等人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20世纪8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个人文学史和集体文学史著作,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做出了杰出贡献。在集体编写文学史的时代背景下,黄修己个人文学史的编写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系》模式的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大系>不仅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还影响其编写格局的形成.在编写结构和分期阶段的划分等方面,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未能走出<大系>所确立的框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延续了<大系>片面关注新文学的写史方法,导致其他形态的文学无法入史,存在史学危机.中国现代文学史只有重新调整学科意识和史学观念,才能突破既有的写作模式和学科发展的种种桎梏.  相似文献   

4.
由朱德发、蒋心焕、陈振国教授主编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华东地区省、市属师大协编教材)一书,以其逼近现代文学深层内蕴的严密体系、开阔全面而且裁剪得当的文学史论、新颖准确富于创见的文字描述而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书的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就在于编写体例上的大胆创新。它突破了原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基本上按照文学发展变化的原生状态和自然时序加以展开的模式,即将文学运动及其纷争、文学思潮及其流派、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笼统、简单地加在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思考》对70多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中所谓存在着三种主要倾向的指责是站不住脚的;其中介绍的用以指导中国现代文学史重写的所谓“科学—人木”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论并不存在;编写一部“纯”文学标准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只是作者们心造的幻影。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从提出之时起就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研究格局的推陈出新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仅是打通近代、现代和当代的著史方法,更是一种新的著史理念,其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看作一个整体的构想对今天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仍有较大的启示意义。但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念忽略了现代中国时期一些文学形态的存在价值,没能完整反映出现代中国时期文学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7.
编写和重写文学史是文学史学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构成文学史学向前发展的内驱力。中国民间文学史的编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自上个世纪30年代至今,同中国民间文学相关的文学史仅出了四部。该文分析了其得与失,认为重写中国民间文学史势在必行,并阐述了建构的基础及编写方案。  相似文献   

8.
解放前的旧中国没有出版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只有“运动史”、“思潮论”一类。各大学也不设“中国现代文学史”这门课,没有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也编不成这方面的书。解放后好了,各院校中文系开设了这门课,到“十年动乱”以前出版了好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类的书。一九七八年以后,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的号召,大家在新的精神的鼓舞下,各院校中文系和各研究院、所的现代文学研究室又修订和新编了不少这类的书,其中还有各院校合作编写的。这一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就是二十三省市  相似文献   

9.
赵文智 《东方论坛》2009,(6):127-128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术界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以来,学者们编写的现代中国文学史数以百计,作者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编制出不同的文学史体例,表现出不同的观点。最近出版的由汪应果、吕周聚主编的《现代中国文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重写试验,在文学史观念、研究视野、叙述策略等方面都体现出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学生甲:最近我们在书店看到了山东教育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从书名上看象是专为我们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不知老师看到没有? 教师:我也刚刚拿到,并粗粗看了一遍,正准备向你们推荐呢! 学生乙:老师是否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值得我们阅读? 教师:至少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领域内,它给我们带来了更新知识、改革教材的信  相似文献   

11.
一 前不久,有的日本学者在谈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时,比较了日中两国学者对于编写文学史的不同态度:木山英雄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喜欢写文学史,因为需要教科书。除了教科书以外,在日本写文学史很少”;丸山升也指出相比之下,日本学者更注意作家作品的评论研究。记得1982年在海口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年会”期间,一位香港学者也跟我谈起过类似的看法,认为文学史只要一部就够了,更需要的是对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世纪末,西方学者便开始了对中国文学史的书写。20世纪初,林传甲和黄人分别编写《中国文学史》,拉开了中国学者撰写本国文学史的序幕。迄今为止,学界已有数百本中国文学史著述问世。中国学者所著文学史,在文学理念、编写模式和文体分类等方面一直深受西方汉学界的影响,但随着近年来研究思路的改变和学术水平的提升,已经呈现出由整体“趋同”向“趋异”转变的走势。《中国文学史新著》与《剑桥中国文学史》这两部文学史著作,便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学史的书写在中西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从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出版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发展已有50余年,其间编写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不计其数。有什么样的文学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史。文学史的书写历史与学科的发展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重构的历史过程。华中师范大学王泽龙教授的著作《反思与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观综论》(以下简称《综论》,新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对近十年来现代文学研究中体现的文学史观作了自己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立以来,有代表性的教材型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秉承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20世纪80年代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种启蒙现代性文学史观。进入21世纪,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体现了民国文学史观的初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时间、空间和语言三个特定向度可以看到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需要面对的一些主要问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应真正回到文学自身的历史上来,真正建立起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共生体系: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共生;占主流地位的白话文学与不占主流地位的古体诗文共生;汉语写的文学与非汉语写成的文学共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研究文学史的同志对于秦代文学往往不够重视。解放以后出版的文学史,有的对秦代文学只字不提,有的一笔带过或不以单独的章节进行论述,即以论述较详的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来看,也只以短短的一小节(约一千二百字)  相似文献   

17.
为填补现代文学教材的空白,全国十五所民族院校联合编写《中国各民族现代文学史》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12月11日至18日在我院举行,有关领导和老专家对该教材的编写十分关心,国家民委教育局、学术委员会领导黄颖同志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唐弢等同志任本书顾问,马曜院长亲自到会讲了话。会上制订了编写原则,编写大纲,选出王保林(内蒙民族师  相似文献   

18.
最近 ,读了朱德发先生主持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齐鲁书社 1999年 8月版 ) ,引起对“现代文学史”教材建设的一些思考。新时期以来 ,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 ,如何科学地认识、评价“五四”以后现代文学的成就和缺陷 ,成为该学科的焦点问题。到 80年代中期 ,更有“重写文学史”的理性呼唤所产生的强烈震撼。这些对“现代文学史”的反思成果总是最早在大学的讲坛上张扬开来 ,从而最直接又最有效地影响了教学与研究。总的来说 ,这种影响是健康的、有益的。然而物极必反 ,一味地趋新求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正如朱德发教…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学习和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呢? 学中国文学,从事古典文学史研究,或从事现代文学史研究,途径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区别。现代文学史包括了当代文学史。因为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很难截然严格分开。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英国文学吏的编写中,存在两种模式,即英美模式与苏联模式.所谓"英美模式",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中国出版的由中国人编写的英国文学史所遵循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英国文学史是和当初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配合的,而英国文学的译介则和当时的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即所谓"求新声于异邦".不过,这类英国文学史基本上是英美同类著作的编译或者说"复制",而且都很简略.所谓"苏联模式",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中国出版的由中国人编写的英国文学史所遵循的模式.这种模式的英国文学史同样和英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相配合,而英国文学的译介则和全民政治思想教育密切相关,即"文学为政治服务".这种模式虽然"系统性强"却有着致命缺点.于是,英国文学史编写的"中国化"问题即"中国模式"问题便成为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英国文学史编写的"中国模式"应该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出发,以一种中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审视和解读英国文学的发展,述写英国文学的历史变迁,使之既符合英国文学的原有事实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这方面,王佐良先生等主编的五卷本<英国文学史>无疑为我们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