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边缘与中心的变动:英国现代化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是第一个现代化国家,其发展道路相对平稳.这种"内生型现代化"是指试图通过内部因素的整合尽可能引导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模式.英国现代化进程是从世界文明边缘跟随西欧发展到欧洲强国、世界大国,再回归欧洲成为欧洲地区性国家的过程.英国现代化的远因是都铎时期开始的构建新制度的尝试.英国现代化进程主要通过革命和改革来完成,渐进演化是其基本特征.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出现了相对衰落,这不仅是经济的衰落,也是社会的困境.英国改弦更张,形成自身的进步特色.  相似文献   

2.
公司制度兴起于近代英国并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探讨近代英国公司制度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还不够,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启动早、成果多,并形成了"进化派"与"继受派"等不同观点.只有坚持唯物史观,近代英国公司制度的起源问题才能够得到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近代英国公司制度在形式上是法律制度,公司是法人;在本质内容上则是经济制度,公司就是财产.这是两种研究视角,也是两条实际的历史线索,它们在近代以前是分头并进的.到了 16世纪,公司法人与公司财产开始合二为一,近代英国公司制度由此起源.  相似文献   

3.
15-17世纪是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以王权为核心的世俗政治体系逐渐发展起来.15世纪开始,随着王权的增强,英国国王开始在国内推行宗教改革、经济改革,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也成为其整合英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15-17世纪英国王权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控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转型时期的英国社会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16世纪 ,英国的市场仅限于狭小的地方范围 ,地方的市场规则对商品贸易加以严格的限定。从 16世纪到 19世纪 ,由于农产品的丰富 ,商人的积极活动 ,加上政府政策的适时调整 ,使英国在 19世纪中期形成了统一的农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理论肇源于西欧,雏形见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利维斯派"的文学研究,成形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20世纪50年代末兴起的英国"伯明翰学派"和其后的后现代主义诸派文化理论丰富和开拓了当代大众文化理论与批评实践,继而影响世界,使文化研究和大众文化批评迅速普及于许多国家,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成为当前世界上最活跃的理论领域。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  相似文献   

6.
马建康 《天府新论》2005,(Z1):320-322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这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工业革命中,法、德、美、俄等国的国民教育发展得很快,但英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却变得异常缓慢,是因为工业革命通过其发展特点和对英国各阶级的影响制约了它的发展.结果使使英国的国民教育在19世纪明显地落后于其它欧美大国,并最终减缓了英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乃至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古晚期以来,英国税制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国王靠自己收入生活"阶段、国王与议会争夺税收控制权的阶段、近代国家税制形成阶段.每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一演变反映了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论英国主权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是国家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权。英国主权国家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中世纪早期和中期,英国像西欧其它国家一样存在明显的封建割据倾向,罗马教廷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英国政治。14、15世纪,英国政治趋向统一,教皇势力日益被排挤,伦敦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以东中部方言为基础,现代英语形成,主权国家的条件日益具备。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和政府改革,英国完全摆脱教皇控制,议会成为主权国家的化身,国家机构进一步完善,英国主权国家形成。  相似文献   

9.
国内学界普遍认为,英国的现代化是一种"内源"、"先发"型现代化,然而,实证地考察英国现代化相对完整的历史可知,这一判断缺乏事实依据.在通常所谓"工业革命"之前,英国实已有过一场"外源"推动型工业化运动.正是通过大力引进外部先进的生产要素,英国才改变了自身产业长期落后的局面.与流行看法相反,英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大举采用了非自由主义的发展战略,此即融财富聚敛、贸易保护、工业扶植、国家干预、强权打造于一体的"重商主义".突破有关现代化问题的非历史观念,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英国现代化的性质,并从中吸取切实可靠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0.
蔡蕾 《理论界》2006,(8):90-91
通过对12~13世纪早期普通法的衡平特征的考察,指出英国衡平法形成于14~15世纪,但萌芽于12~13世纪。这种萌芽为独立的英国衡平法的产生奠定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1.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英国文学最主要的文学主题之一。发轫于8世纪末威尔士民间故事的亚瑟王传奇是骑士文学的根基,其走向神化的过程是经由英国、法国以及德国众多诗人与民间传说交织而成的,它融汇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的精神信仰与民俗民风。进入15世纪,骑士制度和亚瑟王传奇受到英法百年战争的摧残和玫瑰战争的打击逐渐萎缩,其落日的余晖投射在16世纪宗教改革的激烈争辩中而被口诛笔伐、黯然消逝,却还魂于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的诗篇中。骑士文学与亚瑟王传奇为中世纪和近代英国的社会、教育、风俗、文学、艺术和语汇烙下了鲜明的印记,成为中世纪及至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可堪回首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2.
契约租地的兴起是近代英国土地保有关系发生的一次变革,它最初出现于领主自营地以及惯例租佃地中,逐渐彰显出优于其他封建土地保有形式的独特优势,到16世纪末最终取代公簿持有地成为最为重要的英国土地保有形式之一.15到16世纪英国乡村契约租地呈现出租期变长、租地面积扩大的趋势.契约租地体现出领主与佃户之间平等的契约关系以及土地的市场价值,有利于农民采用新技术、转变经营方式.它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结果,适应了英国乡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的兴起也是土地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对英国兰农业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16世纪英国人格雷欣首先提出的,随着金银复本位制的崩溃,人们对"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渐渐淡忘了.本文首先对"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进行了介绍,然后指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后着重分析了当今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相似文献   

14.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存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理论和政策方面明显的"存异"和"趋同"现象."存异"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取向之间的互不相容,"趋同"表现为两者之间互相吸收对方合理的理论并进行综合."存异"和"趋同"与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两大"转换"有着必然的历史联系.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促成经济理论的第一次大转换,即由新古典经济学向凯恩斯经济学转换.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的"滞胀"又促成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衰落.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互相接近,形成西方经济学"趋同"的发展方向.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的发展演变趋势,有助于对其理论主张和政策的时效性形成清醒的认识,同时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先驱,考德威尔在20世纪30年代的理论创新对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形成非常重要.首先,他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的开创者,这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关学传统的确立开辟了新的生长点;并且,他是在理论上率先尝试系统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英国本土文化传统相融合的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关键问题,例如,对"自由"幻像的揭示,反对庸俗经济决定论的主题、"人民的主体性"的立场、以及带有经验主义特征的历史唯物主义文学观,等等.如果我们想清楚地认识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考德威尔就是不可绕过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方长明 《理论界》2009,(2):200-202
为了维护自身国际地住,英国在战后初期与美国建立"特殊关系",但这种"特殊关系"到20世纪50年代初就名存实亡了.这在伊朗石油危机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英美两国各自的特殊利益逐渐取代共同利益.从而导致两者政策的差异性,使得英国在处理国际事务过程中没有因为"特殊关系"而得到美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尚未完成的民族国家建构 范勇鹏、李彩艳(以下简称“范、李”):西方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大多有一个民族建构和国家建构相辅相成的阶段。欧洲国家形成之初,都伴随着拉丁方言转变为民族语言、基督教共同体认同转变为民族认同、封建义务转变为中央集权、地方族群一体化为单一民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18世纪不列颠帝国正式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扩张的时代,苏格兰人通过效劳国家对外战争、到殖民地定居、开展殖民贸易等方式全面参与了帝国扩张事业.该过程不仅使16-17世纪英格兰人发展起来的殖民帝国得以巩固和扩大,而且对解决18世纪不列颠本土的政治矛盾和社会问题、缩小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经济社会差距、提升不列颠国家的综合国力、培养苏格兰人的不列颠认同起到了积极功效.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前半期,正当中国古代文明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严重质疑的时候,英国学者、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n)却宣布中国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的,并对如何认识中国的过去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中国在公元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世界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第二,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化却没能够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这就是著名的"李约瑟之谜"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下乡”:乡土社会的双重法律制度整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东南学术》2008,2(3):19-27
本文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分析国家法律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过程.认为伴随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政权下乡"是"法律下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由政策整合向法律制度整合转变,以求建构统一的法律制度共同体.但起源于工业和城市社会的现代法律下乡,与根植于乡土传统的农村社会遭遇着碰撞和困惑.在现代国家建构和乡土社会变迁的双向过程中,乡土社会呈现出双重法律制度整合的状况,并需要加以制度性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