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艳 《中国扶贫》2017,(3):45-48
在中国"建莲"之乡——福建省建宁县,有一名独爱莲花的"莲子王".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为如今致力发展建宁特色经济,年产值上亿元的民营企业家;他把小小的莲子做成大大的产业,20多年来坚持致富不忘乡亲,带动三千多户莲农共同发展;他将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作为自己回报社会应尽的责任,为贫苦学生插上了求学的翅膀.他就是福建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帅金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家庭中,孩子成为甩手掌柜,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理财教育几乎为"O"。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从3岁开始就应该接受经济知识方面的教育,主要是理财知识教育,并制订了各年龄阶段的教育计划:3岁辨认钱币、纸币和硬币。4岁学会用钱买简单的用品,如画笔、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等。5岁弄明白钱是怎样来的,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能正确进行钱货交易。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用存钱器具,培养"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上学,在中国人眼中是一件大事,无论是"知识改变命运",还是"知识就是力量",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要能够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披星戴月的操劳都可以忽略掉。可是,同样的期盼,同样的付出,在贫困家庭看来,却有着一道道壁垒……  相似文献   

4.
韦良云 《职业》2008,(14):29
探究学习是一种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积极的学习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发现、发明的心理动机和探索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更是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探究者"和"运用者".  相似文献   

5.
"课程思政"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的双重育人效果。以"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探讨如何以影视作品和案例分析为载体,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使大学生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影视作品和案例分析中自觉地接受文化自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使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  相似文献   

6.
张琛 《职业》2009,(27)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乃是"十一五"时期全国教育"普及、发展、提高"三项任务之一.要实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就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此指导各项工作和新的实践.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深刻认识到,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增强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知识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因此,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继续教育与素质提升--青年教师群体的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百年来,社会把个人的生活分成两半:"前半生接受教育,后半生从事工作".这种划分显然缺乏科学根据.然而,这种缺乏科学根据的划分,却多少影响到教育领域,使之形成"职前接受知识,职后传授知识"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日本青少年品行规范意识问题及其对策的警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青少年品行规范意识有其积极方面,但也存在着教育荒废、班级崩坏、校内暴力、以强欺弱、寄生虫现象和以脱离规范为乐等消极现象.其品行规范意识淡薄的成因是:教育沦为经济的工具;学校出现了"教育病理";家庭教育缺陷;等等.日本提出的对策是:充实"心灵教育";强调"个性教育";落实"生存能力教育";实施"生涯教育".笔者思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力戒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认知与行为相脱离的弊病预防治教育病理"的出现: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品行教育的起点.  相似文献   

9.
从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的小姑娘",我们知道了两部有很多的孩子渴望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渴望着用知识来丰富、改善自己未来的生活.一开始只是因为抱着一个梦想,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西部的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给西部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灌输式教学",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笔者个人认为,"互动式教学"在引导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提高上,有比较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海平 《职业》2017,(31):122-123
"懂而不会"是当前"高速度""快节奏"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更高层次的困境之一.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如何实现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成为各个学校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慢教育"便是在这种需求之下出现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体现了对教育最本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懂而不会"的问题.本文以"慢教育"为基础,在贯彻落实本质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从教和学的角度入手,减少"懂而不会"问题的发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懂"的层次,真正成为所学知识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陈浩 《现代交际》2014,(4):159-159
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成为了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班主任要利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和心理知识讲座,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了解心理知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时代,个人最重要的资本是知识和经验.工业经济时代,社会变迁加快,对人们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及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两国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中国正在努力克服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将成为中国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多年以来音乐教学的模式一直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一味模仿、循规蹈矩,被动地接受音乐知识的学习习惯,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受到遏制,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这是一种落后的教育现象,是一种只见分数不见人, "目中无人"的教育,新时期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 "学会做人"、 "学会生存"的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觉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活动中,接受问题是影响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关键.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对教育的接受.当前,优化高校价值现教育、增强价值观教育的接受效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改革价值观教育教学,实施"可接受性"的教育模式;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建立社会实践运行机制;满足和调节大学生的自我需要.实施情感教育;关注大学生对价值观教育信息的反馈以及强化价值观教育的社会环境调控功能,营造良好的接受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缺少接受法律教育途径的农村地区,道德感的缺失是十分可怕的,因此在加大普及基本法律知识力度的基础上,更应重视经济高速发展对农村居民传统道德的冲击,重视对其基本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的立足点必须由"教"转为"学",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这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模式.学生自觉学习--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自主学习--学习体现主体性;自己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因而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8.
李媛媛 《职业》2007,(15):24-25
一、高职英语的教育目标   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对英语教学理应有比较高的要求.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修订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新的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与网络游戏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有很大关系,享受网络游戏带来的成就感、自我认同感成为青少年难以拒绝的诱惑.这与青少年接受"递增的教育"经历有关,由于很少受到拒绝诱惑的教育,青少年往往无法忍受拒绝,无法承担失去.面对网络游戏,要做好防御性的工作,让青少年学会拒绝,学会失去.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把重点放在教师要教"懂"、教"好"上,学生这一"主体"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一种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严重的禁锢.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笔者以物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