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最近媒体上关于"阅读指引"方面的消息很多,比如,在8月21日<广州日报>上,有一篇题目叫<孩子,你为何对名著"无动于衷">的文章就反映了一些家长指导子女读诸如<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而被子女拒绝,为此家长们感到焦躁不安,满心忧虑;还有在8月18日<第一财经日报>上,有一篇题目叫<今天,我们应该读什么书?>的文章,文中列举了诸如黄集伟、江晓原等一些文化人对"应该读什么书"的看法,江晓原称,"极火的书不看是不会有任何遗憾的."  相似文献   

2.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大基本环节,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视加强"读"这一环节的训练,能很好地促进听、说、写的进一步提高.早读课为英语教学和学生口语能力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读"的机会.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早读应该成为组织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
汪文丽 《职业》2016,(23):140-141
"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它既是教学的基本手段,又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本文提出,为教者要善于从课文中捕捉和挖掘那些既有积累、储存价值,又有丰富知识含量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使其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应该在哪里(where)创业?哪里才是创业的乐土? Z毕业于广东某大学,由于他读的是农林种植,而且人比较内向,在广州寻觅几个月,都没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初中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读、二写、三古文,即现代文阅读训练、写作和文言文学习,其中文言文学习尤其令学生们头疼.  相似文献   

6.
莫海燕 《职业》2004,(8):28-29
"下半年干什么,参加英语培训班?考研?留学?念MBA?""为什么花费这么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我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 你应该如何选择?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当你规划"充电"计期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让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资深专家徐小平老师告诉你吧!  相似文献   

7.
刘金兰 《职业》2017,(13):37-39
当中国经济正大踏步向前发展时,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这个概念,它的出现,在中国各行各业引发了不同的反响,许多行业的职业精神都定格在了"工匠精神"上了,尤其是靠技术发展的各个行业,纷纷拿起"工匠精神"这把尺子,衡量每位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其工作水准.作为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也不例外,纷纷开始探讨在学校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探讨学生"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应该用哪些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等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到位意识、极致意识和坚守意识入手,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要用行动践行"工匠精神",这样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一定会少走弯路,也一定会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流行的"读书无用论",我认为存在着一种误读,即,实际上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根本不存在所谓读书的"无用",而很可能是许多人读了无用的"书".要不然,我们何以看到每年有那么多如过江之鲫般的人潮涌入中国的各类学校,向着学士、硕士、博士等狂奔,更有甚者,那些令许多人艳羡的大小官员,也通过各种方式到读书之地--学校--为自己谋得一顶更高学位的帽子?因此,问题不在"读书"无用,而在于我们对读书的定位和期许似乎出了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丽 《职业》2016,(27)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形成有家庭、学校、学生自身等多种原因.中职学校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深挖"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找准教育的切入点,采取"个性化"方案,帮助"问题学生"矫正行为习惯,融入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德育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同样,朱小蔓教授也说过:"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德."众所周知,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灵魂,那么,笔者认为,一个班级也应该有自己的灵魂,特别是中职学校的班级,更需要有一个"班魂"所在.但是,应该如何去塑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灵魂呢?笔者在此就根据两位教育家的意图,即用"德育"的途径去实现班级灵魂的塑造.具体来说,可以从下述三方面来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冯赫君 《职业》2022,(3):49-51
本文从"知行合一"理念出发,阐述如何通过"读讲、辩管、观访、调研"四类知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逻辑思辨、社会责任等面向具体专业岗位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自立助人等具体能力,探讨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概念,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方向,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面对"创业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问题,答案五花八门.在我们的创业课堂上,有人认为应该在25岁以后创业,因为那个年龄成熟:有的人认为在有30万元以后创业,因为这样就有启动资金了;有的人认为应该在工作五年以后创业,因为那时有工作经验了.丁仕源的案例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位藏族地铁女司机——肖芳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色足村,到繁华的大城市读书,是她儿时的梦想."'9+3'计划改变了我的人生!"肖芳说.初中毕业后,她便失学了.后来,她成为"9+3"免费教育计划的首批学生,入读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学校不仅包吃、包住、免费读书,每月还有补助,"9+3"计划的春风让她倍感温暖.  相似文献   

14.
近一段时期来,围绕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关于"改革使相对利益受损最大的是领导干部"的论述,学术界、新闻媒体掀起了一场论战.那么,中国社会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干部相对利益受损的"关心"上,还是应该反思"改革是否导致一个由权力精英、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上呢?  相似文献   

15.
"郁闷"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十分流行的口头禅."郁闷"心理主要表现在学习动力、日常生活、人际关系和各类身心疾病上.其产生原因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大学生应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调适,确保身心愉悦,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6.
"盛世"的标准 时下流行"盛世"之谈,电视节目里天天热播着歌颂大清盛世的闹剧. 读了贵刊(2006·7上)刊登的<回望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一文,觉得作者陈勤将"盛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于民主法治,果然不错,然而作者将历史进步的"盛世"偏向于理解为经济发展、军力国势强盛等外在的方面,尽管他也曾提及政治清明、文化繁荣一事,但是由于这种文化盛世只是建立在于高度集权的禁锢主义基础上的,由此大大扼杀了国民个体的自由度和文化原创性,而这又与作者所立意的盛世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内禀的民主法治精神相悖,所以有着极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真正的网球迷除了知道当今网坛"巨无霸"费德勒,还应该记住一个名字:麦肯罗. 麦肯罗,美国网球选手,十几年前在世界网坛名噪一时.他的正手进攻凶猛无比,无人能及.他取得过许多冠军:大师赛、ATP巡回赛多次问鼎,而且在四大满冠赛中也曾取得过几次第一.  相似文献   

18.
王新同 《职业》2016,(4):51-53
"暖男"发现商机 龙汝倩出生于湖南一个医学世家.1999年,本在湘雅医学院读大学的他,却做了一次改变他人生的决定,弃医去卖电脑硬件并尝试创业.但两次创业都无果而终.没想到后来妻子怀孕,他竟从一双鞋上发现了商机!  相似文献   

19.
职工教育培训是一个社会性话题.如何搞好职工教育培训,既是形势赋予培训机构的重要任务,也是职工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和谐职教、品牌职教、效益职教"的奋斗目标,正是基于此种目的.创建"品牌职教"是职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在"品牌"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那么,如何使职工教育成为品牌,成为名牌?笔者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阵地,更应该是学生人格塑造的殿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围绕这一主旨,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如何实现"育人为本"理念尤为重要。本文从"育人为本"内涵意义着手,进行问题分析,提出课堂教学实现"育人为本"理念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