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矛盾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群体性事件的增多。如何认识和对待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群体性事件作为当前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纳入到整个社会进程中进行考察,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重启现代化进程,我国在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重新开始了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在此背景下,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公众利益意识日益觉醒双重交织,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社会控制方式又失去了存在基础,由此形成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制度性背景和基础性根源。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群体性事件的演变过程中,谣言扮演着推波助澜的重要角色.在自媒体时代,每介人的言论都可以迅速、大范围的扩散,这使谣言对社会的危害更加严重.如何引导公众甄别谣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缓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开放程度在不断加深,各类关系的利益结构重新调整,中外人员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趋势十分明显,长期居留的外国人成倍增长;而且,公安机关取消了外国人涉外定点住宿,入境外国人的分布将更自由,流动性将更大,从客观上提供了在相当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发生外国人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旧的利益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利益机制尚未健全.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群体性事件正是现行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冲突的产物。文章试从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特点、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解决方案,以期更好的处理好这一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围已进入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有些矛盾往往以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形式爆发。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高校群体性事件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的发展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内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处置得当.本文通过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类型、特点、成因的分析,提出初步治理的对策,这对维护高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尚德 《公关世界》2008,(12):34-34
6月15日,贵州德江县城郊发现了当地一名高三学生的尸体。公安机关经调查后认定为自杀,未予立案。受个别人的唆使煽动,死者母亲到县城街上举牌喊冤,短时间引来上千不明真相的群众围观。6月27日,县公安局在德江一中召开了有县直部门负责人、新闻单位、城区中小学校长、一中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社区居民和死者亲属参加的案情通报会,通过播放幻灯片和文字、口述的方式,对魏文杰自缢死亡情况作了详尽的讲解和分析,说明了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充分理由和法律依据。之后,又通过当地报纸、电视作了广泛报道,让更多群众及时了解真相,消除了负面影响,事件得以成功处置。  相似文献   

10.
李月华 《现代妇女》2014,(1):155-155
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很多,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有表面原因,更有内在因素。为此,必须重预防、抓调节,从制度、机制、工作入手,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刘颖  韦磊 《现代交际》2012,(4):224-225
高校隐含的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小规模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高校存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当前高校蕴含了一定的社会矛盾,这极有可能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这一群体参与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可能性。高校大学生一旦发动群体性事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高校大学生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群体性事件中往往善于利用其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博取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从历史上看,高校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往往是深远而广泛的。  相似文献   

12.
规划方案引起居民联名反对2009年7月21日,浙江省宁波市规划网公示了连接宁波市机场路与火车南站的永达路高架桥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对宁波市海曙区安泰社区等5个社区的潜在影响较大,安泰社区中又以阳光城小区所受影响最大。一时间,安泰社区居委会门庭若市,居民们纷纷来询问详细情况。  相似文献   

13.
农村群体性事件:团堡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欣 《社会学》2003,(2):44-5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集群行为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模型架构视角可以更好地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进行感知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和参与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偏好。以断链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有效控制和转基因的方式对模型进行重新改造,提出了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5.
16.
在当前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来自政府的新闻发布时间滞后,数量不多,而且语焉不详,而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的信息却铺天盖地,并结合了文字、视频、手机等多种形式,成为一段时间内主导公众舆论的主要力量,以至于政府在危机爆发最初的关键时刻丧失了舆论主导权,致使事件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7.
《南方日报》3月31日的文章说,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给政权稳定带来了极大挑战。处理群体性事件不能简简单单一堵了之、一抓了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转型加速了社会利益的分化,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强烈变动,利益关系深度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被迅速打破,各种利益群体开始出现,贫富差距扩大趋势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收入低与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日益突出。各种问题大量积压,特别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就业难、食品安全等问题越发严重,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加剧,并往往通过群体性事件的方式出现,且呈多发态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94至2004年,全国群体性事件从1万起快速上升到7.4万起,年均增长22.2%,参与人数从73万人次上升到376万人次,年均增长17.8%。,全国群体性事件在2005年曾一度呈下降趋势,但从2006年起又开始上升。2006年全国发生各类群体性事件6万余起,2007年为81万人次,2009年上升到90万人次。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群体性事件的大量暴发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及和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以年均29%的速度递增,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收集近年来有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文献资料,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后发现,目前对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在对事件概念认识、成因分析以及对策分析上有一定的深入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许多可以弥补和完善的地方,比如对事件与环境问题的关系上分析,仍然需要进一步深挖。  相似文献   

20.
透视群体性事件的六个层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和暴露。群体性事件作为体察这些社会矛盾的信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