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西方的东方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种基本理论形态,并对中国的东方学产生了影响:一是在政治学法学层面上提出的“东方专制主义”,二是在经济学层面上的“亚细亚生产方式”,三是在历史文化学层面上的“东方停滞论”或“西方中心论”,四是在历史学考古学层面上提出的“丝绸之路”论。将这四种理论作为一个理论系统予以整体、动态的把握,可以看出其间相互矛盾而又相互补充,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社会的基本判断与评价,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国的东方学形成了正反两方面的刺激,成为中国东方学形成和发展的外部背景。对这一背景进行清理分析,是中国的东方学研究及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出发点,也可以为东西方关系的重建提供学术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曾告诉笔者,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他最佩服的,有两个:一个是马寅初,一个是梁漱溟。这两人都是古色古香的大丈夫:一样的刚正不阿,一样的敢作敢当。我这里用了“古色古香”一词,首先是指他俩的理想、情操、气节;其次是强调,他俩都出奇的长寿。众所周知,梁漱溟活了96岁,马寅初活到101岁。梁漱溟少时体弱多病,壮年又历经坎坷,据一则资料,他的长寿,完全得力于平和淡泊的精神和少吃多动的健身之道。关于饮食营养,本文撇开不谈,单说他精神上的那个“静”,和形体上的那个“动”。例儿之一:“文革”中,粱漱溟的藏书、手稿、字画被焚,人又被拉去游街,批斗。这不啻是剜心摘肝,侮宗辱祖。稍微想不开的,就会走上绝路。梁漱溟不。当造反派厌倦了他这只“死老虎”,把他关进一间小屋,停止纠缠,他么,既不呼天抢地,也不长吁短叹,而是优哉游哉、自得其乐地写起学术论文。先撰《儒佛异同论》,继撰《东方学术概观》,其超然物外的胸襟和目无凡夫的气度,令世人叹为观止。例儿之二:梁漱溟以太极拳健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即使在那些被批斗的日子里,一旦获得短暂的喘息,哪怕是当着数十人、数百人的怒目,他也会立即拉开架势,专心致志地调经运脉、摄气炼神。马寅初呢?...  相似文献   

4.
萨义德的话语观受到福柯的话语理论以及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的深刻影响。萨义德东方学视野中的"东方"和"东方学"都是脱离"东方"实体的话语建构,体现了后殖民语境中西方的话语霸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东方不是东方,东方学不是东方学。萨义德话语观对文学批评的启示是:文学批评应该在更宽广的文化语境中获得全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从《东方学》看后殖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经过仅仅数十年时间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一种社会思潮,通过解读萨义德的《东方学》,我们可以认识到后殖民主义思想的深刻性和复杂性,从而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天中西交流所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的治学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东方学是以二元对立论的思维方式和本质主义为基础的权力话语。东方世界也存在这种思维方式和本质主义 ,与西方优势文化遭遇时则产生了西方学。西方学有其东方的本土结构 ,它与东方学共同建构了统治全球的文化霸权 ,启蒙与解放就是为了摆脱其奴役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围绕季先生,有三个话题在学术界曾经讨论得很热烈。一是季先生请辞国学大师、泰斗、国宝三个头衔;二是季先生有两句名言,叫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三是与此有关的关于什么是国学、如何弘扬国学的讨论。从人类历史长过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能是规律,国学可以分为狭义、中义、广义,季先生对大国学有着特殊贡献,大师是一个无甚意义的虚衔,中国许多“大师”却是重大建树为零的“零大师”。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围绕季先生,有三个话题在学术界曾经讨论得很热烈.一是季先生请辞国学大师、泰斗、国宝三个头衔;二是季先生有两句名言,叫作"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二十一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三是与此有关的关于什么是国学、如何弘扬国学的讨论.从人类历史长过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能是规律,国学可以分为狭义、中叉、广义,季先生对大国学有着特殊贡献,大师是一个无甚意义的虚衔,中国许多"大师"却是重大建树为零的"零大师".  相似文献   

10.
余玮 《华人时刊》2006,(7):44-50
高龄曰“寿”,体健曰“康”,劳作曰“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正是因“为”而康因“康”而寿。人有生理的生命,也有学术的生命,若两个生命都充满生机,则可谓不老。每有记者采访他,他总是说:“你们采访我,就是一个考试。我是考生,准备答辩。你们考吧。”每每客人造访,他总是起身亲自送客人到家门口,无论是党政要人,还是庶民百姓,他都这样对待,从不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其德学双馨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走近季羡林,宛若是走近一座学术文化高峰——近之,愈觉其高。也有人说,季羡林是一部书,读之,愈觉其深……  相似文献   

11.
前言: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摘自梅子涵《一辈子的书》)  相似文献   

12.
从《东方学》看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德华·W·萨义德著的《东方学》一书中,东方学一词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本文主要针对东方学的第三个含义,试图揭示隐含在传统东方学研究中的权力话语及其运行机制,并以此为主要的理论支撑和切入点,看当今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及后殖民语境下中国文化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季羡林先生是我国东方文学学科的创建者,东方比较文学观念是他晚年学术思想的重要结晶。早在留学德国期间,季先生的东方比较文学研究即已初创;1946年开始从事的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研究,为东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50-60年代,他对中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新时期以来,他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和东方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萨义德认为东方学是知识、思维方式和话语的三位一体,是西方对东方他者的想象。文章就东西方历史中的想象诉求进行分析,并把东方学本身当作一个动态的传播过程,放在人类东西方传播的大背景下给予解读。作为一种单向传播的话语,东方学归根到底是东西权力博弈的结果,是西方权力向东方渗透的水到渠成。尽管当前东、西方的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新的情况,但本质主义、二元对立思维方式控制下的东、西方平等交流仍是一种梦想。  相似文献   

15.
读季羡林留德日记,愕然于“一塌糊涂”使用之频,例如“地上满是雪水,一塌糊涂”,“天气仍然热得一塌糊涂”,“他学了一学期,说,难得一塌糊涂”,“昨晚刚下过雨,凳子都湿得一塌糊涂”,“早晨天阴得很厉害,屋里黑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16.
季羡林 《21世纪》2010,(9):44-44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了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以外,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家。一提到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漾起一点温暖之意、一丝幸福之感。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不是一个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观点并不系统,但其中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思考和重视。季羡林认为,翻译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并指出在翻译中必须注意"翻译生态的平衡"。这两个观点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神把一朵七色花送给一个善良的人,每一瓣可以实现一个心愿。他把第一瓣送给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第二瓣,救了一个遭遇洪水的村庄;第三瓣……第七瓣,他没有留给生命垂危的自己,却把最后这片美好的花瓣洒向人间。故事之中,最最感动人的是善良。  相似文献   

19.
一直到江户时期汉学始终为日本学术的最高境界。但进入明治时代之后,日本将中国看“成落后”的国家,汉学已不再作为达到“先王之道”的学问,随之汉学渐渐地分成几门客观的、科学的学术领域。一批研究中国经典的学者及爱好汉学的作家,虽然一方面对传统中国有憧憬、向往的心情,但另一方面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用从近代化获得的优势,对中国施加压力,进而改变它。在这一过程中,秉承西方列强,形成了为日本帝国主义获得殖民地提供理论支持的日本式东方学话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两个主要方面谈季羡林先生的治学态度 :一执着 ,二实事求是。每个方面都结合季羡林治学的事迹来谈 ,其中关于季羡林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言论及有关情况 ,出于作者亲历。作者认为季羡林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