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二十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希穆涅克在捷克斯洛伐克特殊的政治语境下推进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符号美学之思,抵制艺 术领域庸俗化、形式化的不良倾向,从音乐、小说等具体艺术形式入手切入艺术的语义化、艺术客观化、艺术形式等问题研究, 融入了人道主义、社会历史、实践、意义等理论批判维度与方法,体现了一名东欧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勇气和求 真精神。 希穆涅克对二十世纪 80 年代中国学界的人道主义思想产生影响,可为当代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美学提供一 些良好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历史观问题历来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争论的热点之一。自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兴起以来,历史主体论就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历史观的惟一解读。与此针锋相对,阿尔都塞毅然提出了"历史无主体"的命题,首创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无主体"历史观的先河。这一命题不仅是阿尔都塞对马克思历史观的独特解读,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理论反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美学思想对现代艺术具有重要影响,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共生并相互影响。通过整理分析西方美学中艺术情感理论、美学理论与艺术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精神及西方现代艺术发展角度论证美学本质是艺术情感与精神问题,西方现代艺术美学特质是对艺术情感和精神的本体主义追求。从西方美学角度探究西方现代艺术内涵,以艺术生命形式体验并挖掘现代艺术表现语言,为当代艺术创作理论与实践提供美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进程可以看到: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美学与艺术研究分离的过程.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美学逐渐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分离出来.凸显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体系.由历史的流变来看,日本战后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越来越呈现出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不同的取向,即不断超越对马克思主义美学艺术理论的功利性研究.超越线性接轨式地套用马克思美学艺术思想,强调对社会现实政治理念的宣传、文艺创作活动的引领与关照.而走向理性化、学术化.当下日本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美学众多学术流派中的一个学派,成为西方美学多元研究中的一元,虽然其社会影响力没有上个世纪前三十年那样广泛、深入,但其在学术研究进程中,学术的、理性的比重却大大增强.在学院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价值也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5.
革命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形态,是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无产阶级道德的行为准则之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应当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正确阐明革命人道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一、提出研究革命人道主义问题的历史条件革命人道主义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准则,它是从属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的。从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彻底解放全人类出发,它提倡应当尊重人、人的价  相似文献   

6.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潮流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之一,对其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准确刻画这位诗人哲学家的完整形象.马尔库塞对"美学"作为"感性学"之原初意义的恢复与强调,对审美新感性的阐释,对审美形式、艺术的革命品性、艺术与审美的政治潜能与解放功能的推崇与挖掘,以及他对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猛烈批判等思想,可以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体系提供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什克洛夫斯基和奥尔特加分别提出"陌生化"和"非人化"概念,他们都试图跳出传统文艺观的束缚,实现对传统文艺观的革命与反叛。这恰恰体现了二十世纪文艺美学的两种转向:语言学的转向和批判理论的转向。"陌生化"与"非人化"表征了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艺美学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一个立足于从纯美学或纯艺术的角度来考察美学或艺术,另一个则立足于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
萨特的作品因其对自由的探求,对人性的张扬和对政治的介入而独放异彩,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影响。《恶心》这部日记体小说是当代存在主义文学的先声之作,其影响极为深远。文章从艺术的角度加以解读,并分析了萨特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为理清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体系,研究其治学方法及其理论根基,有必要对李泽厚吸收与采纳的各家各派的学说进行一番梳理和分析。分析认为,众多西方先哲和中国古代先贤的美学思想是李泽厚美学的思想根源,但这些思想又都经由李泽厚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了成功的嫁接,这就是李泽厚所言的"创造性转换";在接受外来美学的过程中,李泽厚巧妙利用"误读"来满足建构自己理论的需要;借用外国美学时髦的名词术语,"克隆"出自己的美学体系,实现了外来美学理论的中国化,这是李泽厚美学的特色;李泽厚美学在西方哲学和中国本土文化的根基上形成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美学、积淀说、心理本体论、实用理性、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情本体的乐感文化等内容复杂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代中国的庄周和古希腊的柏拉图象象双子星座一样闪耀着经久不息的光辉。任何对东西方美学有所了解的人都不能不承认他们对美学发展的深远影响。他们的思想深刻反映了东西方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美学思想等方面的特色,有趣的是这两位对人类美学思想发展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却不约而同地以反艺术的面目出现。本文通过对庄周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认识庄周与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各自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国内长期以来形成的把“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历史观”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或说成是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误解。所谓“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也不是社会历史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即“历史哲学”。它仅仅是揭示“史前社会”人被“物化”方面的事实之科学方法,主要是研究资本剥削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根本就不是哲学。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只能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和“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界论述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时,缺少一个自身演进的“量变”进程。其原因之一,是忽略了从渐进的、整体性的动态进程,来描述、考察创造社接纳、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情况。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与中国的历史语境,影响、引导创造社主要成员趋向于马克思主义美学。在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念之外,他们关于经济基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文艺的本质与功用、创作主体的社会性、资本主义与艺术的关系、艺术发展不平衡性等问题的论述,均受启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道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是从哲学的层面对人所做的深层次思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把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主流学界将其视之为一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论争.这一定位以政治立场界分学术派别,武断地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史家范围,没有认清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真正对手.毛泽东的"文化围剿"说是形成这一看法的重要依据.然而,若从纯粹学术的角度看,论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系统内进行的,是唯物史观的内部争论.这是因为:第一,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治中国史是论战各方共同的理论立场;第二,论战各方基本遵循和使用了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术语.总之,视角在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切换,造成了论战学术定位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我们党进行了深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党的实际建设。围绕着中国革命这条主线,我们党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实践,对于新时期新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论》与毛泽东的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家学说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坚持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本原则,论述了阶级和生产的社会关系是国家产生的条件;第一次从国体和政体两方面阐述了未来的国家形态,赋予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同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在中国文化范式中的探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贡献。以《新民主主义论》为理论基础,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国家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形成系统、完善、科学的中国共产党的国家理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以及整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张闻天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它的历史地位体现在:是马克思主义观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代价值体现在:深化并拓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均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有交集,显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对人道主义的肯定;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基本关系可以表述为:人道主义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是对古希腊以来诸多文艺思想批判继承的结果,它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者的研究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新时期以来的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文艺生产消费问题的研究在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有巨大发展。首先,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产生到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的若干论断、命题到这一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现实依据、历史影响,研究日趋细致充分。其次,学界由注重对文艺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进行多维度的研究逐渐向注重深入研究文艺创作生产自身的特征、结构、系统和文艺生产方式变化。再次,由注重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研究逐渐向文艺社会生产、消费研究并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