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英语习语的变体类型及修辞特色两方面剖析了英语习语变体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归纳总结了临时变体的常见形式,并从交际修辞和美学修辞的角度分析了习语变体的修辞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比较了动名词与动作名词的性质与功能,指出它们有一个可以共同发挥作用的句法领域:英语动词的名词化;文章进而讨论了在实现动词名词化时,我们应该如何在两者中间作出选择,并为此提出了五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变体不仅是语用者对习语创造性地应用,也反映了语用者的认知思维方式。人类在认识和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促成了人类的概念,并以特有的方式在语言结构中加以兑现,人类以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将身体经验和社会经验投射为抽象的概念结构。英语习语的变体是一般认知过程作用于思维、概念的结果。通过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来探讨英语习语变体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认识英语习语变体的认知本质。  相似文献   

4.
"定冠词 名词"可以构成新的复合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特定的概念.本文讨论与这一语法现象相关的基本理论,并对现有语法著作中的某些结论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5.
定冠词的用法历来是英语学习中的难点 ,而对于季节名词和定冠词的使用搭配又存在一些不同、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本文对有关观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并提出了依据季节名词是否表达纯粹的自然来决定其搭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广泛应用于新闻标题语篇。通过分析大量的新闻标题,研究习语临时变体在新闻标题语篇中的语义功能和美学功能,探讨新闻标题语篇中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类型,将之划分为语义返朴变体、词汇替代变体和句法结构变体,并结合认知语言学比喻优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多义推导理论对3种变体类型分别进行理据分析。  相似文献   

7.
名词转化为动词的现象在现代英语中越来越活跃。论文通过对其八种主要现象的总结、分析,旨在提请读者,英语中名词转化为动词是相当自由、普遍。  相似文献   

8.
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其过程通常涉及词的形态变化.英语是孤立与屈折的混合语,所以对英语的名词化研究有一定的意义.名词化一般包括动词的名词化和形容词的名词化,而动词的名词化又是名词化的主要部分.本文对英语动词的名词化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种名词化的类型进行了统计,并系统地举例探讨了动词名词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通过词义、句法语义和音义匹配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发现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些“方式+结果”动词,包括表致死义的“弑”类动词,表断折义的“截、斩、拉”,表分离义的“剖”,表使出义的“抉”,以及通过音变构词派生出的“贯_去、染_去”。这些动词所处的语义场中通常存在一个作为上位词的“致使+结果”动词,且在上古汉语中都没有相配的表状态...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临时变异是基于其原型而产生的一种新颖言语表达形式,常出现于日常言语交际中,且多与习惯用语相关。现代汉语习语就常常出现这种新颖别致的临时变体。它们基于其原型而生成,因此与其原型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理据。汉语习语产生临时变体的理据大体可分为三种:语义理据、语法理据和语音理据。这三种理据常常独立发挥作用,有时也集体发挥作用。三者的运用又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词汇和语法手段,这些手段概括起来主要有:换词、增词、减词、重组、肢解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里,数词跟名词组合中间要加量词,不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这通常被看成是一般规律。但现代汉语中也存在着为数不少的“数词+名词”现象,绝非个别例外。从数词来看,现代汉语中各类数词都有“直接修饰名词”的用法,有时中间根本就不能加量词。现代汉语的“数+名”组合不能一概简单地解释为“省略”或“古代汉语的遗留用法”;究其成因,有句法因素和语义因素,也有语用因素和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2.
对动词直接作定语作了界定 ,认为界定的主要依据是确定该结构为偏正结构 ,且该结构中的前一个词语具有动词功能。在此基础上 ,从动词的内部结构、动词的音节结构、所修饰名词的语义特点以及动词与名词的紧密程度等入手 ,就动词直接作定语的偏正结构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阐释了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程度副词 名词”的组合现象广为流行,这种组合不属于程度副词修饰名词,而属于词类活用中的名词活用,从修辞的角度来说,即为转品。  相似文献   

14.
非移动动词进入“[-移动]动+趋”格式后可以参与构成移动事件,但由于非移动动词的特殊性,以往排斥在移动域之外,这是移动域的特别之处。移动事件归属移动域,“[-移动]动+趋向词”格式参与构成的移动事件也不例外,这是应信息处理工作准确提取有关语义信息的需要考虑的。以“‘割’+趋”格式为个案,通过与“‘切’+趋”格式语义差异的对比,讨论非移动动词参与构成移动事件的认知原理,建议将[+移动]趋向词归为移动域,并根据汉语趋向词的实际将表示移动的趋向词称为“趋向小品词”,将[-移动]趋向词称为“强势小品词”。  相似文献   

15.
英语动词隐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隐喻起源于人类对美的欣赏活动,其修辞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英语语言中动词的形象效果和特点, 体现动词的内涵意义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句法学、语义学相关理论探讨作为准成事标记的"V出"与成事成分的搭配及其同现动词的情况,并与典型成事标记"V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准成事标记"V出"与成事的搭配能力相当强,可以与制成成事、认选成事、形成成事、自成成事四类成事搭配,但"出"都不是强制性语法标志,而典型成事标记"V成"则可与制成成事、变成成事两类结果性最强、最具原型性的成事搭配。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选取Nature期刊中美作者55和50篇科技论文自建语料库,采用Biber等人提出的写作发展能力指标,对比分析中国作者和美国作者科技论文名词短语复杂度。研究发现:1)在使用名词短语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的整体模式上,中国作者使用前置修饰语的次数显著高于美国作者;2)受母语迁移影响,中国作者使用关系小句、名词、介词短语做名词短语修饰语的复杂度逊色于美国作者。该研究能够为中国作者科技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V NP Prep”动词习语是一种常见的多词动词,它结构紧密,内涵丰富,使用广泛,表现力强。在被动转换时,它具有复杂多变性,比较难以掌握。将动词习语分为松散型、紧密型和凝固型三个转换层级,有利于分析动词习语在三个转换层级中的句法特点和被动转换时的语义限制,有助于比较全面地掌握“V NP Prep”动词习语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探析汉语中名词的重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数专家认为汉语中名词重叠使用情况很少,对名词重叠的研究,相对于动词和形容词而言,也较少。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名词重叠。名词重叠式具有一定的构成形式、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名词重叠式的发展是语言作为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