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苏哈托时期的印尼与美国关系是影响东亚地区重要的双边关系.回顾两国关系发展的历程,其关系紧密却并不平稳.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察,以生死攸关利益和两国的价值现念为主要依据分析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美国在对印尼关系中重点考虑的利益的变化,认为决定两国关系最根本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它贯穿两国关系发展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苏丹自1956年独立以来,与埃及的关系颇为曲折,大致经历了蜜月时期、冷却时期、恶化时期和调整时期四个阶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国家利益的因素外,两国奉行的相异的意识形态及当时的国际地区环境是重要因素。1969年苏丹尼迈里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当时苏丹奉行的阿拉伯社会主义与埃及的意识形态相近,再加上保卫红海地区的安全及遏制苏联扩张的需要,两国关系亲如兄弟。1989年苏丹巴希尔发动政变后,实权掌握在伊斯兰民族阵线手中。苏丹奉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埃及关系恶化。1997年以后,国家发展的客观现实迫使苏丹调整与埃及的关系。从长远来看,尼罗河是联结苏丹和埃及的纽带,两国仍然会保持一种特殊关系,这是符合彼此利益的双赢选择。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苏丹的关系自冷战结束以后就日趋紧张和恶化,美国以人权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为由对苏丹进行制裁。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与苏丹考虑到各自的利益需要,开始主动改善与对方的关系,两国关系才逐渐缓和,然而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出现又成为逐渐缓和的两国关系新的障碍。美国与苏丹如能从长远利益出发,消除分歧,解决好苏丹的南北关系、达尔富尔等问题,将有利于尽快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4.
1953年10月美韩同盟建立至今,两国关系起伏不断,曲折发展。2008年李明博上台后,美韩关系进入"修复"期,2010年3月的"天安号事件"和11月的延坪岛炮击事件为两国关系注入了"固化剂"。美韩同盟的强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中国崛起的宏观背景,也与美韩两国出于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密切相关,突发事件成为美韩同盟强化的直接动因。美韩同盟关系的新发展对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如何应对当前的被动局面,有效化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事关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局,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5.
论隋倭交往的形式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倭国使节到隋朝,是自南朝中期两国交往中断以来国家关系的重建。对倭国而言,恢复与中国的交往,既出自其国内政治改革的需要,也与其在朝鲜南部的利益相关联。对隋朝来说,同样存在与朝鲜国家关系相关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对国家间政治关系秩序的重建。因此,双方的利益既有一致的方面,也存在着矛盾。隋代双方重建国交的种种摸索,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利比亚与美国外交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比亚自独立以来,它与美国的外交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伊德里斯统治下的亲美时期、卡扎菲时代的冷淡与敌对时期和进入21世纪以来的缓和与恢复时期。利比亚与美国外交关系的曲折变化,既反映了时代演变的基本特征,又体现出双方在价值观、对外理念、现实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对立与冲突。其中,美国对外战略图谋、石油因素、卡扎菲外交思想乃是影响两国关系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奥巴马总统当政以来,中美关系实现了完美过渡.两国高层互访频繁,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整合为战略与经济对话,并取得积极成果,尤其是首脑会晤把两国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和气候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上升到中美关系的中心,这是两国建立交三十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从冷战时代到今天,中日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变化。除了中日两国自身利益关系因素外,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受到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这一点很值得研究。以分析中日经济关系在冷战后所发生的变化为中心,进而考察中日经济关系中美国亚太战略的演变,并在探讨这一变化的发展趋势的同时,研究中日经济关系的互动及其影响因素问题。从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前景看,两国经济发展都需要对方。预计在今后十年内,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两国关系会在摩擦中继续发展和加强,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巴西自1974年建交,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是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前两国战略合作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双边层面,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巴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金砖国家和20国集团框架下进行的战略对话对全球经济复苏,泛太平洋地区经济政治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巴关系的发展亦对中国在拉美地区扩大影响力有示范作用。本文从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入手,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三方面对两国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苏俄建立之后,美国在如何对待在政治体制上与自己截然相反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犹豫过,但美国最终根据自’身的利益决定从武力、政治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反对苏俄。这些措施的实施,逐渐形成了美国时苏俄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承认政策。这一政策执行长达16年之久.给苏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两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30周年。 30年来中日两国通过高层频繁互访、三个和平友好纲领性文件的制定和遵行 ,保证了两国和平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经贸往来。 30年来 ,两国的经贸往来主要表现在双边贸易、日元贷款、日商对华投资等三个方面。展望 2 1世纪 ,中日双方如能有效地克服大国化趋势造成的摩擦 ,进一步正视和处理好历史问题 ,解决好技术协助和交流等问题 ,将展现出更大的合作空间和领域 ,取得更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印度,交通自古,文缘恒久。一部中印文化交流史,堪称人类跨文化交流的典范。进入现代,中印文化交流愈发交光互影,迈进全新里程;两国关系,虽然发生过不愉快,而且其影响至今仍未彻底消弥,但也只属于“百分之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温家宝总理、胡锦涛主席先后于2005年、2006年成功访印,建立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历史上的最佳时期。其中,一件标志性的事情,是印度经济学家、商务部长兰密施于2005年出版的Making Sense of Chindia:re-flections on China and India一书,随即在印度及国际社会和中国引起巨大反响,Chindia一词成了热点关键词。今年四月下旬,为落实巩固胡主席访印成果,推动中印关系新发展,深圳大学和中国南亚学会联合召开“中国印度关系国际研讨会”与“2007中国南亚学会年会”。来自印度、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欢聚深圳,围绕“胡锦涛主席访印后的中印关系”、“CHINDIA的内涵及反响”、“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是一次中印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盛会。在此,我们特向广大读者推荐三篇文章:印度驻华大使拉奥琦的《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Indiaand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著名美籍华裔印度学家谭中的《“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和北京大学教授尚会鹏的《文明整合与CHINDIA》。《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一文,表达了一位印度资深高级外交官对当下中印关系的积极评价和未来前景的乐观展望,充满睿智、殷切和对中印两国人民深深的爱。谭中的文章,凝聚着他和他的父亲——被誉为“现代玄奘”的谭云山先生两代人的中印情结,浓烈而深沉。尚会鹏教授则用CHINDIA/中印大同分层次的观点来阐述其阶段性,同时对中印文明整合催生世界新文明给予了肯定的判断和热切的期盼。  相似文献   

13.
巴沙尔政府执政以来,叙美关系发生重大改变,首先巴沙尔政府以“支恐”而与美关系出现倒退,两国关系在伊拉克战争以及在黎巴嫩问题上进一步激化。但叙利亚在中东战略部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两国都力求改善两国关系。但叙以和谈进程、叙伊“准同盟”关系及恐怖主义问题等因素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陷入僵局。总之,叙美关系不会在短时期内迅速升温,叙利亚反美的长期基调也不会出现明显改变的迹象。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由于前苏联的解体,美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概述了从冷战结束后美欧关系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因素,并由此认为,未来欧洲的独立性倾向会逐渐显露,而美欧关系的发展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影响,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如果美国未来继续保持超强国力,那么欧洲会更多地依附于美国;另外一种可能的倾向是,随着美国和其他大国未来综合国力的接近,欧洲会有更为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发展。在后一种情况下,国际格局会更有利于向多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和地区化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并行不悖的两种趋势,二者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中,地区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全球化将是地区化的最终结果。在东亚,地区主义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与空间。冷战结束以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的恢复与发展,正处于相互关系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这将成为中国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17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经贸摩擦,对两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与《中国经济学人》(China Economist)杂志从中美经贸关系现状、中美经贸摩擦影响、中美两国经济发展差距、美国总统大选等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学人对中美经贸关系及经济发展差距的认知和判断。调查发现,经济学人认为虽然中美经贸摩擦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但中美两国的经济互补性仍很强,贸易增长空间较大,未来发展方向一定是合作与竞争并有。经济学人预判,今后20年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8%和2.1%,中国将于2034年追平美国经济总量,将于2043年追平美国制造业总体技术水平,将于2072年追平美国人均GDP,实现赶超。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印尼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美国相继对印尼制定了专门的政策,用以服务于美国的亚洲及全球反共战略。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苏加诺时期中印尼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国关系表面上友好的背后,在美国因素的作用下,隐藏了许多的矛盾,这为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埋下了伏笔。总结并分析中印尼关系的这一段历史,对于发展当代中印尼关系,乃至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经贸领域更为突出。友好合作始终是中日关系的主流,但也存在很多障碍。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两国在经济、政治、安全领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只要双方共同努力,增信释疑,排除干扰,进一步挖掘深化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就一定能开创共同繁荣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从苏联解体以来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起了正常的国家关系。中—吉关系是中国与中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关系发展的动力、优势和消极因素 ,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