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安石的诗往往体现出一种禅的况味和追慕禅宗的本心。由于不凡的经历和秉性,王诗或以峭拔凌厉的议政表现“在欲行禅”的人生信条,或以隐喻曲笔表现其难言的归隐之心。晚年写下的流丽清新、洁美如画的归居小诗,才最彻底、最真实、最畅意地表现了这位老居士对禅精湛的理解和对诗天才的运作。  相似文献   

2.
日本大众文学家司马辽太郎从文学和文化的角度 ,对日本近现代历史的演变作了深刻的剖析 ,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亚洲的落后缘于儒教的僵化 ,近代日本的成功正在于于“脱亚入欧”中摆脱了儒教教条的苑囿 ;但潜存于日本社会之中的专制倾向 ,致使日本又走上了军国主义的侵略道路 ,不仅给其他国家带来了灾难 ,也造成了日本自身的毁灭。他的这种国家史观以其独创与新颖性而被时人誉为“司马史观”。  相似文献   

3.
宗方小太郎生前即是日本国内公认的有名的“支那通”,死后被官方推崇为“日本兴隆期大陆经营最重要人物之一”。自明治17年(1884)首度赴华,至大正12年(1923)在上海病逝,他在华活跃了将近40年,生前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报告书、日记、书信、诗稿、中国各地考察纪行等文字资料,后人一般统称它们为“宗方小太郎关系文书”。这一大宗文书资料现被一分为二,分别保存于日本东京、中国上海两地。文章通过对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藏宗方文书的流转保存状况及文献类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研究及将来可能的研究面向,谈一些不尽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禅宗自唐代以来,其追求淳朴自然、寂静含蓄的思想渗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国家间的学术交流使越南、朝鲜、日本也深受其影响,在文学、艺术等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精神追求,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审美体系。从国画、园林和平面设计3个方面浅谈禅宗意味的体现,希望探索出一条禅宗思想更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视觉艺术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恽寿平美学理论的研究和提炼,发现并揭示出他思想中所受到的禅宗美学的影响;这种深具禅学慧思的美学思想,不仅成为清代杰出艺术思想的典范,更是深广地影响着后世中国绘画的风尚.为了从本质上来了解中国画的荒寒意境美学观念的形成,恽寿平的艺术思想无疑具有了极高且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庭坚诗中类似“春草肥牛”、“无钩狂象”、“牛没马回”的字眼符号不下百个。这些符号不是枯燥干瘪、单调乏味、无形象可言的禅宗术语,而是富有愉悦。诚挚与自由的特色,充满真实内在创造的真理,且恂然“与感性有亲和力”的禅意符号;这是一种令读者悦耳悦目、悦心说意、悦志悦神的,能引人产生诗情画意的审美联想,深寓人生哲理体验的艺术符  相似文献   

7.
山谷诗内诠     
黄庭坚深受禅宗影响 ,其作品往往有较浓的禅味 ,或者喜欢在作品中使用禅宗或佛教典故 ,加上其用典灵活隐晦 ,往往让人难以得其真意。如果典故本意未明 ,就不能准确地理解黄庭坚的作品。古代注家在这一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但错漏之处也在所难免 ,文章以具体例子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禅诗英译是中国禅宗文化和诗歌文化走出去的主要路径之一.禅诗英译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禅诗中所包含的禅理和禅意在英语和英语文化中的再现.禅诗英译的方法主要有:以动喻静的转化法、添加注释的厚译法、视觉化译法、陌生化译法、改译法、词语活用法以及创造译法等.  相似文献   

9.
宗方小太郎生前即是日本国内公认的有名的“支那通”,死后被官方推崇为“日本兴隆期大陆经营最重要人物之一”.自明治17年(1884)首度赴华,至大正12年(1923)在上海病逝,他在华活跃了将近40年,生前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报告书、日记、书信、诗稿、中国各地考察纪行等文字资料,后人一般统称它们为“宗方小太郎关系文书”.这一大宗文书资料现被一分为二,分别保存于日本东京、中国上海两地.文章通过对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藏宗方文书的流转保存状况及文献类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既有研究及将来可能的研究面向,谈一些不尽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志田钾太郎虽作为清末法制改革中被清政府以高薪聘请的日本法律专家,却在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之下,背负着日本政府“方便以后日本在中国开展一系列活动”的政治目的,带着对中国人的鄙视,来到清国.随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完成了其帮助清政府编纂商法典的任务.以上因素就决定了志田钾太郎在晚清的商法改革中无法发挥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安石诗歌创作以熙宁罢相为界限,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诗作中有不少充满禅理、禅意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王安石表达了各种复杂情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种脱略尘世的心境,文章从三个不同的感悟角度深入考察了王安石晚年禅诗中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12.
王安石晚年二次罢相、退隐钟山后,创作了大量禅诗。这些禅诗主要表现在以禅典入诗、以禅理入诗和以禅趣入诗三个方面。其中禅趣诗最能代表王安石禅诗的成就,具有取境小巧、造语精工,善用譬喻、问句及诗风清雅、诗味含蓄等独特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人禅诗具有宗教(禅)和文学(诗)二重性,是文人在创作中融入禅悟思维,以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为基础而形诸诗作,浸透着浓郁、强烈的禅学意蕴,具有一定的禅机、禅趣和禅意,渗透着淳淳禅韵和禅味。通过对禅宗心性论要旨的论析,可以发现:心在文人禅诗中主要体现出禅心、尘心和猿心三种内型,并且与文人形成互动,最终对唐诗创作手法、内容和意蕴的发展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坎坷的人生经历,禅学对他世界观的影响甚深。作家的世界观必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创作。王维诗歌中处处表现出了作家的“空观”宇宙万物的人生态度和获得“物我两忘”境界的喜悦。禅宗的影响,使王维诗歌形成了空、静、寂独特的艺术境界。王维诗歌和蕴含着禅意,还因为佛教思维与文学思维具有共同的特点:注重体验,注重意象创造。因此,作家可以将对禅理体悟的感受,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作品也就被赋予了禅意。   相似文献   

15.
禅宗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宗白华的人生观,而且对他的诗学观产生了重大影响。引禅入诗,是宗白华小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禅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影响下,宗白华的小诗静谧幽深,超旷空灵,充满了微妙至深的禅意,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诗运动中独树一帜;同时,诗禅结合,也使他为中国新诗的现代化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禅宗在唐代的兴起,其"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与世无争的"我心自山林大地"的人生境界与旨趣,带给了唐代诗人强烈的创作灵感,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就是将禅宗语言运用到意境型诗歌中来表达一种空灵、虚静、深远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曾公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学界对其为政风采及历史功绩作了探讨。本文主要考证曾公亮撰写《吊曹觐》等四首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赵伟 《东方论坛》2005,(2):103-109
晚明李贽、管志道、罗汝芳等人被程朱学者尤其是<四库全书>的编篡者称为"狂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思想与学说中的禅儒互释.狂禅派人物认为佛禅和儒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佛禅和儒学可以相互阐释,这样就能更容易明了佛禅和儒学的本旨.认识到狂禅思潮中的这种禅儒互释,对于我们更加深入理解狂禅派人物看似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狂禅思潮为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了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就是空灵、静穆、飘逸之美,概因华夏山水画艺术的精神境界惟有凭借饱含情感并诉诸直觉体验的禅宗形象体系,才能暗示、象征、启迪、感化接受者,使之真切体悟到意境形象所涵盖的、尚无直接表现出的“心随物游”、“象外之象”、“味外之旨”、“言外之意”,从而诱导世人去寻觅那蕴含有生命终极关怀意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自由解放的精神妙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