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三世章嘉与六世班禅朝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利用喇嘛教以加强和巩固清朝在蒙藏地区的统治是一项“所系非小”的基本国策,迎请喇嘛教领袖人物赴京陛见或驻京掌教则是这项基本政策的具体实施.乾隆皇帝通过三世章嘉活佛邀请六世班禅进京朝清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他们为加强清朝中央政权与西藏地方的关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巩固和发展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笔者根据在翻译《三世章嘉传》的过程中掌握的汉藏文史料,拟就三世章嘉与六世班禅入覲的有关问题作一论述,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达赖喇嘛,是个尊号。达赖,是蒙古语音译借词,意为“大海”;喇嘛,是藏语音译借词,意为“上师”。达赖喇嘛,这个尊号,始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顺义王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赠给西藏喇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人物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尊号。简称为“达赖喇嘛”。达赖喇嘛活佛转世系统于此时正  相似文献   

3.
罗布 《中国藏学》2002,(2):65-77
和硕特在藏75年(164-1717)中,甘丹颇章政权的实际运作可以分为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这一时期清中央政府在西藏实行一种政治权力和宗教权力明确分开的政策,使之互相牵制,在既利用又限制喇嘛教巨大影响力的过程中,实现对蒙古各部的统御和对喇嘛教中心-西藏的间接控制,并逐步将这种控制和管理推向直接化。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以后,由于蒙古封建主的极力提倡和明、清统治者推行扶植及保护政策,使喇嘛教在蒙古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喀左地区的喇嘛教在清代也兴盛起来,并对喀左蒙古族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在政治上,喇嘛拥有各种特权,进而参与和左右蒙古的政治。在经济上、喇嘛教改变了萨满教戮杀牲畜的落后习俗,有益于牧业发展。在思想文化上,喇嘛教使蒙古人丧失了勇武的素质,最终堕入毁灭的深渊。  相似文献   

5.
十八九世纪,清朝政府为了更加有效地管理新疆进行了有目的的移民,清朝政府在新疆的移民屯垦政策是中国中央政府上千年边疆政策的延续和扩展。在新疆的移民屯垦不仅稳固了清朝的统治也确保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移民实边也调整了南北疆的人口分布和经济格局,促使新疆主要民族的分布格局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6.
清朝建立以后,对蒙古地区施行了封锁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往来的国策,扶持喇嘛教(黄教),使喇嘛教垄断了文化教育,奠定了它在蒙古族意识形态中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形成了蒙古地区只有宗派没有世俗思想学派的黑暗社会局面。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隔离蒙古”的封锁政策瓦解了,代之而起的是肆无忌惮的经济剥削与掠夺。放任的农业经济渗透,致使蒙古地区的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经济阶梯迅速向纵深扩展。与此同时,蒙古地区喇嘛教独尊的统治地位也衰落了。当时,在思想领域中呈  相似文献   

7.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语言多样性丰富的多民族地区.这种语言现实和语言格局影响了清朝政府的语言观念和语言态度,使其制定了符合新疆实际的维汉双语政策,从而提升了维吾尔语的社会地位,建构了维吾尔族对于清朝政府的认同.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喇嘛教分为红帽喇嘛教和黄帽喇嘛教。早在蒙古汗国时期,红帽喇嘛教传入,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喇嘛教已在蒙古宫廷以及蒙古贵族中受到尊崇。当时一切宗教活动由吐蕃喇嘛主持,还没有形成蒙古喇嘛贵族阶层。自元朝灭亡后,明朝控制甘肃、青海等地,蒙藏之间往来的道路受阻,红帽喇嘛教在蒙古的活动随之衰减。到明朝中期,宗噶  相似文献   

9.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政策;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实行“改土归流”等政策;很好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达近300年之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0.
“古壶热”汉译为鼻烟壶。它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草原上流传了几百年,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在过去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的鼻烟用具,也是代表一个人身份高低的标志。同时也是赠送亲朋和迎客礼俗的艺术品。现就“古壶热”的由来,和发展做一简述。 喇嘛教第一次传入蒙古草原是在13世纪中叶,第二次向蒙古草原扩张是在16世纪中叶。这次喇嘛教直接传入东蒙地区,使嫩江流域的蒙古人深受影响。喇嘛教所到之处,无不修建  相似文献   

11.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支派,它主要在我国的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传播,国外也有流传。应该指出,喇嘛教不是一个科学的名称,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称法。它的正名应是“西藏佛教”——以藏族为发祥地,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或“藏  相似文献   

12.
喇嘛教是我国西藏地区地方化的佛教,它传播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的广大地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蒙古族与佛教发生关系,始于元太祖窝阔台之子阔端,元代传入的是西藏佛教的萨伽派红教。这第一次传入随元代的逝去而绝迹。喇嘛教的第二次传入滥觞于十六世纪蒙古土默特  相似文献   

13.
蒙古人在他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信仰过勃额教(萨满)、喇嘛教和傩。下面就这三者的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作一探讨。 一、勃额教与喇嘛教的关系 蒙古人把萨满称为勃额,勃额教是蒙古人的原始信仰,蒙古草原是勃额的故乡,勃额是  相似文献   

14.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深入到我国大多数民族之中。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蒙古贵族也逐渐与喇嘛教发生了关系。但是,喇嘛教在蒙古族中广泛传播,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完全占据支配地位,则是在明清之际,黄教传入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些宗教都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特别是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为广大群众所信仰,其中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喇嘛教派、小乘教派,在某些少数民族中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全面正确地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作好民族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处理人民群众信仰问题的一项基本的、长期的政策。早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及人民军队所到之处,就实行这一政策。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经过少数  相似文献   

16.
唐代佛经大量传入我国。八世纪时,大乘佛教与西藏地方的本教相互融合形成喇嘛教。在逐步传播的过程中,喇嘛教渐次形成了宁玛(红教)、萨迦(花教)、噶举(黄教)和格鲁(白教)四个教派。喇嘛教有两个首领:达赖和班禅。明神宗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蒙古右翼土默特首领顺义王俺答汗将喇嘛教中格鲁派领袖锁南嘉措尊奉为三世达赖喇嘛。其前两世达赖喇嘛以此上溯追尊。此举开始了格鲁教派在蒙古族中的广泛传播。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明神宗册封锁南嘉措为达赖喇嘛,并曾召之进京朝见。五世达赖喇嘛原名是阿旺罗桑嘉措,系前藏穷结人。…  相似文献   

17.
尚风同志在《西藏研究》八六年第一期上撰文提出:“‘喇嘛教’一词已约定俗成,改称‘藏传佛教’或‘西藏佛教’大可不必。汉人称‘喇嘛教’乃十分尊崇之意,是非常好的名称”云云。我认为,这实际上避开了问题的实质。文中尚有拟于不伦之比较,牵强附会,令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8.
从金元始,古杜尔伯特人以及成吉思汗季弟斡赤斤后裔,都曾在杜尔伯特草原生活过。当时藏传佛教,即喇嘛教也曾有所传播。但是喇嘛教真正在民同兴起,还是在明末清初之际。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第十五世孙博迪达喇的八子爱纳嘎游牧于嫩江中游左畔杜尔伯特草原,承袭了杜尔伯特部之名号。从此,喇嘛教格鲁派文化,从呼伦贝尔草原来到嫩江之滨。喇嘛教传入蒙古社会后,草原各部大兴修庙之风,从清初到民国年间,杜尔伯特草原共建喇嘛寺庙12所。现就杜尔伯特草原12所喇嘛寺庙的始建年代、人员机构,宗教生活、偶像崇拜、活佛转世等有关问题。作一简要考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喇嘛教与藏族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基础起反作用。因此,喇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形式的佛教,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藏族人口问题上亦同样如此。研究喇嘛教与藏族人口的关系,是宗教学与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