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准确分析当前形势,科学规划未来发展,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长远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现实需要,对于我们党更好地肩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跨越,都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艺术家面对中国的历史、现实,投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创作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它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国文化中一些内在不变的重要精神.这些精神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的宗旨与精髓,是中国文化在发展进程中不断复现的主题和论争的核心;另一方面是中国文化前进的内在动力,是中国文化得以...  相似文献   

3.
中国侠的历史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侠和侠文化研究中,对侠的理解和诠释是传统文化研究中分歧较多、研究积淀中大家一致认可的东西较少、深层理论构建与创造较浅的文化现象,而将侠的文学积淀、观念形态混同于侠的历史文化本体,更是现代人在侠文化研究中的一大误区。从侠的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观照游侠,侠的发展是一个从历史到文学再到文化意义的确立过程,是史家与文人和社会大众的一种历史文化共建。从中国侠史家、文人和社会大众共建的现实诠释侠,侠就是一种特具道德意志与力量的人物、形象或人格精神,是社会存在与文学创造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综合体。它包含了历史侠、文学侠、文化侠三种侠的社会文化形态,而以正义为其人格精神核心和最终的文化归宿。  相似文献   

4.
苗德培 《社科纵横》2013,(10):138-140
中国姓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华夏民族发展的历史,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内涵,印证了古代甘肃经济政治社会的沧桑之变。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海洋文化内在逻辑和发展取向的探析,表达了将中国海洋文化的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进行统一的理论诉求。对中国海洋文化内在逻辑的认识通过历史自觉、主体自觉和价值取向自觉三个维度表现出来。其历史价值分析表明,中国海洋文化具有一以贯之的历史延续性,彰显着深沉博大的丰富内涵,洋溢着天下一体的无外精神。这些历史先在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共同决定了当代中国海洋文化建构的发展取向是:面向现实,延续与时俱进的海洋文化生命;面向世界,开创包容互鉴的海洋文化格局;面向未来,肩负综合创新的海洋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歌曲和舞蹈,到殷周奴隶主统治的时代,音乐文化已经相当发达.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一种文化接受他者文化时总是基于其自身的文化心理模式,这种文化心理模式制约了他者文化进入的方式。18世纪中国古典戏剧成功地走入西方文化就是这种制约与适应制约的结果。适应目标语文化的制约必将导致原语文本的变形和扭曲,但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这种变形和扭曲会逐渐减少。在特定历史阶段,文化交流的变形和扭曲不可避免。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终极目标是弘扬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以此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和对话。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做到两个观念的转换,一是传统翻译观念的转换,二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观念的转换。本文分析了18世纪中国古典戏剧走入欧洲文化的具体过程,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闻瑞东 《探求》2006,(Z1):11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主要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中以儒家文化为主.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塑中国企业文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是历史的必然,重塑优秀的中国企业文化更是新世纪的呼唤。惟有精心提炼企业精神文化,全面完善企业制度文化,不断充实企业营销文化,锐意塑造企业形象,中国的企业才能在重塑企业文化战略的指导下,把握机遇,超越对象,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0.
衣凤翱 《阅江学刊》2012,4(2):135-139
海派文化历史地成为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的缘起。在中国电影上海影像中,海派文化的商业性、开放性、个性化特质贯穿其间。纵观中国电影史,上海影像与海派文化的特质遥相呼应,形成了一幅曼妙的海派文化"影像志"。上海影像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史中的嬗变与海派文化随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实现着有机的审美"耦合"。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2.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琳 《求是学刊》2004,31(4):106-110
唐传奇《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 ,它所讲述的爱情悲剧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始乱终弃” ,实际上是女性“自献”的悲剧 ,其根源则是传统两性文化中以“男主女从”为要义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4.
李抒望 《创新》2010,4(1):92-94
所谓党的执政能力,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切能力,都是为人民执政;一切能力,都要为人民执政。归根到底,党的执政能力要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中来,要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实践中历练,要在严酷的反腐败斗争中提升,最终还要由人民群众来断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过程艰苦。  相似文献   

15.
张玲 《学术交流》2005,(7):31-3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集中地表现为对旧哲学思辨传统的超越.感性世界理论的明确阐释,构成了新唯物主义得以生成的理论机制.通过感性世界的中介,哲学回归了生活世界,从而为新唯物主义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感性世界的理论分析,可以透视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成机制和基本理路.在理论范域的确认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理论视角的根本转移;在关于感性世界的理论界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阐明了感性世界的属人性质;在感性世界的构成机制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强调了"感性的活动"即实践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对感性世界的理论阐释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人的理论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历史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杰 《求是学刊》2004,31(4):71-75
法治国家思想早在 1 8世纪的俄罗斯就萌生了 ,并在 1 9世纪 60年代以后得到迅猛发展 ,到十月革命前后基本成型。俄罗斯所形成的法治国家思想与西方法治思想相比有独特之处。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在形成的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上与西欧法治相比也有相当差距 ,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及工商社会发展滞后。今天俄罗斯法治国家理论的基本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已有俄罗斯法治国家思想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樊凡 《唐都学刊》2010,26(3):71-74
消极自由观念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消极自由观念的理论前提;消极自由的概念;消极自由是如何生成的;消极自由主义国家理论。正是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才使得消极自由观念会有了系统性,才构成了完整的消极自由观念。  相似文献   

18.
张淑琴 《唐都学刊》2002,18(2):101-103
托马斯·哈代娴熟地运用象征艺术手法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于成功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 ,深刻展示她丰富的内心世界 ,以及拓展和延伸批判性主题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严荣 《学习与探索》2001,20(3):38-42
政府的价值是通过政府与国家、政府与社会、政府自身的矛盾运动来实现的.缘于"经济人"的特性及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运动,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自身的合理性不断进行价值求证.机构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政府价值自我求证的重要内容.政府的价值求证是一个过程,因而,机构改革也没有终点,每一次改革都是政府自身在价值求证中不断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视野中的专家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家系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人们在普遍主义的信任基础上借助专家系统扩展自己能力、规避自己的风险。但是,专家系统也存在和制造了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通过体制内的改良和体制外的造反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需要涵盖这两者的更大的社会制度容器——社会的反思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