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因里希·伯尔是后战争时代德国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他把重建人性和拯救被毒化的德语视为战后德国文学的重要任务.他所追求的“人道美学”,始终坚持人性与诗性的结合;他的“语言道德”之说,强调政治、伦理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密切相关.作为“介入文学”的作家,他反对作家对社会漠不关心,同现实玩捉迷藏游戏.他认为作家要听从自己的良知,让语言成为冲破现实表象的工具,使作品成为自由的最后堡垒.他的现实主义作品充满激情、幽默和讽刺,注重形式与内容的协调.在他看来,“事实”永远只是“真实”的一部分,作家需要借助想象来创造“自己的现实”.  相似文献   

2.
作品是作家心灵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可以窥见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意象和情感,时而清晰,时而朦咙。一般来说,优秀的作家往往现身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将自己的经验、个性、观点、人格和追求全都溶铸进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然而,不少文学批评家认为:没有一个作家敢真正写出他心中全部的思想和情感,怕纸张会被这些思想和情感烧毁,即使最坦率的作家,也会压抑自己的某些潜意识,托饰自己的某些真情实感。由于文化、文明和环境所造就的时代精神润饰也监察着文学,作者常常把真实的“自己”隐匿起来,驱使一些浮在表层的假象作掩护,给人们了解作家、理解作品罩上了一层迷雾。本文试图从文艺心理学角度,以作品为媒介,窥视一下作家内心涌动着的意象和情感。  相似文献   

3.
<正> 早在三十年代初,沈从文就获得了“天才作家”、“多产作家”、“文体作家”、“乡土作家”的称号,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中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湘西特有的泥土馨香,给中国新文学的艺术殿堂芹献了一束奇葩.但由于历史的偏见和误会,沈从文及其“具有充分生命力”的作品,曾一度被粗暴地埋没在历史的断层里.今天,对沈从文及其作品有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必要.本文想就沈从文的系列乡土文学作品作一点肤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 十月革命的礼炮,给晨色曦微的东方带来了黎明的曙光,“社会改造”、“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等响亮口号,震撼着古老的中国大地.从此,许多进步作家,将自己的笔触伸到社会的最底层,去描写那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苦苦追求,顽强奋斗,拼命挣扎的工农劳动者.因此,在我国现代文学纷纭浩繁的人物画廊里,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劳动人民形象群.其中有一组人力车夫的形象,闪烁着晶莹的亮色,特别是鲁迅、郁达夫、老舍笔下的车夫形象,颇象活的雕塑,具有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的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佚文     
今年11月16日是伟大作家郭沫若诞辰100周年.本刊特发表35年前郭沫若给本院中文系刘勋华副教授的一封信.题目是收信人加的:“把暴君形容得更坏”一句下面的着重号是郭沫若自己加的.  相似文献   

6.
<正> 沈从文的沉浮是耐人寻味的.活跃——沉默——再活跃,给文学的现代史勾画出一个硕大的问号.令人困感的是作家的自我感觉,他对自己不同时期的作品,竟然都有着“一份淡淡的孤独悲哀,”而觉着“十分离奇”.于是沈从文沉重地感叹着:“虽十分认真写了许多作品,它的得失成毁都还缺少应有理解.”他说这些话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热”正从国外卷向国内,业已蔚为大观.作家的感慨发人深思,无疑暗示着在较多的文章中,仍潜伏着历史存在的思维定势.习惯用研究过鲁迅(或茅盾、巴  相似文献   

7.
年仅三十四岁的乌热尔图,是活跃在当今我国文坛上的一个鄂温克族青年作家.他的“森林小说”异军突起,引起文学界的广泛注意.比较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雷达等同志称赞他是“聪慧的文学猎人”①、“背着猎枪的作家”②、“蜚声中外的文学新星”③.一九七六年以来,他发表的二十余篇小说,几乎有二分之一分别获得各种文学奖.他是继王蒙之后,又一个荣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乌热尔图的创作时间不长,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他饱  相似文献   

8.
托尔斯泰是欧洲作家中最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色彩的作家。他认真研读过诸子学说 ,并将其精华融会贯通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本文从“仁爱修身与道德自我完善”、“无为不争”和“勿以暴力抗恶”、“兼爱与全人类的爱”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说明诸子学说与托尔斯泰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狗趣     
英语“幸运儿(a lucky dog)”如果直译,那便是“一条幸运的狗”。俄国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契可夫更把列夫·托尔斯泰和马尔扎克这样的作家比喻为“大狗”,而谦虚地把和自己一样的作家比喻为“小狗”。他说:“小狗不应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慌乱和不安。所有的狗都应该叫,——就按上帝给它们的嗓子叫好了。”怎么把正面人物  相似文献   

10.
老教师常常这样对我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听了很佩服,并把它当做金玉良言,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项具体的知识时,自己应该掌握有关的大量知识,这样传授知识时,能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但有时我们往往把这句话理解为“教师有一桶水,学生才有一杯水.”如果这样,岂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相似文献   

11.
土族作家鲍义志作品解读吕霞罗曼·罗兰认为:“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的行为。”阅读土族作家鲍义志展示给我们的河湟小说,可以说,他的小说创作实践把他自己“生命的第一个行动”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在观照他的作品所传达的审美信息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从这些具体、个别...  相似文献   

12.
作家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文化素质对文学创作的质量具有制导作用。新时期四川优秀中青年作家努力将别族和别国的文化精华部分经过自己的咀嚼吸收化作自身的血液与肌肉 ,具有“文化整合”、“文化混血”优势。“文化混血”由生态环境所决定 ,它不仅表现在文化的外显模式层面 ,而且表现在文化的内隐模式如价值观念、情感系统、思维方式层面 ,适应少数民族文学大繁荣大发展的需要。但四川少数民族作家中的部分人文化背景单一 ,很少吸纳异质文化以强壮自己 ,与时代和群众的审美需求不适应 ,应加强学习 ,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古代作家在创作中着力表现自己的“忧患”意识,并非稀见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但由于思想境界和审美意趣的差异,自然形成了作品成功率的天渊之别。文学史上固然产生过屈原、杜甫、陆游、辛弃疾等将自己的“忧患”怀抱抒写得声情沉烈的杰出作家,而更多的却只是停留在多愁善感、悲穷叹老、患得患失、徒托空言的狭隘而  相似文献   

14.
一.蒋方舟:“90后美少女作家”,已出版9部作品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近日,她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5日到搜狐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为此蒋方舟凭借自己少女作家的优势被清华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15.
“陌生化”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最忌陈腐 ,作家以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全新感受 ,要求新求异 ,用“陌生化”的语言和“陌生化”的手法达到其目的。文章以《红楼梦》的艺术描写为例 ,阐释了这个命题。  相似文献   

16.
也谈宝贝作家与身体写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体写作”是“宝贝作家”卫慧、棉棉创作的主要特点 ,宝贝作家所谓的“身体写作”是指用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去经历生活 ,体验生活 ,然后把这种最本质最真实的经历和体验用文学的手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在世界文学史册上,给我们塑造了亨利、乔丹、桑提亚哥等一系列风姿各异、千秋炳辉的“硬汉特质”人物。本文避开社会历史与文化批评的角度,侧重从心理学方面来研究这些“硬汉人物”的塑成原因。作家海明威本人有着极其强烈的超乎常人的自卑感,他终其一生都在对这种自卑感进行着英勇的、无畏的超越,他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幻化在文学中,创造了一系列顶天立地的“硬汉子”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别以口头和文字形式,满足过广大读者或听求的需要,孕育了许多优秀作品,培育了无数优秀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在成书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民间传说到说唱艺人辗转反复的加工;许多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从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创作,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作家们急迫地要冲破长期以来封建束缚的牢  相似文献   

19.
略论老舍作品的民族文化气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杰出的民族作家老舍 ,这是新时期老舍研究给老舍做出的一个准确定义。老舍的作品从来就没有脱离过自己的民族出身和自己的文化归属 ,鲜明地体现了一个优秀的民族作家对本民族所有问题的思索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找寻。特定的写作背景决定了老舍作品除了主题上和时代合拍以外 ,更形成了独特的“北京文化 满族文化 (旗人文化 )”的“京味儿”文学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20.
从出生到死亡,苦难陪伴着人类的成长.在现当代描写苦难的乡土作家中,阎连科是不可绕开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其作品中的苦难是无法抗拒的“天灾”给人们带来的不可避免的苦难,是无力抵抗的“人祸”给人们带来的心灵上的折磨.阎连科的苦难叙述,与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和对生命的感悟密不可分;阎连科进行苦难写作并不是执着于对苦难本身的叙述,透过苦难写作,是人们对于美好人性的执着追求,是在面对苦难的一系列抗争和努力背后的“不抛弃、不放弃”,是仍然要怀着“希望之心”活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