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统经济学体系的发展主线出发,指出了一个探讨传统经济学的历史沿革、主流体系及未来发展的新视角,即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的局限促使经济学基本假设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现性的完善,从而导致了行为经济学的产生。行为经济学根据对现实人的心理分析和经济行为的研究得以修正和发展了经济学基本理论假设,并将非理性等复杂的人类行为分析融入标准的经济理论之中。  相似文献   

2.
以波斯纳为代表的芝加哥法经济学坚持的是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理论,可以说,二者的理性人假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但作为芝加哥法经济学个中翘楚的波斯纳,他的法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并不是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复制品。在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广泛受到质疑时,波斯纳并未置身事外。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越来越弱的现实以及理性反常现象的挑战,波斯纳与时俱进地通过增设一些附属假定来保护理性人假设的内核,从而实现对理性人假设的现实修正以促进法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理性经济人"假设与新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从亚当.斯密以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设之一。而新制度经济学在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同时对这种假设做了批判与重新界定,使经济理论对人的研究更接近于现实的人,同时也对制度如何更好地安排从而更符合理性人的要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完全理性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主流经济学在完全理性假设基础上进行的模型分析和逻辑推演一直伴随着学界的反思、质疑,甚至挑战。基于对理论演化与实践发展的论述,阐明了有限理性学说的成长与发展在体现经济学理论诉求的同时,动摇了主流经济学之根本,开辟了对经济行为决策的组织内研究。而从有限理性延展出的对经济学伦理考量的复归,对经济理论和现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完全契约”说,还是格罗斯曼-哈特-莫尔理论的“不完全契约”说,都是从企业的角度研究契约问题的。但实际上,由新制度经济学的效用最大化、有限理性、交易费用和机会主义假设出发,可以符合逻辑地得出“契约是不完全的”结论。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假设由新古典经济学的严格假设发展到新制度经济学的贴近现实的假设,使人们对契约的认识由完全契约发展到不完全契约,使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对它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拓展偏好指向、明晰约束条件、确立实现方式、探究心理机制、扩大适用范围.其蕴涵的方法论,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的现实性、"理性人"假设发展的具体方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中关于“人”的本性假设经历了几次历史变迁 ,即从“自利人”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到“后现代”的“经济人”假设。人性假设的每一次重大修正与发展都导致了经济学的重大突破。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作为一个历史和社会的范畴 ,不可避免地具有“非现实性” ,而且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限度 ;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假设条件经过重新界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行为假设及相关原理与现实的偏离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和质疑,催生了行为经济学这一新兴分支学科,有力地推动了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行为经济学对理性人、效用最大化和均衡产出等标准经济理论内容构成了挑战,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在市场竞争行为、劳动经济和金融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并能在解释中国改革的深层问题及经济理论建设方面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崛起及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经济学中国学派的创建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实践基础。分布人假设和新分布主义分析范式能够弥补理性人假设缺陷及最优化分析范式的局限性。分布人假设和新分布主义分析范式引入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促进了分布经济学的形成与演化,可以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概率分布角度对分布人假设进行补充解释。分布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新古典分析框架的拓展与创新,更是经济学分布革命的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分布人假设是理性人假设、道德人假设和能干人假设的一般化,新分布主义是最优化研究范式的一般化,对经验和事实的理论解释更具广泛性和一般性。分布经济学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验方法是任何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共有的研究方法。现代经济学的许多假设是未经实验验证的,在经济学中引入实验方法是必然的。实验经济学利用受控实验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发现新的经济规律。实验经济学家认为,实验模型无须完全再现现实世界,也无须完全再现理论模型的所有假定;实验室中表现出的经济行动与现实经济中的经济行动并无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中的假设问题历来是经济学家及方法论家关注的重点,他们争论的主题是经济学理论的假设是现实主义的还是非现实主义的,本文认为经济学的假设问题不再是抽象谈论假设的现实主义问题,而应是区分不同种类假设的不同作用,一个现实主义假设和非现实主义假设的功能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层次人性假设的认识是不同经济学学派建立的基础,各经济学派都有自己的主要理论与观点,并在一定时期内得到人们的认同。各经济学派理论观点差异的根源在于对人性假设的层次、角度与对象不同。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学中关于人性假设的问题,提出了"自然人性"假说和3个层次、8种基本类型的人性假设,并从原始人性的层面上分析了将来经济学研究与发展的新空间,以期推动经济学在人性假设、分层次研究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理性选择理论的演变与法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法经济学理论基石的理性选择理论,其形成和演变在于对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以及不断修正这一基本假设。博弈论承认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突破了信息完全和市场充分的假设,将信息成本和对策成本纳入到了理性选择的影响因素中,扩大了理性选择理论的适用范围。而行为法经济学从有限理性、有限意志、有限自利这一崭新的角度,弥补了理性选择理论的不足,揭开了法经济学的新一轮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和经济利益的客观性质作为假设前提的,新制度经济学是以人的主观行为作为假设前提的。假设前提的不同,导致了对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界定。对两种假设前提的比较研究,能够更深入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重要的理论假设之一。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存在天然联系。在以往的经济学教科书中,理性是没有情感、社会正义和道德意识的理性。现代心理学更为关注个体内部因素,如情感、认知等,对其行为的影响。可以说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对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传统经济学对所面临的困境的认识和克服。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学假设信息是完全的 ,因而不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情况 ,从而也就没有必要用广告这种媒介来传递信息。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对传统经济学这一假设提出了质疑 ,并进一步分析了公司花钱作广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经济能量流动三模式的变迁日益凸现出由经济社会发展而引致的资源稀缺 ;资源稀缺强度不外乎渐次减弱、不变和渐次增大三种前景。相应地 ,经济理论发展第一、第二阶段即浪漫经济学和资源稀缺经济学 ,与经济能量流动第一、第二模式有耦合关系 ,只是在逻辑起点上前者为资源稀缺强度有可能减弱假设 ,后者为资源稀缺强度不变假设。但可持续发展议题提出和呼唤 :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必须转换为资源稀缺强度可能增大假设 ,且应依此而建立“资源枯竭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看得见的正义——行为经济学的分配正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对于分配正义问题的大量实证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展示了行为经济学对于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的超越,分析了公平诉求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联,并对综合自利假设和分配正义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本文认为,结合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回归亚当.斯密的社会理论,将是一个新的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慈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将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引入慈善理论的基础上,仿效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建立了数学模型,分析了慈善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激励措施,最后根据上述模型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作为一种全新的法学理解系统和理论框架,法经济学范式包含着一整套基本假设、基本范畴、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它们构成法经济学范式的知识基础。在重述理性选择、稀缺性和完全信息等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分析法律规则的形成以及法律人在既定法律规则下的行为反应,由此可以确立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范畴是交易成本,法律的交易成本分析有一系列命题和重要推论。法经济学基本定理包括斯密定理、规范的霍布斯定理、科斯定理、波斯纳定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