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劳动争议概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即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也称为劳资纠纷。  相似文献   

2.
张芳 《经营管理者》2013,(15):95-95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企业劳动力素质水平和劳动双方的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企业以及劳动者所重视。目前,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已成为各企业在企业管理当中的基础和关键,以达到提高企业劳动人员的整体素质、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以及保障劳动双方的权益的目的。但在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进行带来阻碍。因此如果改善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策略,提高企业人事劳资管理效果就成为了众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本文就从我国目前的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现状入手,对提高企业人事劳资管理效果提出一些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周亮 《经营管理者》2011,(7X):271-271
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因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处理劳动争议的实践中,我国逐渐形成了当前"一调一裁两审"、"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这一机制存在一些缺陷,具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有待改善。笔者建议通过相关制度、程序的建设与完善,健立公正、有效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形成协商、谈判、调解、仲裁、司法裁决相结合的争议解决方式,从而推动公民权益保障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劳动保障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劳动人事争议。劳动人事争议在增多的同时,导致人事争议仲裁档案的数量大幅增长,这类档案的管理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档案管理工作者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们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本文分析探究人事争议仲裁档案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地提出了几点策略,希望对相关的工作能够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格式劳动合同通用条款与<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务件、类别以及基本程序在实践中已基本完备并推广.在解除劳动合同涉及的劳动争议中,涉及经济补偿金支付的问题比较普遍,其标准已有法可依.法律还规定了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诸多情况,文中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郭蕊 《决策探索》2015,(3):60-62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矛盾。在众多的社会矛盾中,劳动争议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特色。因为用人单位追求效率与利润,劳动者追求劳动环境的安全、收入的增加,双方出现冲突和争议也就在所难免。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仲裁的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但在制度设置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劳动立法的不断完善以及劳动者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差凸显,矛盾也有所增多,劳动争议案件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笔者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结合实际对用人单位应如何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建立有效地劳动争议预防机制和采取妥善的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对进一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人事争议处理制度是现代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缺乏一个健全的对个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加以保障的机制,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权益保障制度--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从而有效地维护个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人事争议仲裁以其公正性和权威性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事工作提出的新的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正在稳步发展与完善中,并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劳动争议也进入了“多发期”,劳动争议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现行的“先裁后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捉襟见肘。完善和重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矛盾。在众多的社会矛盾中,劳动争议可以说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特色。因为用人单位追求效率与利润,劳动者追求劳动环境的安全、收入的增加,双方出现冲突和争议也就在所难免。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仲裁的覆盖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但在制度设置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全国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呈逐年大幅攀升趋势,劳动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普遍提升,但对维权途径缺乏必要的了解,以致不能理智的采取正确合法的方式处理,出现了一些过激的维权案件,既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少隐患。如何合理解决劳动纠纷,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当前社会急需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劳动仲裁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谈一些认识,希望能够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付潇 《经营管理者》2009,(22):259-259
现近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劳动关系纷繁复杂,劳动争议大量涌现,针对劳动争议的特殊性,其举证责任也应区别于一般的民事案件,本文旨在从举证责任历史沿革的角度,结合劳动关系的特殊性质,浅谈在当前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适用的区分举证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3.
朱晓华 《经营管理者》2011,(5X):305-305
劳资争议是用人单位经常遇到的难题,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有成倍上升的趋势。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涉及劳资关系方面的问题很多,比如职工招聘、试用期薪酬、劳动合同签立、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是否购买社会保险、违约责任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必须依法执行人力资源政策。如何避免劳资争议,是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者追求的目标。如何在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寻找平衡,既要维护用人单位的利益,又要很好地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违纪员工处理是用人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遇到的难题,员工违纪,不处理不足以维权益,正风气,处理不好,又往往引发劳动争议,实践中用人单位处理违纪员工不当导致劳动争议仲裁或者诉讼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如何处理违纪员工,可谓一大管理难题。本文试从违纪员工处理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违纪员工处理的主要形式、程度以及违纪员工处理的法定程序四个方面就违纪员工处理问题作一探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的适用的原则之一,这个原则要求我们在处理违纪员工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要有符合证据规则要求的能够证明员工违纪事实的证据;依据准确——处理违纪员工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要准确;方式适度——处理违  相似文献   

15.
对于事实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对其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和风险规定比较严格,但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增加了用人单位的风险。本文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产生原因和风险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了用人单位如何规范用工管理,强化劳动合同签订,减少事实劳动关系产生的风险,对企业规范用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志斌 《决策探索》2004,(12):62-62
河南伊川县劳动服务公司是伊川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下属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用工自主权的下放.该公司已多年没有进行过大的招工招干工作.县里也因财政困难收回了这部分人员的财政开支.财政全供单位变成了自收自支单位。  相似文献   

17.
"体面劳动"反映的是劳动者及其组织对雇主、用人单位以及政府在劳动力市场交易与劳动关系方面的行为所提出的群体性要求和伦理道德标准,也是国际劳工组织庄严强调的劳动者不是商品的观念的延伸。"体面劳动"体现的是劳动力市场平等交易地位和依法规制的契约精神。"体面劳动"理念的本质特征是合约性和谐劳动关系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18.
<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客观体现了劳动者与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从本质上讲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关系,正由于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各自有着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产生矛盾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雍浩 《经营管理者》2012,(4X):268-26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和谐的劳动关系的构建直接对用人单位发展的持续、健康、有效以及和谐产生影响,跟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就以此为着眼点,论述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应注意的四大主要问题,以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劳资纠纷的现状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解决劳资纠纷,对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劳资双方互利共赢,具有现实意义。企业劳资的纠纷特点劳资纠纷也称劳动争议,是指劳动者(员工)与投资者(用人单位)之间,由于种种利益冲突而发生的纠纷。目前我国企业的劳资纠纷呈现以下特点:劳资纠纷案件总量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