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营管理者》2011,(4):57-59
设立股东派生诉讼相关行为的司法审查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积极维护其他股东和公司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可有效规避了股东滥诉的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2.
苏妞 《决策与信息》2010,(10):94-95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公司法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其宗旨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该制度始于英国,现在各国(地区)公司法中大都确立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但其具体规定各有不同,如持股时间、持股比例等。我国在2005年《公司法》的修订中引入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解决了司法实践中无公司法规范可以引用的难题。可以说是公司法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将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5年的新公司法,初步确立了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为防止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利益的不正当侵害,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法律途径。然而,我国新公司法的股东派生诉讼在制度设计中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与国外许多先进的立法例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着重对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海亮 《经营管理者》2009,(23):240-240
股东派生诉讼中前置程序的设计主要是避免司法权力过分干涉公司自治权,从而在公权与私权之间设置一个缓冲带。然而,由于我国《公司法》第152条在程序以及实体规定上都存在着不足,本文拟就前置程序中相关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本土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呆护中小股东权利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现代公司体制中,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各主体之间构成了分权并相互制衡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但任何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可能是均衡的。不同于中小股东,控股股东对公司享有更多的控制权和管理权。大股东的压制和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是公司治理关系中永恒的矛盾。如果控股股东在行使控制权的时候能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则会缓解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是,控股股东往往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行使权力,容易发生滥用权力从而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使利益个体之间的摩擦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完善股东诉讼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光 《管理科学》2000,13(3):59-62
建立现代划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而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将是国企改革所不可逾越的问题,通过股东诉讼制度的一般分析,以及对一些国家股东诉讼制度的对比研究,试对我国完善股东诉讼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公司法〉,提起派生诉讼的原因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但是公司又怠于行使诉讼权利的情形.本文对此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后控股股东代理行为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力  胡运权 《管理评论》2010,22(4):26-33
本文借助所构建的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指数,对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通过控制上市公司董事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独立性,间接侵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比较普遍;大股东间的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代理行为有抑制作用;增加独立董事比例、保障中小股东的投票权,减少隶属于控股股东单位的公司董事数量,建立适度规模的董事会有利于抑制控股股东代理行为。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制度安排。传统治理结构大多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股东利益最大化成为企业目标。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随着其他利益相关者地位的上升,共同治理模式将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企业在改革治理结构时,也应树立共同治理观念,重塑新的治理价值观,尊重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高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卢立波 《经营管理者》2013,(15):253-2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而股权多元化将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吴志伟  肖韵 《经营管理者》2009,(19):181-182
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新《公司法》对其的保护提供了一套比较齐全和到位的机制。但是在社会实践中现有的保护机制仍然存在着缺陷,而表决权信托制度作为表决权与控制权之间的纽带,重组分散于中小股东手中的表决权,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它的出现有利于保护公司、股东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人的损害,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行,以及维护经济秩序有序进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在我国经过了逐步的探索,终于在新《公司法》中以法律的形式得到正式确立,本文将以我国的新《公司法》为例,对这一制度在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及促进公司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雇员是企业创造财富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雇员激励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雇员激励的影响作用.本文发现: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提升国企雇员的薪酬业绩敏感性,并且这种效果在外部制度环境较好、地方控制、股权制衡程度较高以及内部控制较好的国有企业中更为明显,而单纯的持有股权则无相应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还可以改善国有企业的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情况和雇员工作环境,最终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生产效率.本文不仅对雇员激励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研究进行了有益补充,而且对决策高层在国家战略层面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公司公立,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或合同的约定,一个公司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的法律制度,公司分立是公司组织再造的重要手段,具有提高公司经营专业水平、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等效率价值。面分立的结果会使公司在人格、财产、权利义务等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给公司经营与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便作为利害关系人的中小股东、债权人受到较大影响,其利益有被侵害的危险。因此如何对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进行合理保护与救济是公司分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的历史来看,公司治理目标为股东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与法理之间存在矛盾困境,使学术界在反思传统的股东治理理论有局限性,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公司治理目标,追求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公司目标逐渐形成。在认知股东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股东至上和利益相关者主义的公司治理目标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综合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公司治理目标理论的发展趋势,以期能够对理论研究有所助益,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辛宇  黄欣怡  纪蓓蓓 《管理世界》2020,(1):69-87,235
以2016~2017年间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证投服")提起的4例证券支持诉讼为研究对象,本文深入分析了该组织在证券支持诉讼中的作用实现机理及其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方面所产生的直接经济后果和溢出效应。本文发现:中证投服提起的证券支持诉讼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虚假陈述案件的赔偿机制,主要体现为赔付主体更加合理化,赔偿金额的计算更加科学,赔付比例有明显提升,赔偿款项的执行力度得以加强;在作用实现机理方面,中证投服作为投资者保护公益组织向中小股东提供了公益服务,同时又具备政府弹性监管的色彩,与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形成互补;更为重要的是,中证投服参与证券支持诉讼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在唤醒中小股东维权意识的同时,明显提升了民间律师团体的活跃程度,进而从整体上极大地带动了民间股东诉讼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实践表明,改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董事会徒具其表、股东过于集中、经理权力过大缺乏约束等等。 通过对美、日、德三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借鉴,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中设置公司治理结构应注重解决以下问题: 1、公司制度的有效运转需要恰当的所有制结构。 这里指的所有制结构是拥有所有权的当事人(股东等)的构成。在美国,法律明文规定禁止公司之间相互持股。一是认为公司之间,金融机构与实业公司之间相互持  相似文献   

18.
股东知情权属股东法定权利,具有固有权属性;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七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享有知情权的规定属法律强制性规范;法定知情权既不能被剥夺、限制,也不能由股东通过协议主动放弃,否则无效;公司不得以公司章程限制、股东间协议等约定限制为由拒绝股东行使法定知情权。本文通过对股东知情权的立法及行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阐述,通过法理分析,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提出保护股东法定知情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税负对于激发微观市场主体活力和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有效改善国有企业的税收行为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税收特征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股权制衡的影响作用下,非国有股东参与国企高层治理可以缓解国企代理问题和改善经营管理效率,从而在提高国企税收规避程度的同时增加其纳税贡献,这种效果在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后更为明显,并且在地方控制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中更加突出。本文结论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与政府"双赢"的目标,不仅对企业税收决策和非国有股东治理的学术文献进行了有益拓展,而且对决策高层进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政策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检定公司股权结构的内外生双重属性以及探索公司股权制衡的影响作用,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自利行为的选择与股权制衡之间的关系。站在股权结构外生性的角度,股权制衡能够制约控股股东与其控制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以及侵占型关联交易行为,但无法制约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主要是因为公司中小股东把关联交易而不把派现视为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站在股权结构内生性的角度,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的影响,表现为关联交易使得中小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增强,但上市公司派现行为降低了这一制衡作用,而且在考虑股权结构内生性的情况下,股权制衡度对控股股东自利行为的制约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