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6 毫秒
1.
宋代蜀学作为地域性文化,在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深受宋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理学思潮的影响。宋代巴蜀思想家及流寓巴蜀的理学家会同蜀、洛,促进了儒学和巴蜀文化的持续发展;贯通经学与哲学,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宋代蜀学与宋代理学二者之互动,丰富了宋代理学的内涵,促进了理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儒、道、佛三教思想在宋代达到融汇统合,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之后,理学思想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逐渐成为宋代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其对于有宋一代文学观念的建构也具有强烈的渗透性与重要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代兴起的理学(道学)是一种新形态的儒学文化,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而是一种人的具体的文化心理与文化心态.本文把宋代兴起的理学(道学)作为一种文化心态来研究,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理学的兴起,理学的本质,理学作为一种文化心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一  如果说,自北宋初直至南宋中期,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术思潮,为儒学在长期衰颓后的重新振起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宋学纷繁诸派的最终归结与核心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以儒学的传统表现方式为契机,为宋代文学新质的铸定及其繁荣发展起到重要的规范与推进作用,那么,到南宋末期,理学由对治内的极端强调,形成浓厚的僧侣主义倾向,空疏之弊日益显示出来,作为一种官学,理学实际上已成为文学自由发展的桎梏。对此,南宋末年的有识之士已有明确认识,如由南宋入元的赵孟兆页尝言“狃于科举之习者则曰:巨公如欧、苏,大儒如程、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内 ,关于宋代文化(包括宋代的理学、文学、史学等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 ,乃至形成了所谓“宋学”。最近 ,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为“哥伦布学术文库”丛书压轴之作的潘立勇教授46万字的新著《朱子理学美学》 ,可以说是“宋学”研究中难得的一部力作。学术研究 ,既要尊重传统 ,又贵在创新。《朱子理学美学》一书最大的特色或曰其最突出的贡献 ,正在于首次提出了“理学美学”这一概念 ,并对这一概念作了理论上的论证和特征分析。著者指出理学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客观环节 ;中国古典美学的伦理本体化与…  相似文献   

6.
试论宋代的人性探索运动及其历史评价问题周月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长期以来,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宋代理学的评价问题上,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有人认为理学为中国的传统儒学提供了本体论依据,从而为儒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哲学以其庞大的...  相似文献   

7.
李光生 《兰州学刊》2011,(2):133-137
宋代书院与理学一体化的互动关系,是宋代教育史上一大特点;宋代语录体是书院制度的直接产物,反映了书院教育、理学与文学的联姻与背离;宋代语录体促进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发展,但也给文学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孔令宏 《河北学刊》2008,28(1):40-42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有宋一代学术,以理名学。理学思潮是宋代哲学、文化发展的主流,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学与哲学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理不仅是宋代理学的核心,而且是宋代哲学的最重要范畴之一。研究和探讨理范畴在宋代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宋代儒学的全面复兴,使屈骚精神中不合儒学《中庸》的言行受到贬议,从而表现出屈骚精神在宋代的缺失;而宋代朋党之争造成的处穷群体的存在,又使宋人对屈骚精神的政治与社会价值产生认同,从而使屈骚精神得以修复。文化与政治的合力使宋人在对屈骚精神排斥与吸纳的过程中,又对屈骚精神进行了重新建构,使屈骚精神在宋代适应了儒家文化的要求与宋人的审美趣味,从而表现出宋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儒学全面发展的时期,儒学精神渗透到宋代词论中,尤其是深深地映射在宋代词论的尊"雅"观中,其中儒学的诗教原则、复古与崇正思想、修辞立诚的观念等成为了尊"雅"观的重要哲学渊源。在儒学精神的影响下,尊"雅"观中出现两种性质不同的中和之美,即诗教影响下形成的特定艺术风格和复古、崇正思潮影响下的艺术辩证法,而尊"雅"观中文质之间的关系由重文轻质、重质轻文发展到文质并重。  相似文献   

12.
杨泽波 《河北学刊》2012,32(4):23-29
本文旨在对余英时的《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解读。该书对于学术界过分偏向心性之学的做法提出了批评,确有纠正之功。但其对于儒家内圣之学缺少同情的理解,以致要求放弃内圣外王的理想,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留下了根本性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张载作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奠基者,他在由气本论向伦理学转变的不自觉过程中,对宋明理学人性伦理的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来 《河北学刊》2008,28(1):32-35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君臣论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胡安国《春秋传》的君臣论代表了宋儒关于君臣关系的认识。胡安国主张"人主大臣为一体",并将其理解为"一心"、"天理",体现了宋儒政治主体意识与文化主体意识的深刻关联。胡安国主张"大臣任大事",以"卿大夫"为"国君之陪贰","列国之卿"是"其君所与共天位、治天职者",体现了宋代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杨国荣 《河北学刊》2008,28(1):35-38
陈来认为,宋明理学之所以成为理学,全在于它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话语体系。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一话语体系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总结和提炼中国学术思想话语体系的构型特性。杨国荣认为,对心性和体性的关注,构成了理学的重要特点。心性之学分别从人自身的存在和人与对象关系的维度展开了对意义的追寻。向世陵认为,宋代理学所创造的"成性"说奠定了理学的本体范畴,是儒学复兴的最重要理论标志;宋代理学本体论的创立使儒学在理论上真正获得了新生。孔令宏认为,宋明理学对道家、道教的吸收,丰富了儒学的体用合一论和功夫境界论,提升了儒学的哲理思辨水平,充实了儒家的思想体系,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体用范畴自魏晋发展成熟以后,玄学和佛学各派争相言体用,以说明本体与现象、实体与功用之间的关系。程颐揭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的基本原则,为理学本体论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朱熹在这一原则基础上,建构起他的理本论哲学体系,构成了整个理学的思想基础,他整个哲学体系无不贯穿着“体用一源”这一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8.
<楚辞补注>中的屈原,既有"忠君"思想,又有"爱国"精神,也有儒家推崇的坚贞节操,而在对节操的坚持中又体现出其个体的独立人格.这是洪兴祖注释出的屈原新形象,在这个形象中体现着宋代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文化氛围以及洪兴祖个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9.
杨亚利 《文史哲》2004,1(3):70-74
作为经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易学有汉易系统、晋易系统、宋易系统三大形态。有材料证明,这三大系统开风气之先的都是山东学者。汉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孟喜,集大成者是郑玄;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王弼;宋易系统开风气之先的是以孙复、石介为首的泰山学派。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结论:易学源于山东,有齐鲁文化背景。纵览文化轴心期以后汉以来山东古代易学史可以看出,山东学者对我国易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