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锦均 《民族论坛》2013,(7):52-55,1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谁都无可避免。相比成年礼,丧葬仪式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人生礼仪之一。在瑶族地区,人死后都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丧葬仪式,它代表着一个人一生所有礼仪的终结。和其它民族一样,瑶族人们在举行丧葬仪式时也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特色的丧葬习俗。本文通过观察广西昭平县一个盘瑶村寨的丧葬仪式,试图从中挖掘出瑶族人们与众不同的丧葬习俗,并依此探讨蕴含在仪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贾曼 《西藏研究》2008,108(2):88-93
<岭众煨褬祈国福>是以信仰民俗之一的煨褬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当然,除煨褬习俗之外,还涉及到其他一些民俗事象,比如服饰、礼仪、社会生活习俗等.作为一种传递一系列复杂信息的"符号语言",鲜明而直观地显示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3.
那乃人有关妇女怀孕及分娩的礼仪习俗吕顺爱译对于那乃人来说,婴儿的出世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人们十分谨慎地迎接婴儿的出生。孕妇必须遵守一系列复杂的规定至详的规则。根据那乃人的观念,这些规则是为了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健康与生命的。从妇女感到自己怀孕那天起,她...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和回族的丧葬习俗谷文双,谷光琳丧葬习俗是人生礼仪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诞生礼是接纳一个人进入社会的话,那么葬礼则标志着一个人最终脱离社会,是其人生旅途的终结。正是由于丧葬习俗在人生旅途的终结阶段而发生,因此,它不仅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迈步礼仪是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的一种礼仪,是两个民族人生中每一个孩子都给过的一种重要的礼仪之一。本论文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人的迈步礼仪(tushamesh keyuu)及其进行过程、礼仪中的一些细节、文化和民俗,分析了柯尔克孜族人迈步礼仪(tushamesh keyuu)的意义、礼仪的育人作用和社会交际意义。本人通过田野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后写出了本论文。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探讨礼仪文化的基础上 ,对土族礼仪习俗及礼仪文化试作分析 ,并探讨了土族礼仪文化的功能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柯尔克孜族人民对孩子开始学步的阶段较为重视,开步礼(tu?oo kesüü/tu?oo q?yuu/tu?oo toy)是柯尔克孜族人在孩子开始学步时举办的一种礼仪。每个柯尔克孜人都会举行这个礼仪。本文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的开步礼举行过程和礼仪中运用的祝福词,并初步探讨了此礼仪部分细节的哲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苯教文化对安多藏区婚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多藏区虽然是藏传佛教盛兴的地方,但因其地域的特殊,至今其生活中的苯教习俗仍表现得浓郁独特。文章以安多人婚俗的始末为主要线索,通过介绍婚俗梳理出其中的礼仪表现,认为这些习俗文化现象是苯教思想对人们意识行为的广泛影响和在现代生活中的普遍展示。  相似文献   

9.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它伴随着一些特定的仪式活动,诞生礼是人生礼仪的开端。本文选取诞生礼中的满月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搜集和实际参与访问等几种方法,对于满族传统和现代满月礼习俗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摩梭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聚居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以四川和云南为主,摩梭族人口较少,至今不到10万人.摩梭族发展历史悠久,因其特殊的服饰风格、礼仪、母系家庭制、走婚制等民族文化被外界所熟知,尤其是摩梭族特殊的"婚恋"习俗中,民族舞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要解析西南少数民族"婚恋"舞蹈现象,需要从最具代表性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研究入手.本文将以探究摩梭人的"婚恋"习俗文化渊源、与舞蹈的联系、"婚恋"舞蹈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以及摸索"婚恋"习俗舞蹈的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为重点,解析独特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  相似文献   

11.
陆洋 《中国藏学》2008,(1):49-54
吐蕃《礼仪问答写卷》是比较完整、系统地记录藏族传统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的文本,是目前所知的唯一一部没有受过佛教影响的伦理著作,被称为藏族的《论语》。本文以《礼仪问答写卷》和《论语》为切入点,从家庭伦理、日常生活伦理、政治伦理等多方面对藏汉传统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闽台历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体,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厦门理工学院黄金洪教授出版的《闽台传统人生礼仪习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是厦门市社会科学调研重大系列课题"闽台历史民俗文化遗产资源调查"之一。作者带领的课题组成员走访了闽东、闽北、闽西和闽南的部分市、县,采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收集保存了珍贵的人生礼仪习俗文化遗产资源并纠正相关研究中的一些资料文  相似文献   

13.
侗家三朝酒     
历来有尊老爱幼美德的侗家人,不论谁家生养孩子,都有办“三朝酒”的习俗,不仅家人高兴,村寨的家家户户还会在孩子满月之前带上鸡蛋或鸡去看望婴儿母亲。孩子生养之前,娘家的母亲或嫂子会送来催生甜酒或米饭。婴儿呱呱落地后,当天就给新妈妈吃甜酒,并叫人带上鸡去外婆家报喜,生男带公鸡,生女带母鸡。外婆同样要回送一只鸡,这只鸡要养到婴儿满周岁才宰。同时,娘家开始与亲家商议办“三朝酒”的有关事宜,如准备宴请多少桌客人,购买哪些菜等。办三朝酒,一般在婴儿出生第三天,有的在第七天或第九天,也有的在第十一天。办三朝酒当天,外婆家的人会…  相似文献   

14.
<正> 缠足习俗,这件被现代人认为荒唐可笑的事,在封建社会竟时兴了一千余年,而且还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拜。缠足习俗是与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的提倡或癖好分不开的,也是男人对女子的审美情趣的禁锢及封建礼教所致。并迎合了妇女的爱美天性和男人的欣赏水平,以致于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山东鄄城蒙古族的丧葬礼仪习俗。  相似文献   

16.
培养"知行合一"的新型人才是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新型人才是综合型人才,也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一转变倒逼职业院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礼仪课程很容易受到忽视,也鲜少有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礼仪课程来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的外在表现。长期以来,礼仪课程被看作专业课程的"附属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导致学生礼仪认知缺失。针对以上职业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中国荆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礼仪课程教学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中国荆楚传统文化融入职业院校礼仪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探究礼仪课程教学创新路径,旨在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东英 《民族论坛》2012,(4):90-94,109
维吾尔族丧葬习俗是维吾尔族人生礼仪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吾尔族丧葬习俗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爱惜自然、约束和节制一切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促使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共处等。维吾尔族丧葬习俗中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不仅对保护所在地区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保护耕地、保护生存者的空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进行的殡葬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死,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要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由于在这最后的人生礼仪中积淀着深沉复杂的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因而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壮族的丧葬习俗,有共性也有差异。过去已有不少文章反映了各地壮族的不同丧葬习俗,但往往可窥“一斑”而难见“全豹”。为了方便研究,本文拟根据本人调查和别人发表的材料,将广西各地壮族的丧葬习俗综合起来,一试图展现“全豹”的面貌。人的死亡,情况是复杂的,大别之可分为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因限于篇幅,这里仅以成人的正常死亡为主,其他的非正常死亡只约略提及;对丧葬习俗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布迪厄著作的法语版与英译本、中译版都不同步,而布迪厄著作的中译本和英译本在翻译出版上却具有较强的同步性。这种同步性与布迪厄著作的翻译传播主要来自文化研究领域有较大关系。布迪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过程中,倾向于被看作一种文化再生产理论,侧重于文化符号与社会权力再生产之间的关系。这导致了布迪厄有关农村社会学研究的作品被长期忽视,而正是这些被忽视的有关农村社会学研究的著作,集中体现了布迪厄的社会文化理论中关于如何打破社会文化再生产的积极关切和重要论述。对布迪厄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过程的分析能够拓展布迪厄社会文化理论进行理论解读和阐释运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闹公婆习俗是中国北方汉、回、东乡、撒拉、保安等几个民族民间婚俗的重要嬉乐内容,当前在人们心目中已完全娱乐化,可这喜庆色彩的"娱乐仪式"背后隐藏了祖先们严肃的社会期待——恪守孝道与礼仪廉耻之行!通过婚礼中"三天无大小"、"羞辱公婆"、"公公背儿媳"等戏剧化的表演方式,强调这些行为都是正常社会状态下不能触犯的"大不韪",祖先们仪式中的这种隐喻方式和手段,是人类很多群体都在人生礼仪等"过渡"礼仪中采用的手段。对此,人类学者维克多·特纳概括为"阈限"。本文就以此理论对闹公婆习俗背后的隐喻作一个解释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