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荣辱观的培养,树立了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标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一项根本的内容,就是要培养他们“荣荣耻耻”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树立和强化,既需要大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又是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 ,其中强调“为公”、“为群体”的整体主义观念 ,“民本主义”思想以及“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的思想 ,对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对抵制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架构完善更加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动力作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性发展,新时代道德建设的构建路径不仅强调促进价值观的转化认同,还注重坚定文化自信以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兴盛,更应最终落脚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下道德建设,面临主流价值被淡化消解的危机情境;荣辱观在逆转个体道德理想模糊、个体道德底线消解方面,其建构个体道德的基础作用日受重视;八荣八辱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优秀道德传统的传承发扬与超越,因为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确立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高举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成为凝聚道德共识的要旨,而具有持之...  相似文献   

5.
“八荣八耻”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它归纳为“八荣八耻”。“八荣八耻”荣辱观,言简意赅,内涵深邃,它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八荣八耻”荣辱观是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它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高等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也必须以此为基础;它应该贯穿于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始终。因此,我国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此为根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社会生活和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日益提高.从"文明论"的思想和学理基础来看,这就是把时代性和民族性作为把握"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基本范畴框架,并在对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理解中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中努力处理好其辩证关系,在明确地突出文化和文明之中华民族性的同时,同样要自觉地坚持文化和文明之社会主义和现代性的时代性,以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笔者认为知行统一是实现“八荣八耻”的哲学依据,面对着校园里的个别混淆的荣辱观,要重视理论学习、重视道德实践、重视修身养性、重视知行统一,方能帮助和教育大学生实现“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观念和标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实际上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内化为公民个人的道德信念,形成个人道德人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他律是重要途径。因此,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他律建设,形成符合道德要求的社会环境,从而不断提升人们道德境界,最终树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9.
荣辱观是人们关于荣誉和耻辱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在道德体系中属于道德评价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体现着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念,一直以来都是道德观中的重要内容。荣辱观对社会道德的实现,个人道德的形成,乃至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荣辱观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巨大的社会价值,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针对现实社会道德发展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提升个体道德水平、传承社会道德力量、实现人类生存及价值目标等功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道德活动的内控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良善公民的道德基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夯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反映了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鲜明时代特征,回答了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对“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基本内容的全面解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实质;强调了在新形势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荣辱观”既具有人类的共性与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新内容和新特性。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崇尚教育,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从而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美德的“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观,不仅准确地体现了“荣辱观”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精神,而且完整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荣辱观”,并在此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把中华传统美德纳入新时期青少年德育范畴 ,符合民族文化发展规律 ,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民族特色 ,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深厚 ,是学校德育的源头活水。传统美德教育在过程中应是全方位、多维度的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美德对于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着生命力的优秀道德理论、规范、行为等等的总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它对于中华民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文化心理、良好的民族习惯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在当代,它既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资源,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文化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德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德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德育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断裂,相反,它是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点,多方面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德育现代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应加以弘扬。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通知精神,从课堂教育主渠道、行为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和教师表率作用等方面阐述如何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阐述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视角探讨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作家在《人生》里构筑了一隅独特的小说世界,那里寄托了作家的理想与期待。作家期冀一个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作为精髓永远传承下去。道德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将永存于人类历史的长河,因为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当一旦有人试图挣脱这份美好的传统道德的规约时,他必将因抉择的错误而受到责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十分丰富,"仁政"思想、"重教化"思想、"明君"思想、"民本"思想、"举贤才"思想、"礼刑并用"思想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方面.这些思想,可以成为我们今天以德治国方略的思想来源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