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认知语言学关注作者的认知活动,而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译者的认知活动同样会反映在译作中,认知过程强调体验性和创造性,重视不同的认知过程产生的不同结果。认知语言学翻译视角下的文化有强势与弱势之分。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视角入手,引入文化翻译论,分析中文作品的英译过程,深层次地解读文化在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弱势文化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全球化趋势其实质是西方文明主导下的人类社会发展方式。它对非西方文化主体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层面产生着广泛深入的影响。这一进程自西方资本主义确立之初即已开始,而在后工业时代成为世界性趋势。非西方文化主体如何面对这一浪潮,如何在趋同和存异的文化姿态之间进行取舍,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边缘文化与西方主流文化关系的分析,比较了种种文化主张,并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提出文化的"主体间性共存"的观点,试图对回答弱势文化如何寻找适当的文化策略的问题进行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从弗美尔(Verm eer)和诺德(Nord)的翻译目的论角度出发,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分析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的具体目的,论证、阐述了林氏译文中的精妙之处和灵活手段。并得出结论:从事翻译应从翻译的目的出发,须考虑文化差异、读者需求等方面因素,其标准不尽为传统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5.
《尘埃落定》由于深刻批判了民族传统的缺陷而具有自觉、理智的民族自省意识 ,当代蒙古族小说则缺乏这种意识和理性。在前 17年的蒙古族小说中 ,阶级取代了民族 ,人物性格只有阶级的差异性却没有民族的相同性 ,民族性只是作为价值判断出现在小说中。 1984年后的小说开始对民族文化性格中的弱点作出反省 ,虽然更多还是表现在事物表面 ,但民族的理性与反省力开始觉醒。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处女作.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二少爷失语的尴尬处境,追溯其迷失自我的原因,指出对精神家园的回归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7.
强、弱势文化是缘于对文化生态的理解而提出的概念,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即贯通强势与弱势文化起伏消长的观念,并在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福柯有关话语权力的阐述有助于人们理解强、弱势文化的学理性和深刻性。将强、弱势文化理论引入古代文学研究,为阅读唐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视角,建立了古代文学研究的新的话语结构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河南兰考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孤儿流浪儿童的极度关注,出现各异的声音与观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建构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民众的强烈社会诉求,作为最弱势人群的儿童社会福利体系的建设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建设议题。分析描述我国弱势儿童福利服务的历史变迁与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今后我国弱势儿童福利的发展途径,不仅是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回应民众关切,落实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解构的角度解读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短篇小说《女儿愿》。从《女儿愿》中所反映的文化二元对立之一: 强势文化/弱势文化进行解析,由此可以揭示文本意义的模糊性、非连续性及其多元性。当代不同背景文化在对撞中的 相互渗透性也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吉狄马加长诗《我,雪豹……》的显文本意义是在呼吁人们保护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豹”,但实则是诗人在为处于 弱势地位的高山族群文化争取长足的生存空间。 雪豹的命运无异于弱势族群文化的未来,诗人在作品中强烈谴责了那些破 坏或妄图消灭“他文化”的国际强权政治,力图通过“忘掉仇恨”的方式来建构人类社会的和平环境,延续处于边缘地位的山地 文化的发展历史,保存他们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元"文化。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原文化失语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体现在跨国家跨文化以及国内各民族的交往中。如何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中原文化"走出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视角。在分析中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阐释中原文化失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原文化"走出去"的多模态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弱势心态是社会主体在知情意行的综合体验与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消极心理态度。它不仅会耗损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弥漫扩散后还将影响群体意识,消解积极社会风气。《道德经》作为一部饱蕴丰富处世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其思想精髓对社会主体的“弱势心态”具有跨越时空界限的积极疏导价值。《道德经》思辨主体顺应客观规律和把控自我的哲学思想,具有主体认知的调节价值;《道德经》引导主体调控浮躁情绪、保持内心宁静以及知足常乐的需要体验,具有主体情感的升华价值;《道德经》强化主体的同情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及以德报怨等规范,具有主体行为的矫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弱势"是德勒兹思想的重要概念,与其"生成"概念密切相关。通过对强势与弱势的辨识与分析,德勒兹清晰地揭示出弱势概念的本质内涵,这构成其弱势概念研究的基础。弱势概念是德勒兹进行文学、语言和电影研究的主要切入视角,通过对弱势文学、弱势语言和弱势电影思想的论述,德勒兹隐现地建构起弱势概念的思想谱系。弱势是德勒兹文学研究的关键词,语言的弱势化使用是产生弱势文学的重要前提。生成是定义弱势语言的重要因素,促成德勒兹提出"生成—弱势"思想。弱势电影并不强调再现,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成行为。  相似文献   

14.
许地山是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这一个".其独特性不在于艺术性,而根本来自于其非同寻常的宗教关怀.许地山的宗教关怀特性在于其"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宗教态度,并将这种宗教思想意识处处渗透于其文学创作中,使其各得其所,有机融会于浓郁的人间关怀之中.散文是最容易表现作者真实感情和心灵世界的文体.因此,通过解读许地山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可见许地山的宗教关怀是融合了儒佛道的精神因素,又不拘束于传统精神,而以基督教为精神皈依.具体则是:以佛教的"生本不乐"作为审视人生基本视点和感情基调,融道家的顺应自然作为处世之道,但最后的精神皈依却是基督教的博爱和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北方的草原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类型,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促使其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表现在器物造型上,既有本土风格,又有中原地区、南方地区和西方国家的艺术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碎片到精神迷离--谈《百年孤独》中孤独的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百年孤独>反映了克里奥尔人的孤独,孤独的最终根源在于其文化形态紊乱.克里奥尔文化由三种不同性质的文化组成,缺乏整合,在封闭了三百年之后,面对欧洲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不能正确地接受和较好地融合,而出现了更大的文化危机.小说中人物性格乖张,行为怪异,正如小说的表现手法具有魔幻特征,这是不稳定的文化的产物.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和奥雷良诺上校执拗地抗争孤独,但由于缺乏文化上的界定,抗争的结果是在孤独的泥淖中越陷越深.马贡多镇的最终消失,寓义殖民文化的消亡.  相似文献   

18.
传统女性主义从性别维度分析传统科学文化,揭示出传统科学文化中存在的性别歧视与科学的"菲勒斯中心主义"。受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新时期女性主义解构传统科学文化的一元结构,从阶级、民族、地域等方面坚持科学文化的多元立场,女性主义科学文化观从科学的性别文化转向了科学文化的多样性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女性身份的消解与后殖民主义对差异性与多元性的强调为女性主义多元文化发展带来新动力与巨大挑战,唯有建立一种使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多元主义的差异与女性主义批判完美结合的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多元文化才能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话题之一,近几年在国内翻译界尤其如此。随着翻译界“文化转向”的兴起,翻译研究已被看成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从广阔的文化视野来看待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在中外文化交往日益深入但西方文化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应从中国弱势文化背景出发来处理翻译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在英汉互译时,应采用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审美文化”的提出是文化和美学结合研究的第一次自觉 ,它也一度成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美学研究的热点 ,但由于其理论欠缺深度 ,所以 ,2 0世纪末以来它光彩渐淡。而“文化美学”接过“文化与美学”研究的大旗 ,继续把美学研究向更广阔、更深入、更本原的领域拓展 ,在美学对象、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等方面 ,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生命力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