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星 《社会学研究》2005,(1):210-223
近10年来,对村民自治的研究一直是当代中国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很少有其他的研究主题能像村民自治那样受到来自国内外、政府和学界的共同关注。然而,与这种局面并不太相称的是,许多研究成果对于人们认识转型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微妙的关系格局,鲜有真正令人深思之处。具体来说,村民自治虽然最初源于个别村庄自身的创造,但它由于种种原因迅速被体制所接纳后,是自上而下地由政府将其赋予大多数村庄的,因此它基本上可以说是乡土社会中的一个外生变量。①这样一个带有很大偶然性的外生变量如何在村庄发生作用,就势必触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广东FB村为案例,从制度供给是否超过实际制度需求、外生性制度是否对内生性制度造成挤压这两个分析向度出发,通过对国家层面、地方政府以及村级组织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情况的考察,分析认为制度过密化是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一种实然状态,已成为影响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不能承受之重,并进一步分析了造成村民自治制度过密化的原因,防止村民自治陷入更为严重的制度过密化陷阱。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当代民间文书资料和人类学的参与观察,复原了一个村庄老人会10多年自治成长的过程,分析了这个内源性自治组织成长的内外契机和实践的学理意义。本文提示,村庄次级自治组织的培育是村民自治、农村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分群理论等新视角有助于老人会等乡村自治组织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在场有助于村民等自治实践主体培育乡村自治组织的自觉和学科知识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的实施拉开我过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也是我国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形式。村民自治中蕴含着深厚的政治生态意蕴,其中之一是村民自治的主体,即村民;村民的政治参与又是决定村民自治这一制度未来如何发展与前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我国的村民更多的表现出政治冷漠。着眼于政治生态的理论视野,调动村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构建农村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对基层民主的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 --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志辉 《社会学研究》2005,20(3):196-211
《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村庄社会关联视角下的村民选举参与》(以下简称《选举事件》)一书出版后 ,虽然得到过学界同仁的一些批评 ①,但是 ,应星的文章《评村民自治研究的新取向———以〈选举事件与村庄政治〉为例》(以下简称应文 ) ,应该是各种批评中最为严厉的 (应星 ,2 0 0 5 )。应文的批评涉及到了进入和从事乡村政治研究必须思考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这为我和其他人提供了一个深化思考的机会。因此 ,我非常乐意就应文提出的问题做出回应 ,并对相关问题加以讨论。当然 ,本文的某些观点也得益于应文的批评本身。一、时事和学术 :乡村政…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史上,公元1998年是值得大书的一年:一向被视为政治素质低下的“乡下人”,经过10年自由选举“社区领袖”的实践,终于迎来了保障他们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法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是中国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是黄土地上“草根民主”的扎根宣言。村民自治有位了民主既是具有崇高人文价值的政治信仰,也是一种实际的运作程序和技术。中国共产党在明确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同时,便开始设计、建立一整套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程序。村民自治,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章。  相似文献   

7.
论民主化村级治理的村庄基础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引 论学术界对村民自治的关注 ,存在着两种分野 ,一种关注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民主方面 ,尤其关注村民自治制度对于中国未来政治制度安排可能具有的影响 ,这是从外部来关注村民自治 ;一种关注集中于村民自治的治理方面 ,将村民自治制度看作一种民主化的村级治理制度 ,尤其关注这种治理制度对于解决当前农村实际存在问题的能力 ,这是从农村内部来关注村民自治。总体来讲 ,当前学术界对村民自治民主方面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治理方面的关注 ,政治学界和海外学者尤其热心于此。因为已有太多关于村民自治民主方面的研究 (参见景跃进 ,2 0 0 1) ,本…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本文根据有关机构的数据,走访了大冶市还地桥镇五个乡村十五个湾组和两个独立区,自编调查问卷《关黄石市还地桥镇乡村治理发展现状——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调查问卷》,发现还地桥镇在选举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弊病,阻碍了民主选举的规范与秩序,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渐进演进过程,建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有专家称中国的村民自治为中国的“草根民主”,意喻它的弱小与生命力的顽强。那么,从农奴社会走出不足半个世纪的西藏农民有民主参政的意识吗? 全民信教的西藏农村能不能搞民主选举? 西藏的村民自治搞得怎样? 记者踏上雪域——  相似文献   

10.
无锡市郊区积极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全区108个村民委员会全部达标,成为全省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区”,闯出一条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城郊结合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一、统一认识,认真部署。1991年初,该区在无锡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下,决定率先在全省开展创建村民自治示范村活动。他们首先通过培训班、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区村委会干部和村民认真学习、深入讨论,找到了村级组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村庄民主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400个村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庄基层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近30年,在对这一领域的诸多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村庄民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各方面因素对村庄民主的影响。本文不仅讨论经济因素,同时也将组织因素与政治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从经济因素来看,人均村民收入并不会影响村庄民主;而人均集体收入却呈现一个显著的曲线效果;本地非农经济的发展会促进村庄民主。(2)中国乡土社会的本土性组织资源对于村庄民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宗族组织的存在会有效地促进村庄民主的发展;村民之间互助程度高的村庄社区也有利于村庄民主。(3)政治因素对村庄民主的效果在本文并未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视角,理出了中国乡村和城镇基层社区组织沿革的梗概。着重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乡村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组织状况和功能;城镇基层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变迁;城乡基层居民自治组织与政权机构的衔接关系;目前正在中国城乡展开的文明社区建设和民众的社区发展参与,特别是直接民主选举和政治参与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意义。本文参考并汲取了中国社会学和政治学界有关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射阳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争创村民自治示范达标乡镇、村的活动,整顿软弱涣散的村民委员会班子,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该县的两个文明建设。近年来,这个县的县委、县政府为了积极贯彻落实村委会组织法,先后指导帮助乡镇,对546个村委会进行了按期换届选举,并积极组织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村、示范乡镇的活动,将这一活动列入“争创民政工作全优乡镇、新风杯”的考核内容,使全县先后涌现出阜余、合兴、千秋、新洋港等4乡镇为村民自治示范达标乡镇和313个村民自治示范达标村,走出了一…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与民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村民自治运动,拉开了中国农民以独立的政治个体进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序幕,从此,中国政治民主化率先在农村迈出了第一步。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农民内部一支最具能动作用的阶层——精英农民崛起。经过村民自治选举的训练,他们迅速成长为农村民主政治选举中一支强劲的政治整合力量。在政治参与活动中,出现了参与动机指向、参与意识非理性化等问题。文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找出对策,以使精英农民政治参与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早的志愿者产生在为社区服务的层面上.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民政部号召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于1989年诞生于天津市和平区的一个街道社区;19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社区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是目前我们国内最大的两支志愿队伍,"爱心妈妈"便是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的重要力量."爱心妈妈",也被称为"慈善妈妈",并不是某个志愿团队的名称,而是全国各地社区志愿者中一支特殊的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爱心妈妈"已由个体慈善行为向多元公益活动转变.最初,"爱心妈妈"只是作为个体,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尤其是对社区特殊人群的关心和照顾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罢免,这一相对陌生而又刺激的现象渐渐潜入乡村政治生活。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有100多个村庄的村民,用选票把他们以前看好的“村官”拉下了马。2000年,这一现象有增无减。本来,罢免自已选出的“村官”,是村民自治的生要内容,是法律赋予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利的最高表现形式。但经验表明,罢免从法律条文到走入乡村实践,还有一段艰难的跨越。在怎样对待罢免问题上,我们不仅需要完备的程序作保证,同样  相似文献   

17.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和国家保障广大农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快依法治国步伐,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村民自治,简言之,就是通过村委会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班子,实现民主选举;通过建立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中大事,实现民主决策;通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来规范全体村民、干部的行为,实现民主管理;通过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和对村干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农村地区,村民们每隔3年便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直接选举1次村民委员会,来办理他们自己的事情。村民委员会一般由1名主任和几名委员组成,是村民们的自治组织。在天津市汉沽区大田镇大马村,村民自治的领头人是位名叫李俊萍的农家女,她已经连续两届当选为村民委员会的主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在城镇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农村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现代化治理视阈下,对村民自治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国村民自治在农村经济社会变革中,还没有恰当找准自身定位,村民、村两委之间容易出现不和谐问题,村民自治政治作用很难有效发挥。为此,应该将村民自治融入到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之中,在新理论、新指导下,不断进行自我体征完善,实现村民自治能力提升,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华南的村治与宗族——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宗族组织在全国各地快速复兴,而且,随着1990年代以后村民自治的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组织与宗族组织之间的互动已成为村庄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课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试图回答下面三个问题:(1)宗族组织在中国复兴的原因何在?(2)在当代中国的农村社区,宗族组织的存在,如何影响村庄民主的发展?(3)在一个村庄社区内,宗族与民主之间的互动类型,会导致什么样的治理绩效差异?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1)在华南农村,宗族组织的兴起,是在正式组织功能缺失的情况下,村民对于公共物品需求的一个替代性组织选择。(2)从表面上看,宗族组织并不会影响民主在形式上的推广;但是,宗族组织一旦发展之后,会限制基层民主的实质内涵。(3)宗族与民主在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差异。但是只有同时存在宗族与民主的村庄,才具有更高的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