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是一个等级身份制社会.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在儒家“礼有等差”思想的指导下,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礼仪规范引入到国家法律制度层面,使中国古代法律呈现出“礼法合一”的特色.服饰制度是中国古代礼俗的重要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在许多朝代制定的法典中大都设立了关于服饰制度的篇目,对社会各阶层冠冕服饰的形制、颜色、图案、质地等加以规定和限制,对违犯服饰法律制度的行为予以处罚.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亟待完善的民族经济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与现代经济法律制度的建设紧密联系的.法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杠杆和重要保障.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广泛实践和实际需要相比,我国民族地方的经济立法还很薄弱,可以说民族经济法律制度的建设处在刚刚起步阶段.为此,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亟待完善的民族经济法律制度,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元代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宗教对元代假宁制度产生重要影响。佛教、道教的许多宗教节日都成为元代国家法定假日,一方面取代了传统民俗节日构成元代法定假日的主体,一方面覆盖了唐宋以来的固定工休假日旬假制,淡化了假宁制度以官吏为调节主体的性质,削弱了假宁制度调节国家机关作息时间,提高官吏工作效率的功能,使元代假宁制度成为中国古代假宁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元代统治者在学习吸收汉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族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律文化是各民族人们对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以及立法与执法、合法与非法等各种法律现象的认识、了解、看法、态度、价值观念、信仰、期望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综合.它在形成、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同的作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法律文化.当前,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研究各民族不同的法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广西壮族聚居区,壮族同胞长期在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习惯法,但其中一些内容与刑法规定相冲突.因此,如何消弭刑法与壮族习惯法之间的冲突成为壮族聚居区维持良好社会秩序和实现法治的重要保障.由于壮族习惯法与刑事和解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因此可以通过刑事和解制度在广西壮族聚居区的改良,并根据刑法规定,可以根据壮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在壮族聚居区变通适用刑法,充分结合壮族习惯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行有特色的改良和实施,最终实现刑事和解制度在壮族聚居区进行独具特色的构建和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死缓制度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把握死缓的实质条件应全面考虑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对死缓犯执行死刑的条件应限制为严重的故意犯罪;对于在死缓期间既有故意犯罪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两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为宜;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不必等两年期满即可执行死刑;死缓执行期间发现的漏罪,应依照《刑法》第70条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私人档案刑法保护的意义以及刑法对私人档案的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对中国私人档案刑法保护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独特的视野来研究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作者基于“人类社会十分重视用制度来解决重要而复杂的社会问题”这样一种认识,运用古今中外的许多实例,论证了中国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文章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性,并进而论述了它在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中所具有的地位,指出:这一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给中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以重要的影响。本文努力从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政治法律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寻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途径,提出应从完善制度和完善法制方面去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要建立财政、税收、资源开发,人才开发、援助等一系列具体制度;在法制方面提出了从立法、守法、执法到法制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目前的法律状况下,非刑罚处罚观念不断得到理解与关注,认知非刑罚处罚观念具有的理论内核对于这一论题的推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辨析,以期在刑法理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政府扶持法律制度是我国民族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在指导思想上,这项法律制度以不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非具体性、非规范性、非稳定性和非协调性等缺陷.因此,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的今天,应尽快转变民族地区政府扶持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并实现民族地区政府扶持法律制度的具体化、规范化、稳定化以及协调化.  相似文献   

11.
公元633年,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的吐帝王朝,历经11个赞普(即国王)的统治,直至公元9世纪王朝崩溃,持续达200多年。这一时期被史学家公认为西藏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除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十分强大外,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得到了充实和完善。其中有关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许多规定具有现代刑法的意义,是我们研究吐着法律制度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本文拟就吐善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特点等,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吐蕃刑事法律制度中有关犯罪的规定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是现代刑法中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移植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的解释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移植以理解为前提,理解是视域的融合;但中国传统文化的视域难与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的视域融合,因为二者有着实质性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中国培植近代以来西方法律制度所需要的文化生态环境--商业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内容丰富、自成一体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儒家法律思想体系;“民刑不分,重刑轻民”的法律制度体系;“行政集权,司行合一”的司法制度体系.少数民族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创新和对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民族研究》2007,(3):11-19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先祖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制度.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关系,依法确立与制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方向和措施,才能真正地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先了解建构这个法律架构的基础,因此,理清法源就成为建立这个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罪刑法定思想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反对黑暗残酷的中世纪封建刑法的利器,它在斗争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现在已成为不同法系、不同社会制度的世界各国刑法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也是各国刑法体系最不可动摇的基石。我国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法律是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率的法律能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法律激励是通过赋予权利(权力)、明确责任、强制约束等法律规范的设置来实现的.其功能的发挥需要建立利益表达、利益博弈、利益综合与利益实现的合理机制.其实现的充分条件是建立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而健全的法律实施机制则是法律激励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变通实质上是民族自治地方在犯罪与刑罚方面所享有的立法自治权。由于认识的局限及历史的惯性,相关法律的冲突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国家制定法预设的刑法变通的空间至今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极其稀缺的立法资源。基层刑事司法实践中以刑事政策和习惯法为依据所采取的变通做法并不能完全弥补刑法变通缺位的不足。对与刑法变通相关的条款进行重新规范和设计,能够解决现行条款在逻辑上的冲突和实际操作的困难;准确理解和运用刑事政策,释放现有法律的空间,可以在刑法变通缺失的情形下,充分发挥刑法变通应有的机能。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民族意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民族意识问题值得关注,它对城市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民族意识发生的外部环境随之改变,导致其在表现形式上出现分化与断裂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民族意识开始在若干方面呈现出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国际贸易实践所常用的备用信用证所包含的法律关系,并对备用信用证与其他贸易支付工具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对完善中国有关备用信用证法律制度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制度创新是指以新的理念去思考并变革现实社会中不合理的政治体制、管理模式、法律体系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以效能更高的制度去推动效率更高的行为是制度创新的根本出发点.转型期中国世界遗产管理工作要有新的突破必须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