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立足于公平的基本理念和规则,才有可能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社会的整合程度,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社会和谐。目前我国还存在着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分化等现象,特别是在社会转轨期,失业、官员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有不断加剧趋势。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培育中产阶层,优化社会结构形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扩大民主政治;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法治观念,健全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2.
对人是社会生产力主体因素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入展开的背景下,就人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着力论证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内在的动力,从中引申出人既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又是衡量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主体尺度。并由此推论出人的素质的提高,不断地促进人的潜能向动能转化,即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协调,才能既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协调,是我国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苏富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1)
人的目的行为主体观认为:人是直立有文化的(样),在其整合力和需要推动下,从一定的立场出发,在环境制约下(因),进行自觉盲目-理性非理性、自由被动、品质各异的(样)价值目的行为的主体(质);是以动物和人之猿祖的进化为前提,伴随着口语等本体文化和工具等对象文化的创造(因)进化而来,并在竞争与协作中(样)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主体(质). 相似文献
5.
刘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4):75-78
现实的人总是处于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从这两重维度中理解人,才能现实地分析人,确定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选择合理的环境行为,形成正确的环境态度,为环境伦理学确立合理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6.
任中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53-59
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 ,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这个社会转型期 ,随着人的主体地位问题日益突出 ,于是关于人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受到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从我国社会生活目前表现出来的情况来看 ,这些问题主要有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人的道德、人道主义、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理想、人的现代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关于人的现实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作出理论上的阐释和回答。 相似文献
7.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61-68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对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包括人的能力的本质定位、人的能力的物质基础、人的能力的发展目标、人的能力的实现途径等基本内容,体现出人的能力的实践性、发展性和个性化等鲜明特征,这些部件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能力理论的硬核。马克思、恩格斯人的能力理论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如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人的能力问题的研究,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加强人的教育和训练等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公平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教育公平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地分配教育资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构建合理的教育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9.
蒲海燕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9(4):113-114
一个社会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都不是最终目的。人们不是为了效率而提高效率,也不是为了公平而追求公平,在公平和效率背后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这就是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展开,显现为效率、公平及其关系。反过来,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实际处理,必须以是否有利于人的本质的实现和人的各种需要的满足作为最终判据。 相似文献
10.
汪国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69-73
考试作为一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机制,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分析当前影响考试公平的问题,不断强化考试管理,促进考试公平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是一个阶级价值的体现和结晶,又是一个时代的法律形式和社会规范。社会公平的建立需要制度基础,它是以完善制度和建立必要的法律秩序为基本条件的。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公平,就必须首先实现社会治理制度本身的公平,其次要使我们所追求的社会公平制度化、法律化和社会化。总之,社会公平是制度设计和法律治理的最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应当是公平社会。公平社会体现在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目前我国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复杂的原因,如政策导向、制度漏洞、体制弊端等等。社会不公有很多危害,如扩大贫富差距、引发社会危机、影响政权稳固等。解决社会不公问题的关键是深化各项改革,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卢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4-48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人的价值"的命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人的价值"之类的命题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反映.因而,它决非是关于人的本性、尊严和幸福的永恒观念,而仅仅是资产阶级的特殊要求、愿望和幻想的反映.它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新的命题"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将取代陈腐的命题"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方世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5-9,25
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全息立体系统。要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邱光正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6):819-820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及其实践追求的实际内容。而对“人”的理解存在着“个体”和“类”两种意义上的理解。自由主义从类本质意义上抽象谈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具有极大欺骗性和虚伪性,而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片面对集体主义的强调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误读。从马克思的本真语境出发,辩证理解个体与类的关系才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中“人”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7.
侯铁桥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1-2
本文强调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本真涵义.马克思所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不是从人与万物相区别角度讲人的本质,也不是直接讲具体人的社会本质特性,而是为研究具体人确定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极为宝贵. 相似文献
18.
杨万甫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2)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和起点.教育作为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和决定性意义,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认真分析我国教育不公平的现状及成因,从转变观念,树立教育公平观;健全教育法制,做到依法治教;依靠政策措施,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等方面入手,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以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王昌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5
旧哲学以“抽象的人”为其人学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以“现实的人”为其入学理论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与“抽象的人”有明确的内涵,二者不可混淆。但是,换个角度说,“现实的人”也是“抽象的入”,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人的社会性对人的自然性的统摄——"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锦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
马克思人学研究存在着人的类本质向人的存在转换的问题,但两种人学视域并非是绝然对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即它们都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统摄来研究人,正是这一内在逻辑促成了马克思人学视域的转换,马克思最终由人本主义者向实践唯物主义者转变,并使其哲学真正地成为革命的学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