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宾至·如归     
晓美 《今日辽宁》2006,(2):58-64
食民以食为天,那就让我们从吃谈起,到沈阳吃什么?一吃特色老边饺子:距今有17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名点”,是中国最负盛名的风味餐馆之一,有中国饺子属老边之誉。如果您是国外朋友就更应该去那儿,品一品中国的饺子,您会一连说出几个“好”字来。此外,新洪记、兴隆轩、大清花  相似文献   

2.
俗语说 :“舒服不如倒着 ,好吃不如饺子。”可见 ,饺子曾是一般人理想的食品。饺子古已有之 ,而且名称各代有别 ,这从古代小说的描写中可见一斑。在被认为是宋人话本的《简贴和尚》中写道 ,皇甫松“只见一个男子托个盘儿 ,口中叫 :‘卖鹌鹑儿’ ,官人把手打招 ,叫 :‘买儿。’僧儿见叫托盘儿入茶坊内 ,放在桌上 ,将条篾篁穿那个儿 ,捏些盐 ,放在客人面前……”吴晓铃、范宁先生《话本选》注云 :“儿———饺子。这里指蒸饺。”这就是说 ,宋代的开封 ,称饺子为“儿”。晚明时的《金瓶梅词话》第 16回上 ,“李瓶儿亲自洗…  相似文献   

3.
饺子     
赵贺 《东西南北》2014,(8):23-23
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是我老家的一句谚语,对此我深有体会。我从记事起就跟着大人一起干那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春天播种、间苗(除去多余的幼苗)灭虫;夏天浇水、除草、施肥;秋天最忙,收割、打场、搬运;冬天好点儿,也要积肥、挑种、备耕。  相似文献   

4.
李阳 《今日辽宁》2014,(4):88-91
正沈阳市大东区滂江街的老边饺子馆,偌大的厅堂里整日食客云集。餐桌上,一盘盘饺子如珍珠,似翡翠,冰花、御龙、金鱼、柳叶……造型各异,争奇斗艳。客人食指大动,大快朵颐。饺子入口香软温润,齿颊留香。有人食罢赞不绝口:"饺子,不仅是一种食品,简直是一门艺术。"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从医圣张仲景除疾医病的"祛寒娇耳汤"演变而来,特点是馅小皮薄;及至元朝,蒙古族人因其"形似偃月"而称为"扁食",馅大皮厚。元以后,饺子融合了两者  相似文献   

5.
早年间,田庄台有个坏小子,买了回民师傅的两只羊肉馅蒸饺,几分钟后就折回去闹腾,硬说不好吃.回民师傅不想惹乎他,就给退了.退回的饺子不好再卖,师傅就寻思以此当作自己的早点,咬了一口,恶心了半天,才发现那饺子已被坏小子调了包.回民师傅此后再包饺子,就总耍回手在褶边再捏一下,使之多出个角儿来.没承想后来这饺子火了,成就为田庄台名噪一时的“三条腿”饺子.  相似文献   

6.
进入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似乎不经意间,大家一下子都"富"起来了,今天张家来顿清蒸鱼,明天李家炖个红烧肉,后天王家包肉馅饺子……冰箱也塞的满满的,要什么有什么.家家"油水"都足了,真可谓"天天像过年".  相似文献   

7.
(一) 在我国近代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潮,一直阴魂不散,曾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潮,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曾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这已被历史所证实.但是,也无可否认,在新文化运动中,采取了新文化与传统文化完全对立的态度,在批判封建礼教的同时,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1929年.胡适为《基督教年鉴》写的《中国今日的文化冲突》一文中,反映和代表了这一思潮的观念.在文中首次使用了“全盘西化”这个提法,他认为:“我们必须承认我国情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他说:“我们  相似文献   

8.
张志春 《唐都学刊》2013,29(3):69-73
饺子称谓的古今变迁,源于其原型与所积淀涵义的变迁。从馄饨所彰示的崇高的开天辟地混沌世界,到牢丸所暗含庙堂之尊的大礼,再到角子、角儿呈现的恭喜发财的吉祥祝福,再因互感而过渡为新异的音译借词扁食,并经过中原官话与北方官话的冲突互融,形成了通行于世的称谓——饺子。而对这一线索的探究与梳理,似可窥知饺子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
价值与实践之间既具有"外在重叠"也具有"内在重叠".二者都是属于"属人世界"或"人化世界"的范畴,价值关系在逻辑上隶属于实践关系,二者这种所属领域上的"重叠"可称之为"外在重叠".二者的"内在重叠"则意指二者都包含着一定的物质利益因素.但无论"外在重叠"还是"内在重叠"都不能淹没"价值"与"实践"之间的分野.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体现了"价值"与"实践"之间的这种"重叠"与"分野"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较之对亚洲其他地区的研究而言,新西兰的中国研究(或中国学,Chinese Studies)要略胜一筹.尽管新西兰中小学和大学中的汉语课程不如日语课程多,①但在非语言学科之外的中国研究则优于日本研究,②其规模也胜过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研究.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把新西兰对中国的研究和对亚洲其他地区的研究作一番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