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新的论断中,我们认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要求、根本原则三“要素”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2.
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是市场经济作为效率经济而存在的产物,是附市场经济而生的,只要存在市场经济,就不可能没有贫富分化。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体制和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因而出现了其他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地贫富分化的现象。本文就我国现阶段贫富分化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如何解决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阐释。和谐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因此,必须努力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着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 ,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也是邓小平人权思想的重要内容。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既是实现基本人权的根本手段 ,又是达到最高要求的人权的根本途径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保证了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 ;共同富裕消除非人权现象产生的根源 ,防止非人权现象的发生。正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贡献 ,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人权事业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经济目标是“共同富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手段。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一漫长的历史过程,私有制、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都可以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但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手段。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因而只有实行以市场为基础、以国家计划干预为主导的“混合经济体制”即“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完善分配制度调节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才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了冲破 两个凡是 "的思想束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第二阶段是针对人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片面理解,揭示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第三阶段为了解答人们对姓 社"姓 资"的困惑,完整地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为党的十四大最终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扫除了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7.
两极分化·现代化·共同富裕王洪英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①什么是两极分化,为什么会发生两极分化?怎样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商品经济与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8.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要求,澄清了不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模糊观念,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 一、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生产力的问题放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首要地位,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显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但不是"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绝对两极分化,而是相对两极分化。为什么会产生贫富两极分化?理论界众说纷纭,有些是错误的。考察两极分化的产生,应分清根本性原因和非根本性原因、主要原因和非主要原因,分清制度内、体制内问题与制度外、体制外问题,参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战略和政策措施,缓解贫富分化,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正>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笔者认为,这里的“两极分化”和“共同富裕”绝不仅仅是指物质生活水平而言,也包括精神文明水平.换而言之,实现精神文明水平的全面提高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并随着社会主义产生力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才能使社会主义本质逐步体现出来,使社会主义优越性逐步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既要运用市场经济建立起增进社会财富、克服平均主义的竞争机制;又要运用市场经济建立起先富带后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的激励机制和调节机制;也就是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小平同志的南巡重要讲话,十四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的表述,有利于排除各种糊涂观念,加深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由于过去在社会主义本质上认识不明确,曾将社会主义一些既定的现象作为社会主义本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邓小平这样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上述两种观点不能厚此薄彼。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本质学说的科学体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新判断 ,这一本质思想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实践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完整表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概括和科学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有着科学的内涵和内在逻辑联系。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五个基本点,有两层含义:一是根本任务,二是根本目的。从逻辑上看,解放生产力为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生产力是前提,发展生产力是根本,消灭剥削是条件,消除两极分化是途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结果。  相似文献   

19.
对剥削的哲学思考阳旭东(娄底师专教务处)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可见,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否定剥削制度的.我国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过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科学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这一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第一、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规律。首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取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