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中,把被人拒绝叫“碰钉子”“碰一鼻子灰”等等,可见,中国人把被人拒绝看成是很难堪的事儿。而中国人又最讲究“和为贵”,所以在拒绝别人时,常常不宜接说“不”,而是采取委婉的方式,让被拒绝的人比较容易接受。当然,有的时候也不需要委婉,那么,什么时候需要委婉,委婉时采取什么方式,本文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语用学角度看 ,表示请求的附加疑问句中动词的“不一致”现象 ,主要是为了使请求的语气委婉 ,以利于听话者乐意接受说话人的请求。  相似文献   

3.
大凡中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即早晨起来有口干、口苦现象;有的感到五心烦热、头痛、头昏、烦躁而不能入睡;还有少数人和别人说话时,有一种口臭味,尽管反复刷牙似无济于事,常使人苦恼不已。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祖国医学认为,上述不适现象是人体内发出的“内火”即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及脏腑的功能开始衰老失调,而导致人体阴阳不平衡所致。由于脏腑的功能不同和盛衰情况不一,  相似文献   

4.
<正>"我这人说话比较直,你千万别往心里去"这句话之后往往都是"一万点伤害"的措辞。你直你有理?究其根源还不就是你不愿意花时间考虑别人感受,说白了就是情商低。倒也不是说凡事都要绕着说,那样也缺乏真诚。其实人和人相处话说八分才合适。"我说话就是直"其实  相似文献   

5.
沉默是金     
这一期思维魔方的辩题是:沉默是否是金。我们身边的人各异,倒都可以分为“爱说话的”和“不爱说话的”。正如佩弦先生说的:自己以外有别人,所以要说话;别人也有别人的自己,所以又要少说话或不说话。沉默是好,还是不好呢?不妨来各抒己见一番吧。  相似文献   

6.
歧义本是语言中的消极现象,然而作家或说话人根据表达上的需要,却有意创造语境中的歧义。语境中的歧义可以从作家或说话人两个方面去分析,作家制造歧义现象,或是为了丰满人物的个性,或是为了烘托情景的气氛;说话人制造歧义现象,可以迷惑对方,开脱自己,制造笑料,委婉含蓄地述说欲诉之意。  相似文献   

7.
小议孔子说“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说“不” ,数量多 ,密度高 ,效果好。在他认为的礼乐崩坏仁义沦丧的社会 ,孔子对一切“违仁”“非礼”的现象和言行 ,大声说“不”。孔子又是一个很注重文采和讲究修辞的人 ,常运用否定句 ,使得说话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运用双重否定 ,加强肯定。对此 ,无论是在社会学、文学、阅读学、语言学、修辞学亦或是写作学上 ,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一达 《北京纪事》2015,(12):26-27
说话要对脸儿
  所谓说话对脸儿,就是别人跟你说话或你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要相互看着对方,不能说话的时候神不守舍,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别的地方。北京人管这叫“思想开小差儿”。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的关联-顺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的使用过程就是说话人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说话人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语方式的选择。借鉴语用研究者所提出的关联-顺应模式,在这一框架下对委婉语进行委婉语进行探讨研究有助于理解和使用自然语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委婉语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问接言语行为通过技巧性表达方式旨在传达说话人的隐含意义,达到交际目的。研究委婉语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对英语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女孩,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被安排在本村的小学教书。结果,上课还不到一周,由于讲不清数学题,被学生轰下台,灰头土脸地回了家。母亲为她擦了擦眼泪,安慰说,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没必要为这个伤心,找找别的事,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后来,她又随本村的伙伴一起外出打工。不幸的是,她又被老板轰了回来。原因是她裁剪衣服的时候,手脚太慢了,别人一天可以裁制出六七件,而她仅能做两件,而且质量也不过关。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别人已经干了好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书,怎么快得了。说完,便为女…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下,说话人因有所顾忌而避免直截了当的表达,代之以婉转的词语,通过含蓄曲折的方式传递说话人的信息、意图、思想感情等。英语的Euphemism和汉语中的委婉语意思相近,可解释为good speech  相似文献   

13.
雨枫 《社区》2009,(30):13-15
做一个受欢迎的人 有的人能够很快地与人打成一片,我们给这种人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自来熟”。可也有的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时,看到要和这么多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立刻感到手足无措。看到别人在一起有说有笑,打牌聊天,好不热闹,而自己形单影只,和别人无话可说,索然无味。虽然心中满是羡慕,可就是没办法跨出第一步。有的人由于性格问题,就是不喜欢自己周围的人,因看不惯别人而不愿意与别人交往。这样使得自己的交际圈子越来越小,性格也就变得越来越孤僻。  相似文献   

14.
艺术风格美是由独特的内容美(或内在美)与形式美(或外在美)的统一而呈现出来的、在风格上又富于千姿百态变化的美学表现形态。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先天的,还是属于后天的?是属于主观的,还是属于客观的?对于这些美学理论问题,美学界还有争论;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的;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客观的;也有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刘芳  韩建军  夏文辉 《社区》2005,(20):47-49
(短暂的沉默)“你和别人交往,除了看别人是什么样的人,还得看看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吧?!我就这么一个人,还能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呢?我去找人家,人家能甩(东北方言,理睬的意思)我吗?黑子说我们是社会的‘败类’,他也许是,可我不是。但我只能和这种人混在一起。”但在圈子里,他们自认信任感比较缺乏“:在这个社会上混,靠的就是朋友多。但不是所有的朋友都靠得住。有的人跟我说话,我都要在头脑中考虑一下,想想他是不是在骗我……许多话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婚姻“新失业群体”中的许多数人已经进入“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9):4-7
芝麻开门有个人乘坐公交车时亲眼目睹了小偷偷窃的全过程,但他因害怕小偷威胁报复而没敢出声,事后又发表公开信向被偷的人表示道歉。这样的"胆小鬼"是否值得尊重?有的同学说如果他继续保持沉默,那谁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他说出来就证明他勇敢而有良知,应该尊重。有的同学说他这么做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根本不应该尊重。让我们一起步入本期讨论,听听全国各地小朋友的声音,也许本次讨论很难得出最后结论,但这种声音的碰撞对我们的成长就是很好的促进。  相似文献   

17.
谎言三叶草     
《北方人》2008,(5)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  相似文献   

18.
说话谁不会?可为什么同样的话,有的人说来能让听者喜笑颜开,有的人说来却让人火冒三丈?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技巧。当年曾国藩带领湘军攻打太平天国,屡战屡败,在向清廷汇报军情时,他的一个幕僚巧妙地颠倒了一个词汇,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虽然一字未动,仅仅是顺序的改变,可“屡败屡战”顿时将湘军面对困厄的精神状态展露出来。  相似文献   

19.
说话,是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形式。会说话的人,能把话说到人的心里去,就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不会说话的人,说出的话别人不爱听,不仅达不到沟通的目的,还会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很多老年朋友经过几十年的历练,善于摸准人的心思去说话,易于达到沟通,达成问题的解决。但也有些人,因为一句不该说的话,成了引发祸端的导火索。近来,笔者就亲  相似文献   

20.
羡慕自己     
羡慕别人往往是因为眼热,羡慕自己则是一种心静。尘世中人多有一个弱点,就是常爱羡慕别人而不羡慕自己。哲人说,明知羡慕别人是一种自虐,何不掉过头羡慕自己?羡慕自己绝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而是对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