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网民借助网络新媒体介入公共事件,表达民意促进舆论发展,是社会的进步。然而在网民对公共事件的介入过程中,"哄客"与公共力量鱼龙混杂的局面成为近年来网络舆情不容忽视的现象。公共力量与"哄客"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合法、是否理性、是否强求"舆论一律"。"哄客"心理与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网络事件、网络话语与公共领域的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以来,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网络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点是,事件最初通过互联网引起公众的注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开始搭建起一个公众自由言论的平台,成为一个针对社会问题的公共讨论空间.网络话语已经成为公共讨论得以延伸到各个领域的重要力量,并对社会现实产生广泛影响.一个基于网络虚拟空间的话语力量的兴起,正在塑造出我国公共领域的新型结构,改变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3.
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具有迅捷、自由、互动的特征。在此传播模式中形成的公共事件是网络舆论膨胀的产物,是群体意愿和力量的体现,具有强烈的现实干预功能。公共事件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其中新旧媒体的联合报道是主要推动力,决定着公共事件的社会影响力;网民的娱乐心态亦是贯穿始终的心理机制,对公共事件的性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普通网民参与公共事件的程度不断提高,网民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最终形成网络舆论。近几年来,很多公共事件一经报道,便会迅速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网络舆论,控制和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有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稳定社会。鉴于网络舆论日益凸显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网络舆论产生的背景和形成条件出发,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和作用,并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网络舆论,促进公共事件妥善解决的几点建议,以期可以对网络舆论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掌握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特征,最终达到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情风险是网络社会和风险社会双重时代背景下需要重视和回应的议题。伪信息扩散风险与非理性表达风险是主要的两类舆情风险,其社会效应、社会危害与可控性等风险属性存在差异。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实践包括组织建构回应治理需求、制度安排实现监督提质、媒体融入和技术嵌入推动治理效能,但产生了权力配置失衡的认同困境、双重价值需求的价值困境和阶层交织的对立困境等三重治理困境。基于此,包容性治理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治理描绘了与治理诉求更适配的治理图景。应构建双向包容理念、多元主体参与、过程互动合作、引导回应方式以及成果利益共享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包容性治理模式,通过制度设计、治理过程以及治理策略等三方面的具体路径实现包容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网络公共事件有潜在-萌芽、发生-蔓延、深入-变化和消退-终结四个阶段,四个阶段中的目标、主题、舆论以及主体行为皆不同。以社会协同治理机制应对网络公共事件,首先,确立社会协同治理是一自组织的过程理念;其次,从协同意识、协同目标、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创造社会协同治理条件;最后,构建利益协调、信息协同、舆情预警、协同机会识别和联动处理等机制,实现对网络公共事件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社交为基础的“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都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网民成为网络媒体的主体.网络成为社会民声民意集散地,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会通过自媒体进行意见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形成一些在网络上受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本文试图从自媒体的角度探究网络热点事件的形成的基础,探索网络热点事件产生和传播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53个社区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文章构建了网络制度、网络领导、参与动机与治理效能之间的研究假设模型,并借助Mplus7.0统计软件和Bootstrap方法对四个潜变量间的结构性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动机对治理效能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制度和网络领导高度相关,且对治理主体的参与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网络参与动机在网络制度、网络领导对治理效能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建议:发挥党建引领优势搭建社区网络治理运行平台,通过发展社区公共空间、培育公共精神,激发治理主体的网络参与热情,以规范化、标准化助推社区网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和反映.从最近几年发生的网上舆论监督对现实事件的影响来看,网络所折射出的普通民众对公共权力制衡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李信事件为例,探讨网络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群体事件与群体事件存在着天然的关联。随着后者被官方看作一种公共社会问题的同时,网络群体事件也越来越多地以负面形象出现。纵观目前国内的网络群体事件研究,已经出现了一种问题化倾向。但是,国内对群体极化问题的实证检验却表明,"群体极化"的发生存在限度,并不构成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关联,因此重新对网络群体事件的问题进行辨正,以及对群体极化进行再认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诉求行为越来越受关注.“付出-回报失衡(ERI)”模型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从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称视角探讨社会压力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理.基于此模型可以推导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出现与参与者追求社会公平有关.参与者在现实世界中付出与回报的失衡状态引发的不公平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驱力.本研究从政府管理和网络传播两个方面完善了“付出-回报失衡”模型,并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为公共管理部门处理此类事件提供了整合思路.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和仿真时代语境下的谣言在其生成、传播以及带来的危害性等方面已经引起公共空间、媒介治理、司法立法等多方面的关注而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学话题。本文借助巴尔特符号学"神话"理论,对秦火火微博谣言等典型个案进行剖解,试图探析符号学路径下网络谣言的生成机制与文本特征,同时提出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构建一个更和谐的网络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社会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充分和对称并没有避免公众同情与事实本身形成偏差的出现。由于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播网络上的发声成为了节点化生活中的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主要手段。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转变为文化资本,公众同情作为传播过程中核心节点——话题序参量媒体参与社会资本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公共舆论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已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群体性事件的频频发生折射出改革阵痛与体制弊端,是多种复杂因素长期耦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其直接诱因离不开信息的广泛传播.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是形成网络舆情的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有关群体性事件正面和负面的网络信息传播形成网络舆情气候,群体性事件升级演化导致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网络舆论.公共话题上的聚合、公共舆论场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引领、媒介间的议程互动等分别提供了网络舆情向舆论转化的前提条件、重要平台、引领者及催化剂.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民意,执政者必须更新执政理念,适应网络化生存,尊重网民自由表达权;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塑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对网络舆论进行适度干预,确保国家舆论安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络爬取的方法,对近几年的121条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典型案例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词云图、语义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的特征分析进行语义挖掘。挖掘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了解阻碍网络舆情防控与治理之因。文章提出了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建立网络舆论治理机制、健全传播者和接受者引导与培育机制、完善网络舆情法制与追责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的多元联动共治机制。以期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情有效监管,整治网络谣言乱象,较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了讨论社会政策,关注社会事件,监督政府行为,实现利益诉求的平台;另一方面,不当的网络信息传播也存在着危害社会稳定,影响社会和谐,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演变为网络群体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的危险。互联网改变了社会认知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表达方式,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同时,网络舆情也需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给予引导和规制,以正确处理公众参与与网络舆情管理,信息公开与网络舆情管理,以及网络舆情管理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之间的关系,逐步实现网络舆情管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性事件行动之网的构成要素有网民、"三公"部门及其公职人员、网络服务商及其从业人员等人类行动者与网络空间、网络监管制度、网络议题、网民意识、网络社会思潮等非人类行动者,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借助转译机制建构了认同联盟,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通过转译过程分五个环节,即问题呈现、认同共享、征召、动员、异议。为此,从政府态度上,应把坚持公信力作为基本准则,从治理方法上应把情理法兼顾作为基本要求,从应对策略上则应以双层博弈作为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并与其他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呈现出相互交织的趋势。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成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事关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课题。QQ群作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QQ群信息传播、大学生网民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和生成过程,并为高校和公共部门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社会资本是处于社会网络或更广泛的社会结构中的所能调动的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社会资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本文探讨了产业网络这一介于市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的作用机制,分析了社会资本促进产业网络运行的激励机理,得出了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网络升级过程中必须重视和积累社会资本,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激励效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网络传播技术手段裂变式发展,互联网正在形成舆论的"自由市场",因此,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扩散规律进行识别和引导的重要性日益突现。基于复杂系统网络信息传播与扩散的"六度分隔"假说、小世界网络和无尺度网络等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网络舆情信息扩散演化过程,建立了基于主体(Agent)的网络舆情扩散监测模型以及网络舆情扩散规律分析模型。仿真结果得出的网络舆情扩散规律符合实际情况。该研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公共危机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