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包含了诗人在自然中孤独徜徉的审美体验,也包含了他对于孤独乡村人的审美透视。诗人以一种审美的视角,体味孤独的自然与人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崇高和美丽,把人们带入到一个超越孤独的美学境界。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是其对于近代工业化社会给人性带来破坏性影响的一种回应。他期求通过一种审美教育,重塑人们的审美敏感性,恢复人性的完整。华兹华斯的孤独书写启发我们对待人生的孤独应采取一种审美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杜甫诞生1250周年。千余年来,杜甫以他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诗篇坚定着人们生活的意志,也激励着人们爱国爱民的情操。杜甫身上集中了我国封建时代进步知识分子最可宝贵的性格,他的一千四百多首诗就是这种性格的最鲜明、最完美的表现。这些诗尽管带着一些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是它们的万丈光焰至今也不会熄灭。杜诗的卓越艺术,对于社会本义文学的繁荣,也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杜甫的一生是和他的时代、特别是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年间那“万方多难”的时代息息相关的。尖锐而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不仅造成人民的深重灾难和国家的严重危杌,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层,这就使他有可能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图画,并逐渐攀登上现实主义的高峰。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人"与"圣"是诗人杜甫不可分割的一体两面。"人"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杜甫,也看到了我们自己。对杜甫的终生矛盾、心战不已就有了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那既是时代政治的结果,也是文化思想的产物,更是人性的普遍存在。其"圣"的一面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终生奔走避难,不只为身体得其所,更是为心灵求解脱,他怀着永恒的乡愁寻找精神的家园,寻找一片"乐土",那里既是自家安乐处,也是黎庶苍生安乐处。杜甫的伟大可敬之处就在这里,他实现了个体的、名利的,以及时代的巨大超越,也实现了从"圣"到"人"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同志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曾立专章考证研究杜甫的生活。他认为:“杜甫的生活,本质上,是一个地主的生活。他有时也穷,但是属于例外。” 郭老此说,在近几年内,著文反对批评者确实不少。肖涤非先生留给人们约印象是深刻的。他在《关于<李白与杜甫>》一文(见《文史哲》1979年第3期)中,批评郭老是很尖锐严厉的,他说郭老是在“斤斤计较,拐弯抹角,寻章摘句来证实杜甫过的是一种‘地主  相似文献   

6.
在杜甫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对杜甫的思想不作历史的具体的分析,斥之为“反动”,进而否定杜甫的优秀诗篇;有的研究者认为杜甫的思想是儒道杂糅;有的研究者则否认佛、道思想对杜甫的影响;有的学者则又过分夸大佛、道思想对杜甫的影响,把他说成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这些论断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本文就杜甫世界观的阶级基础、形成、具体表现及对其创作的影响,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梵高的一生充满了孤独和被遗弃感,常常分文莫名的他曾呻吟或叹息着:“上帝啊,我的妻子在哪儿?上帝啊,我的孩子在哪儿?孤独地生活值得吗?”梵高又说:“一个人必须保持隐士的某种本质,不然,他就失去了根本。”为了绘画,孤独是必要的.孤独又是不堪磨耐的,于是,梵高这个脆弱的个体生命在不可解决的悖论中被撕得粉碎,他的神经像是深渊上架起的一道细弱的桥,随时可能折断。  相似文献   

8.
杜甫的思想固然有他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和阶级局限,但他对各种各样战争的认识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杜甫反对开边扩土的战争,反对穷兵黩武唐玄宗末年,穷兵吐蕃、南诏,战争连年不已.民不应征,杨国忠之流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往军所.对于这些侵略外族,也为害人民的战争,杜甫是坚决反对的.《兵车行》、《前出塞》是揭露和反对这类战争的.这类开边战争的确是残害人民、耗费国力的,所以杜甫反对的态度非常坚决.  相似文献   

9.
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又一次发生巨大动荡的时代。当时,唐代社会以安史之知己为转折点,先治后乱,对比鲜明。本文论述了时代对杜甫的影响,使他得以成为一代杰出的伟大诗人。他写出了大量富有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疾苦的不朽诗篇,而被誉为“诗史”,也被后世尊为“诗圣”。  相似文献   

10.
鲁迅是我们民族是孤独的思想者.他的孤独是先觉者与民众的隔膜,是最先锋的战士对战友的超前.这种孤独源自他对民族、对同胞的深切的爱.这种爱不可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然而他仍然愿意在孤独中坚持他的爱.他的一生都在与孤独扭打,也与孤独为伴.鲁迅的孤独是一个人间至爱者的孤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杜甫诗歌具有壮美沉郁、慷慨悲歌、高大深神等审美品格,认为杜甫诗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内容与形式严格结合统一,保留了一个盛唐时代那种雄豪壮伟的磅礴气势,只是加上了形式上的约束规范,开辟并确立了崭新的盛唐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2.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散文在当时享有盛名,诗歌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地关注;但在后世评论家的眼中,独孤及的诗歌仍有可取之处,特别是其诗歌中的散文化倾向,可以看作是从杜甫到韩愈之间的一个过渡,他对于推动诗歌革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他是这个时代的“异数”。他特立独行。因为他超脱而不为形役、超然物外而不遗身世外。这也许就注定了他的孤独,虽然他并不缺少可以呼引的朋辈——他的孤独,是苦心孤诣、知己缺少的孤独。他理想主义。因为他宣讲着自己的理想、追求着自己的理想,他为自己的理想奔走不息,他在撒播精神的种子——从未放弃,从不妥协。理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稀罕物。他低调做事。因为他固执地恪守着内心的宁静和纯粹、执著地追求生命的本源与意义,做事第一、静默为主——虽然,张扬、“弄出响动来”是许多人惯常的做事方式。他不懂“成功”。因为他的个人生活还是那样清苦,他也不追求创造物质的财富,他在用出世的精神做着入世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创业必言IT、成功必言宝马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1976年这一年对于穆旦充满了特殊的意义,作为一个身处“文革”漩涡中的历史见证人,他不仅是苦难时代依然保持诘问的诗人,同时还担当了一个孤独的寓言家的角色。而诗人身份向翻译家身份的转变则体现了穆旦于时代漩流中以一个人文科学工作者的姿态重新抵抗压制,在万马齐喑中寻找新的表达途径的努力。在这一年的诗歌里充满了他对整个时代所作的思想和人格的双重批判,也显示出绚烂与沧桑之后复归于平静从容的个人风格,表现了一个智者在目睹了声势浩大的造神运动之后的苦涩、深沉与洞察力。  相似文献   

15.
告别庸俗纪念鲁迅逝世60周年刘玉凯一解读与超越伟大的思想家无例外地都是孤独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正确判断。“真理创造者,永远是孤独者。失败时,他自然孤独。胜利时,他同样孤独。他永远凝视那最远最远的,向那最不可解答的挑战。在这种境界,任何现实的胜...  相似文献   

16.
吴投文近些年来的诗歌更加注重个体性的内在生命经验,注重日常生活细节的思辨性穿透。他以一个饱受存在困扰的现代诗人的直觉式感受、透悟以及想象,以其独到的思想方式和诗语表达方式,呈现出对时代以及人在这个时代处境的洞察和形而上追问,揭示出被忽视或被遮蔽的某些精神存在和人性暗疾,表露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内心焦虑和悲悯情怀,在自省与批判中塑造出一个忧郁“孤独者”的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17.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在诗歌艺术上也是匠心独运,精雕细琢,别树一帜,光映千古,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杜甫诗歌卓越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去分析和总结,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诗歌创作提供艺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广阔的社会生活,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在诗歌艺术上也是匠心独运,精雕细琢,别树一帜,光映千古,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杜甫诗歌卓越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去分析和总结,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诗歌创作提供艺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作品入手分析 ,着重指出李商隐的咏史诗对于杜甫咏史诗在内容和技巧上的突破创新。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 ,李商隐对封建统治者的批判更加直接 ,讽刺更加强烈 ;二是在技巧上 ,李商隐把咏史的议论与抒情、描写相结合 ,提高了咏史诗的诗情画意和概括性。通过这两方面的突破创新 ,咏史诗到了晚唐 ,到了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人手里 ,才真正超越了杜甫 ,达到另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0.
杜甫“敌视”农民起义的说法 ,值得商榷。正确评价杜甫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和他的阶级立场 ,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杜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