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略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现代国家政治的主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心理特征和品质,包括认同意识、法治意识、主体独立意识和权责意识。现阶段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关系到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公共管理的效率、依法治国的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不断扩展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客观需要,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法治精神,维护法的权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强化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首次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之一,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前进的一大步。公民意识教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使全体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养成公民思维,形成公民思想,指导公民行为,营造公民文化,将会有力地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具备人民当家做主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等七种意识。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教师应承担起教育祖国未来的重任,在加强自身的公民意识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大学生公民身份意识、国家民族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权利意识、法律意识、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六项内容,发现目前大学生公民意识较为薄弱.学界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意识理论研究,同时我们应从教育、文化舆论建设和增进大学生政治民主参与度等方面着手,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建设现代化的政治文明离不开较高的公民意识,即人的现代化。由于对公民意识不正确和不全面的理解,及现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公民意识的严重缺失。因此,必须推动传统的政治教育向着现代化的公民教育转化。而推进公民教育必须有完备的教育体系、公民教育教材、高素质的教育队伍和民主实践的教育途径作为保证和手段。  相似文献   

9.
摘要:村民自治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作为主体参与者的农民公民意识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从壮大衣村市场经济、推进村级民主实践、重塑乡村政治文化、深入开展公民教育等四方面加强对其培育,最终实现农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公民意识的内涵,探讨了公民意识对民主政治的意义,认为公民意识是民主政治确立与发展的思想先导,是民主政治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和民主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的核心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教育实质是公民的宪法意识培养,是从深层次推动公民对宪法精神与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情感培养。通过对宁夏公民宪法意识现状的调查,分析公民宪法意识和公民意识的一致性、公民宪法意识对公民意识的影响,提出了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意识的内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意识是影响公民个人是否积极担当公民身份角色的晴雨表,它直接指引着公民个人参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公民意识有其自身内在逻辑联系的层次结构,其核心内涵是公民的身份意识,即意识到自己的公民角色,而非市民、百姓、国民、臣民、人民、群众的角色。其具体内涵则包括权利意识即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以及义务意识即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其延伸内涵包括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公共精神、自主理性等等。全体公民普遍的公民意识有利于民主体制的健全,有利于法治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宪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公民意识现状呈现总体欠佳的实际,文章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就提升公民意识的对策提出建议:借鉴国际经验,设计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民主体性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要把普及法律常识作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文化是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和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民主意识作为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理论表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结果,其本身就具有文化的性质。公民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公民民主意识的培养,努力造就民主意识成熟的个体公民,提高领导者和群体的民主意识,建立强有力的政府以便为公民文化建设提供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展现公民在现代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三个和谐统一关系,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自由与责任的统一和权力与义务的统一,这是现代文化的主体自由性及自觉性的体现。公民意识由权责意识、批判意识、参与意识、交往意识等构成。因此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应是多维度的、由主体层面逐步推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16.
浅论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公民良好的民事诉讼证据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程序意识的淡薄、传统审理模式和证据知识的缺乏是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强化证据主导诉讼意识、明确举证主体意识及增强证据有效性意识是塑造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公民社会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公民身份意识内涵设计公民身份意识的四个维度:共同体意识、法律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和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对广州市公民身份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广州市公民身份意识的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学历越高公民身份意识越强,但对共同体的认同则越低;男性的公民身份意识略高于女性,但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年龄对公民身份意识的影响在四个维度下表现出了比较复杂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公民民主意识作为精神基础,韩国在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值得我国通过学习借鉴,从中发掘适合我国公民民主意识培养的途径,以实现我国最高程度上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培育合格的公民,是一个社会走向民主与文明的必经之途,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从公民意识及其内涵人手,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并探讨了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传统公民意识教育中的公民权利意识、公民社会主体意识、公民地位平等意识、民主和法治意识的养成在国际化的大背景之下不可避免地面临种种转型.随着国际化影响下的国际公民社会的建立和发展,全球治理下的国际法治为公民意识教育开辟了更多挑战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