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把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分为三代:解放前和解放初回国的一代;文革后出国深造,八十年代回国的一代:九十年代以后回国的一代。本文以广州医学院为例,阐述了三代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特点、贡献和相关统战工作的得失成败。  相似文献   

2.
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海外留学情况进行了介绍,在调研当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高校统战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思想情况和高校统战工作现状,阐述了当前高校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面临的五项主要任务,提出了做好高校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的一些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人员的国际化流动,跨文化交际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归国人员回国后重新审视本国文化,由此产生的冲突和摩擦即反向文化冲击。将研究重点放在归国人员的反向文化适应问题上,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类梳理和讨论,为国内学界的跨文化研究引入新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研究归国人员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跨文化交际始于寄居者对东道国文化的适应,而终结于回归者对本土文化的再融入。学界对跨文化适应,尤其是文化冲击或休克现象的研究深入,文献丰富。但对于文化回归者再次融入本土文化所经历的文化冲击研究不足。与文化冲击现象类似,文化回归冲击或休克现象是回归者对本土文化在适应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心里障碍。寄居者在东道国经历一定程度的文化适应或影响,当他们回国时对本土文化会产生不适应感或不认同感,甚至出现文化休克症状。文化回归冲击现象由众多因素形成,文化回归冲击过程分不同阶段,而不同性格的回归者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回归冲击症状。  相似文献   

5.
关于促进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吸引和促进出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一要奠定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基础;二要进一步落实吸引和鼓励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政策;三要为留学归国人员创造一个安定舒适的工作环境;四要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报效祖国;五要改变出国留学人员的留学方向,力争在自然科学领域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印象中,由海归们创办的企业,很多都与“成功”、“神话”联系在一起。不过,在这些归国创业者们谈笑风生的背后,实际上充满着艰辛与挫折。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创新创业、报效祖国——2006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上,来自23个国家的海外留学人员以及新近回国的留学人员共约40  相似文献   

7.
据说,国内某著名女性杂志的记者,去东瀛留学一年,回国后即在原先供职的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疑问曰:“日本果真是生活富裕的国家么?”在她笔下,贫乏的资源和密集的消费人口互相纠结,形成一种需要极大的忍耐力方能适应的既贫穷又奇富的生活,“你若不是置身其中,很难感受到日本人付出了他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方矗起这片繁华世界。”笔者与这位留学归国的女士在火车上长谈一夜,大体看到了那繁华背后必然要承担的寂寞和拥挤。 我们不妨来看看日本人的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出国留学已成为许多新生代的梦想,而留学生归国之后前景怎样呢?确实,在留学潮中涌现出不少人才。他们精于业务,学识渊博,能在本行业中独当一面,成为白领一族的佼佼者。据业内人士观察,留学回国人员大致担当如下角色: 一、科技或学科带头人在归国学者中,一部分成为企业的科技带头人,而一部分成为高校的学科带头人。现在国家重点发展的企业集团对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视。急需留学回国人员中的科技人才加盟。因此,一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留学人才已经成为这些企事业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主任药师等等,正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苏冷战和朝鲜半岛热战,主动开展人民外交,通过民间合作,从1953年至1958年先后协助21批在华日侨回国,赢得日本人民的欢迎和感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高瞻远瞩的政治胸襟。日本政府在“日美同盟”框架下,不仅尽量避免与新中国的官方接触,而且以“情况不明”的四万人问题、“下落不明”的日本人问题等,无端指责中国协助日侨归国的政策与事实,甚至在大多数日侨归国后再次“弃民”,中断在华日侨的归国路。这反映了人民外交遭遇政治强权和国际霸权的无奈与现实,既无法保障中日民间合作协助日侨回国的顺利进行,也难以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只是中日关系从“以民促官”走向“半官半民”的量变积累。  相似文献   

10.
加强出国留学管理 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充分认识到出国人员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 ,并把出国管理工作同学校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是使回国留学人员发挥最大能量的前提。同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是使留学归国人员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建立新学科、开设新课程 ,为留学归国人员展示才华提供舞台。开展国际学术交流、选派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再次出国学习 ,保持他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期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回流”人数达23.03万人次,中国留学生的“新回国潮”已经到来。 2012年,众多海外院校及教育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婚姻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中国近代史的历史画卷,伴随着泱泱“中央帝国”坠入任人宰割的屈辱史和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的复兴史,中华民族形成了4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制度、文化的洪流。洋务运动中派出的百名留美学童,回国后成为了中华民族“实业救国”的中坚力量;北洋军阀时期出国留学的成千上万华夏精英,成为“驱逐鞑虏、还我中华”的民族英雄;建国后留学苏联的新中国学子,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改革开放后每年从几万到十几万人的留学大潮,开阔了国人的眼界,舒展了国人的胸襟,引进了技术、资金、管理、理念,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步伐,居功至伟,应该大书特书。本刊从本期起,将分几期,从几个侧面,用纪实手法,把改革开放后留学生移民群体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归国留学生群体的生存生活发展状况,进行一次全景式扫描,比较他们的成与败、得与失,以期为后来留学者之鉴。  相似文献   

13.
明传 《山西老年》2009,(7):10-12
满腔热情归国1929年7月,冀朝铸出生于山西汾阳。父亲冀贡泉曾赴日本留学并获得明治大学法学学士学位,1912年回国后曾与鲁迅一起供职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后被山西军阀阎锡山聘为法律顾问,并  相似文献   

14.
留学回国人员是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 ,又是统战工作的新对象。做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必须要树立留学回国人员是重要统战对象的观念 ,建立留学回国人员的统战工作载体———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 ,健全留学回国人员的联系机制、服务机制和推荐机制 ,落实“支持留学 ,鼓励回国 ,来去自由”的留学政策 ,营造留学回国人员能干事业、出成绩的良好环境 ,要充分调动留学回国人员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留学生归国工作、服务是个新趋势,刘敬辉先生结合自己的海外留学经验和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6.
从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发展遭遇的问题切入 ,提出了优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环境的五点建议 ,即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 ,抓好引进海外留学人员的工作 ,建立留学人员创业体系、打造服务型园区 ,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改善引进人才的大、小环境 ,加强宣传联络和信息管理工作 ,营造良好的创业综合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城乡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作为中西部乡土社会曾经的缺场者,回流农民 可能面临回流后的文化再适应问题.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视为在特定文化情境下的能动 行为,构建了“情境—动力—资源”的适应行为分析链,将文化距离视为文化再适应的情境要 素,将回流地地域认同视为动力因素,将社会资本视为能力因素,基于鄂、湘、黔、川四省的问 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回流农民的文 化再适应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行为文化再适应水平>观念文化再适应水平>制度文化再 适应水平>物态文化再适应水平”的结构特征;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是受文化适应情境、适 应动力和适应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与回流地的文化距离尤其是回流地的差异是导 致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困境的重要情境因素;对回流地的地域认同是促进回流农民文化再 适应的重要动力因素;在回流地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回流地关系网络规模、关系网络融洽度是 提升回流农民文化再适应的重要资源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就目前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政策条件下,对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的认定以及留学回国人员在海外工作经历是否认定为工龄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看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历时的实证研究,旨在研究调查海外留学生如何适应新的文化以及如何建构文化认同。从中国留学生的叙述角度和中国学者的视角进行分析,海外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经历了从坚持自我认同到融入多元文化认识的过程,以及从强调文化差异到学会积极沟通和协商的过程,他们的文化自觉意识变得更强。对于身处多元文化碰撞区的留学生,建构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是在深入认知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建构文化间性。  相似文献   

20.
陈若曦以她具有生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回归大陆后又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三重放逐”的传奇式生活阅历,以及70年代初以“文革”为题材创作《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80年代在美国创作了以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的《远见》等系列小说,为大陆读者所熟悉和热爱。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就“时代、历史、政治、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多重文化交汇下的华人心态”和“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方面,探讨《远见》对海外华文文学和女性文学艺术世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析缕《远见》淳厚的文化意蕴和作家重塑华夏民族理想的文化和人格的崇高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