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主流电影重笔书写的主题之一。电影《长津湖》通过多元立体的人物塑造,从家园梦想、家人亲情、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等方面阐释了家国情怀的内涵;通过立体可感的英雄群像、诗意描画的空间形象、见微知著的细节对家国情怀进行具象呈现;并在个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交融、历史真实与虚构故事的互释、家国情怀的意象表达中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具象表达。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乡土小说作品不仅展示了农民对城市生活的渴望.也写出了他们在城市谋生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痛苦,体现了作家对进城农民的悲悯情怀和道德批判意识,直接影响了当下的农民工书写.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历史的、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李清照的词,分析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李清照善于运用明白浅俗的语言,抒发清新的思绪;炼句精巧、平淡入调,创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借物隐括身世,倾吐女性在动荡时代的悲苦和无奈。  相似文献   

4.
“书写”是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一个关键术语。他将书写视为语言之根,以此反叛语音中心论,主张一切都是书写;并以无意识中的心灵书写开启语言的自由的生命力;他进而透过有形的语言,进入无形的语言世界,以“总书写”来命名那种无形的宇宙的根本推动力。以其书写理论入手,德里达展示了解构主义冲破一元中心传统的力量。同时,德里达围绕着书写与书既相斥又相依、既悖离又返回的关系,完成其自我解构。这种自我解构策略,正是我们真正理解德里达解构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铁的长篇小说《锦绣》详尽展现了锦绣厂半个世纪的曲折发展历程。从20世纪50年代的辉煌到市场经济改革的阵痛,在展现锦绣厂不断适应新形势走向新生的同时,书写了变革过程中工人主体地位的变化及精神世界的震荡。《锦绣》既是东北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国家工业发展锦绣前程的表征,是李铁对一个工业现代化国家的艺术描摹。  相似文献   

6.
池莉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为主要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是其“市民化书写”特色的重要成因。作品揭示人生真相,肯定了普通市民的生存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文批判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主要围绕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展开:“女性语言”是指女性之词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女性之内容情思;“女性书写”则是指女性在从事词之写作时所表现的写作方式与风格。通过对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而赋予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写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8.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通过对具体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化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富于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书写"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9.
从“性别与文化”的视角,对早期词作中的歌伎之词之美感特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论述主要围绕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展开:“女性语言”是指女性之词在语言中所表现的女性之内容情思;“女性书写”则是指女性在从事词之写作时所表现的写作方式与风格。通过对词例的分析认为,第一类文化层次较低的歌伎所写之歌词,因其“男性书写”格式之习染与约束较少,表现为生动变化而赋予本真的生命之感发;第二类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则因受到文士们“男性写作”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双性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文化“家国一体”思想的新时代阐释,集个人、家庭、国家与国际于一体,是思想教育与文化书写的重要内容。作为我国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代表性科幻作家,叶永烈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哲思融入科幻作品中,以饱含爱国主义的笔墨,书写了从个人、家庭至国家三重递进式的家国情怀之思。其科幻作品的家国情怀书写,既尊重并发挥了人民中心地位,更致力于展现家庭和谐、祖国繁荣的光明未来,以此激励青年一代爱科学、爱祖国的热切深情。  相似文献   

11.
李佩甫以豫中平原为对象进行土地书写,其间贯穿了人民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今天土地政策的发展演变。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面对历史与现实,理性客观地反思各阶段土地制度的成败得失,其土地书写具体表现为三个阶段性特征:1950-1970年代集体中的苦难与温情;1980年代变革中的困惑与不安;1990年代至今发展中的危机与忧虑。李佩甫的土地书写坚守人文主义文学立场,关注农民在土地制度中的地位、情感需求以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主张以人为本考虑土地政策的制定及实施,从文学角度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媚俗"的必要——从林夕身上得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在很多港台诗人那里已经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东西,成了"雅人"的游戏和摆设,很少能体现出诗的质地与精神.在林夕,从写诗歌到写歌词,其作品难免会有"媚俗"的成份,但在偏向"俗"的同时,他也有意无意地走向了生活、生命的体验,因此他的作品比那些名诗人的作品更具有可读性,更像诗.  相似文献   

13.
海外几社在继承几社救亡图存、经世致用思想的基础上,发挥精卫填海式的实践品格和拓荒精神,开辟海上抗清新局面。传统诗文成为他们见证家国离散、书写海上战争悲剧、铭刻流亡心路历程的载体,尤为独特地体现了这一群体在海洋精神文化熏陶下的遗民身份处境及其家国情怀。海外几社以其所处的海洋地域文化环境为视角,在离散书写中充分展现人与海之间的思辨关系及其审美心境的历时性变化。海外几社的思想境界及其离散书写对塑造台湾后学的民族文化精神,促进台湾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及文学书写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讨海外几社的离散书写,也为研究大陆文学与台湾地区文学之间的渊源关系拓展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先锋后文学时期,曾经“冷酷无比”的余华也开始充满了动人的温情,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也转入对现世人生的密切关注,作品中不时流露出小人物的脉脉温情。有人说,先锋时期的余华是血里流着“冰渣子”,他的零度叙事让他完全置身事外,缺乏对这个世界应有的起码关怀。实则不然。应该说余华的小说创作有一种一以贯之的悲悯情怀,不管它是潜藏在冷静背后还是彰显出来,我们都不应该忽视。  相似文献   

15.
奥托·叶斯柏森一生奉行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蔑视威权和既成价值观.他秉持人文主义精神,谦逊坦诚、兼收并蓄,对学术和真理孜孜以求,在语言学诸多领域均取得骄人成就.他善于观察发现、精于分析批判,倡导实证方法、反对主观假设.他视野开阔、胸怀博大,反对极端民族主义、提倡国际主义合作.探讨叶氏个性、思想与情怀,对当今中国知识界克服功利主义思想,鼓励献身学术与真理,培养和提升人文主义精神,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编剧梁振华的电视剧编剧理念深受儒家文化与湖湘文化影响,呈现出浓郁的家国情怀与文化 旨趣。其电视剧质地鲜明又雅俗共赏,既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儒家入世情怀的烙印,又有对于大众审 美与文化追求的巧妙平衡。梁振华编剧颇具功力,塑造了一批个性迥异、特征独特的人物群像。梁振 华的影像书写实践,昭示着影像资本时代编剧在艺术追求与商业诉求、个性传达与大众趣味相生互融 的轨迹与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虽然对其文学创作有直接影响,但是,一个作家的性格,才是决定作品具有独特的作家自我风格的核心要素。丁玲是一个乐观浪漫的人,她早期的作品都有其浪漫主义性格的投射,处处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浓厚气息,具有追求个人理想的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就文学中的重庆形象而言,抗战时期作家的书写具有重要的意义。重庆是当时大后方文化运动的中心,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大批知识分子、文人、艺术家纷至沓来,它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和城市文化性格引发了作家小说叙事的个人欲望,他们对它再现、表述、塑形,对它进行不同程度的书写,形成各自关于重庆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20.
从茅盾的《庐隐论》开始直到1980年代,学者们对庐隐小说的评价基本都跳不开对其五四意识的肯定和对其创作"停滞"的否定,而此后的价值重估又多是站在女性主义立场对其持肯定的评价态度。现结合具体的历史语境,站在质疑"停滞论"的角度,重新解读庐隐小说的"重复书写",从而发掘其小说中对时代及自身彷徨意识的曲折反映,克制其在主流话语下迂回坚守其文学独特性的尝试:欲说还休的五四经验,"我"的声音的坚持发出、犹豫不决的女性姿态,若隐若现的现实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