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能力的内涵特质表明,双语语言能力是译者从事翻译活动的基础,但不是翻译能力的全部。翻译能力中存在一种具体特殊的能力,这种能力贯穿翻译转换的全过程,是翻译转换的基本核心能力,体现了译者主体的心理认知特性。在翻译转换过程中,这种能力越强,越能寻找到话语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语境效果,帮助译者在译入语中找到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因此,翻译能力结构体系呈现多维性,是译者双语语言能力、双语文化能力、翻译认知能力等结构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翻译教学旨在培养具备双语转换和翻译能力的翻译专业人才,既关注译者个体的内在因素,也离不开译者所处的外在社会因素,因此,探讨如何在翻译教学中从认知、交际方面培养译者的翻译能力,尤其是交际翻译能力,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学生翻译认知能力的培养归根结底是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翻译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去总结翻译技巧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要增强学生的双语能力及双语交际能力。总之,在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巩固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励学生吸收新的知识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4.
翻译能力一直是翻译教学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高职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指在适度的翻译理论指导下,以实现交流为目的,对贴近市场的实用性文体运用多种能力、技巧和策略进行语际转换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双语驾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文化辨析能力、信息搜索能力和实际转换能力等六项次能力。这种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分析模式对指导高职翻译教学能起到较为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将翻译作为一种过程进行研究 ,实际上是探讨双语转换的认知心理过程 ,在翻译转换过程中 ,不管是始发语的理解还是目的语的产出都要受到认知的制约。翻译是人脑对语言、文字内涵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语言与思维密切联系 ,只研究语言而不探讨思维不能诠释翻译的本质。翻译的内在规律在于人脑的思维 ,深入研究翻译中的思维活动将是翻译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翻译,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从功能对等的视角看,翻译强调的是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接受者对于信息反应的对等。翻译教学作为以双语(英语和汉语)的转换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对文化传播更负有直接的责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翻译教学具有比对一般外语教学更为重要的意义。功能对等这一翻译原则在翻译教学,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认知语言学、建构主义、图式理论为基础,对以学生为中心、立体互动的模块式翻译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该模式中翻译教学分为三个模块:理论模块、经验模块和实践模块.通过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发现该模式使翻译教学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教学过程更清晰,教学目标更明确;改变以翻译技巧讲解为主的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翻译教学活动中的认知能力和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翻译能力、合作学习和持续的翻译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8.
翻译涉及到原语和译语两种语言,是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体现,翻译者需要有较高的双语能力,能够熟知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差异,并且能够熟练转换.从双元结构理论出发,以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收集了他们的翻译作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影响汉英翻译水平的内部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翻译水平的三个策略:提高双语知识水平,比较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不同,以及在实践中提高两种语言的转换能力.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视角开展的翻译研究,可以揭示出言语交际中的许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语用认知问题。翻译作为双语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受语境而定,它的认知语用研究应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把握翻译的认知方法和话语策略,对翻译理论和实践进行语境化思考。  相似文献   

10.
认知主观任意性对不同语言间差异的产生和阐释以及翻译本质的研究会有很大帮助。从认知主观任意性入手,通过分析"打"字的多种译法,研究其双语间的转换表达,能够有效了解各种翻译方法产生的背后原因,看清汉英差异的根本所在,找出翻译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1.
翻译研究历史悠久,研究范式更迭转换.本文对语言学的翻译研究历程进行梳理,进一步反思翻译研究中出现的语言学范式,在探索翻译研究的语言哲学基础上重构翻译研究的当代语言学范式.文章认为,翻译的本质是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将体验与认知相结合,成为体验与认知为一体的活动.语言学是翻译研究的基础,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翻译过程的阐释方面,认知语言学范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法律英语翻译具有极高的专业性,这就要求译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及法律知识。法律术语的翻译需要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只有注重专业术语的选择才能准确再现源语文本相应的法律功能。本文简述了法律术语翻译的现状以及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并结合《世界贸易组织新协定》中的典型翻译例子,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在法律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关联理论、认知模式理论、图式理论、运动事件框架等理论出发,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文中介绍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它对翻译研究的具体指导意义和研究前景,同时指出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的缺陷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产业化、职业化转型的背景下,高校翻译专业不但要培养学生双语转换、技术/工具能力,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翻译产业集群甚至相关职业群中择业、转岗、适应职业变化以及交流合作、组织协调能力。翻译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体地构成了译员职业能力,译员从业能力的研究应适时把对"翻译能力"的研究转向对"职业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产业化、职业化转型的背景下,高校翻译专业不但要培养学生双语转换、技术/工具能力,而且要着力培养学生在翻译产业集群甚至相关职业群中择业、转岗、适应职业变化以及交流合作、组织协调能力.翻译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体地构成了译员职业能力,译员从业能力的研究应适时把对“翻译能力”的研究转向对“职业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理想的例证翻译是既做到意义等值,又做到形式对应.但往往二者难以兼顾,因此例证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保证意义等值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形式转换的问题.旨在寻求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翻译理论来指导双语词典中的例证翻译.因为例证主要体现在句子、小句或词组层面,而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论是着眼于分析句子范围以内成分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这使得该理论与双语词典的例证翻译形成契合.  相似文献   

17.
法律语言研究起源于西方二十世纪80年代,法律语言翻译专门研究起步稍晚.当今世界法律语言翻译研究方兴未艾.本文拟从法律语言翻译研究视角,论述法律语言双语转换过程中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论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职应用英语作为初级ESP的学科定位以及融合行业运作模式、职业英语的专业定位出发,根据JeanDelisle关于翻译教学活动性质的论述,高职翻译教学是一种初级的"翻译教学",不是"教学翻译",因为决定翻译教学活动性质的依据不是教学对象的双语水平,而是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高职翻译教学的性质与定位是高职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双语运用能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正如马克思所说“比较具有普遍的意义。”它在各门科学中广泛运用,在翻译教学中也是如此。 翻译教学的目的,是要学习者获得一定的翻译理论和知识、掌握实际翻译的技能和热巧。而翻译技能与熟巧的培养及理论知识的习得必须建立在双语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即翻译课教学必须遵循对比分析的基本原则。 首先,翻译的性质决定了这一点。译学被看作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两种话语的转换,涉及双语。只有了解双语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转换。一般来讲,学习者对母语是相当熟悉的。如果掌握了外语的词汇、句法,表达与母语的差别,就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来构成、校正或完全重组翻译实践中的译句,充分发挥译文的语言优势,从而增强译文的可读性、提高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信息结构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话语语言学中信息结构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从而达到由交际信息量入手研究翻译的目的。研究表明,在实际翻译中正确传达语篇的语义重点是实现双语转换的前提。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分布,尽可能完整地、合乎思维规律地转换原文的全部信息,对处理译文的衔接与连贯也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