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代上海的崛起,为伊斯兰教的振兴,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移民社会所独具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优势,均使伊斯兰教的发展沾受其惠。诸如清真寺的增多,穆斯林人数的激增,有关的社团组织层出不穷,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大力开展,都昭示了伊斯兰教与近代上海发展同步跳动的历史脉搏。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五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内容及显著特征之一。本文引据大量中、外文资料,考证、论述了伊斯兰教五功产生的源渊及其发展的过程。在中外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伊斯兰教五功的特征,并主要揭示了中国伊斯兰教五功的特征。指出在伊斯兰教的各个派别中,伊斯兰教五功都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早期有关伊斯兰教的记载中,一部分为汉族学者所撰。他们对伊斯兰教史料进行收集、梳理、研究,不仅能够反映汉族学人对伊斯兰教认识的嬗变,勾勒出伊斯兰文化和汉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而且为探究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过程提供辅助资料。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在越南的历史和现状与大陆东南亚的跨国民族占族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分析了古代伊斯兰教在占婆王国的传播促使婆尼教出现,近现代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的传播和影响使当地的占族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概述了当代越南占族的经济社会状况以及越南伊斯兰教的宗教组织和宗教生活。  相似文献   

5.
王岱舆在阐释伊斯兰教时,对佛教中与伊斯兰教相冲突的地方进行了批判。他对佛教本体论、佛教人性论、佛教伦理观、佛教中的偶像崇拜行为进行了批判。王岱舆还批判了佛教中的生死轮回观念,并依据伊斯兰教原则,提出了自己的“三世”思想。王岱舆批判佛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宗教之间的比较来阐释和宣传伊斯兰教,并以此来表明伊斯兰教的优越性。王岱舆对佛教的批判,打破了伊斯兰教与儒、释、道等思想长期隔阂的历史,在回族思想史上出现了短暂的“四教”之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是伊斯兰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中国伊斯兰教不仅有其特殊的宗教教义思想,而且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经济的支持,它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漫谈伊斯兰教音乐与回族宗教音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音乐是随着伊斯兰教的产生、发展而传播、变迁的。研究伊斯兰宗教音乐和回族宗教音乐必须与研究伊斯兰教相结合,从历史的发展演变和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来剖析。伊斯兰教音乐随着伊斯兰文化的盛衰而兴废。伊斯兰音乐由于民族的大迁移从中亚流至印度、中国,并与各国民族音乐结合渗透,从而发展形成了新的宗教音乐,而回族宗教音乐正是受伊斯兰教音乐和汉族民间音乐的影响发展产生的。因此,要研究伊斯兰宗教音乐与回族宗教音乐,必须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内在因素紧密联系起来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取得理论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传入哈萨克草原以后,历经了漫长地方化和民族化的过程,最终在哈萨克人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哈萨克族伊斯兰化不仅表现为哈萨克族接受伊斯兰教的过程,也包括伊斯兰教顺应哈萨克族传统信仰习俗,使伊斯兰教逐渐“哈萨克化”的过程。与其他定居民族伊斯兰化相比,哈萨克族伊斯兰化的程度相对偏低,带有浓厚的草原游牧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教的发展与清真寺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建立以及与早期伊斯兰教发展的关系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研究了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发展的历史;最后一部分,侧重于中国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研究。提出中国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时间应界定在宋、元两个朝代。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规定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基础,是伊斯兰法最根本的立法依据和最主要的法律渊源。伊斯兰法是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原则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它不仅是伊斯兰学说的概括与总结,同时也是伊斯兰的基本社会意识形态和穆斯林生活方式的最典型体现。伊斯兰教再度兴起,为伊斯兰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机遇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之际的汉文伊斯兰译著运动中,面对中国伊斯兰教发展的衰微状况,“变通”成为译著家们的共同呼声,马注继承王岱舆的“权变”思想,强调因地、因时制宜,既吸收中国本土文化中有利于伊斯兰教发展因素,同时也要保持伊斯兰教的信仰宗旨和基本精神.马注的民族宗教观是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过程中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妇女观的社会性别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女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性别理论对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进行分析,对研究伊斯兰教以及改善穆斯林妇女的境遇,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妇女观的社会性别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女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性别理论对伊斯兰教的妇女观进行分析,对研究伊斯兰教以及改善穆斯林妇女的境遇,提高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论述了朱元璋对伊斯兰教的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影响。笔者认为 ,朱元璋建国之后 ,由于政治、思想感情等因素 ,比较尊重伊斯兰教。在他的影响下 ,其后诸帝也比较优待穆斯林和伊斯兰教。这有力地推动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及回族的最终形成 ,促进了明朝与周边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的交往。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的创立及其迅速传播一直是伊斯兰教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与阿拉伯社会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伊斯兰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认为伊斯兰教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传播,最根本的因素有三个:1)阿拉伯半岛浓烈的宗教氛围;2)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3)国家政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初穆斯林世界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兴起,高度政治化的伊斯兰教宗教极端势力得以崛起,中南亚国家的伊斯兰复兴运动影响到中国新疆的政治稳定及国家安全。在中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中,通过对阿富汗、印巴及克什米尔、车臣及中亚的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亚、南亚一些国家的伊斯兰教复兴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义学是一门研究伊斯兰教基本信仰体系的博大精深的传统学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学术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关乎伊斯兰教义学的许多概念甚至伊斯兰教义学这一名称本身的含义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深刻剖析术语“凯拉姆”之内涵及其与伊斯兰教义学之关系,对于我国宗教学特别是伊斯兰教学的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伊斯兰教研究方面,有一批学者发表了许多论文,成绩辉煌,对伊斯兰教本身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在读有些文章时,总有令人不如意之处,尤其是关于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关系方面的论文,给人总的感觉是:作者文章中的伊斯兰教,似乎不是伊斯兰教,而完全是中国的“儒道合教”,把伊斯兰教的性质说得面目全非。然而,如果我们对照翻阅伊斯兰教有关经典(包括汉译的和阿文的)时,却又发现大多所谓“受的影响”和所谓的“吸收了儒道家的东西”在伊斯兰教经典中,都能找到可靠的证据。这就出现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卧尔兹是伊斯兰教"解经"这一传统学问方式在新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的开展,是我国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体现着我国宗教管理方面的实践智慧和创意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该项活动在中国伊协继承发扬伊斯兰教已有宗教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创新和开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伊斯兰教界的广泛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甘肃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各派的主要传布地区。教派众多,是甘肃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教派问题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甘肃伊斯兰教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甘肃伊斯兰教教派虽多,但教派分化的历史并不长,至今不过300多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目前,甘肃伊斯兰教发展比较平稳,教派格局基本未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今后,在准确把握教派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应积极采取得当、审慎措施,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派问题,促使甘肃伊斯兰教教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