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如果从人文关怀与人性理念看,刑法蕴含着人类的审美意识;刑法凝聚着人类的审美追求;刑法遵循着“美的规律”。三者的结合决定了刑法的美学性质,致使刑法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人学美学的学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的美学大势是走向人学。其学理依据在于 :其一 ,西方美学起于哲学 ,展于艺术美学和审美心理学 ,最终归于人学 ,人学成为西方美学发展的脉理依归和各派美学的价值取向 ;其二 ,中国古代以儒道为源头的楚骚美学、经学美学、玄学美学、佛教禅宗美学、宋明理学美学 ,以及明代心学美学等 ,无不以人文精神和人学理念为其筋骨 ,2 0世纪的中国美学更是以时代精神汇入人文传统而呈人学大势 ;其三 ,新世纪的美学需要关注人的生存世界、洞悉人的意义世界、瞩目人的情感世界 ,更应该从学理上丰富美学的人学底蕴  相似文献   

3.
政治美学是政治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以美学的视角展开对政治理论及其实践的学理性关照.政治和美学在源头处即有着天然的联系,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实施的治国理政方略在多个方面均呈现出了鲜明的审美意蕴.具体分三个层面:从观念层次看,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审美意蕴的意识形态意符;从制度层面看,新时代的制度体系建设呈现出了和谐、节奏和透明简约之美;从人物层次看,新时代的政治权威展现了超凡的领袖魅力,迫切需要进行系统论证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从学术上来说,生态美学作为美学是不能成立的,其原因在于:从文明发生学来说,文明与生态是天敌。从审美发生学来说,美在文明,不在生态。从审美本体学来说,审美是人的自由意识;审美是主观的,而生态是科学的对象,它是客观的。造成生态美学成立的两个误区是:将生态审美看成自然审美;将生态审美看成生命审美。生态与审美只能在生态文明的统一上实现兼容,而这属于生态文明美学的范围。环境美学是生态文明的生发地,它们都是文化美学,但是生态文明美学是全局性的美学、时代的美学,而环境美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生态文明美学的主体在环境美学。生态文明美学是一种新兴的美学,它以生态文明美为核心范畴。这种美学具有强烈的科学色彩,生态科学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调控作用。生态文明美学的核心是清晰的,但边界是模糊的。生态文明美学的建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而进行,其前途无量。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以体育美学原理为理论指导,从体育美学的视角出发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分类与特征;分析了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从体育美学的视角探索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蒋孔阳美学体系的动态立体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阳美学体系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蒋孔阳美学体系,从内 容构成来看,是史、论、诗学的立体建构;从体系构成来看,是由审美关系出发 的美、美感、艺术的立体架构;从动态构成来看,是实践论、创造论、人生论的 立体超稳态结构。因此不仅是中国当代美学的典型形态,而且也是未来中国 美学的路标。  相似文献   

7.
理解中国美学的诸多面向,必须具备综合认知的思想方法与立场,只有这样,才能返本开新,真正对中国美学的传统形成综合的整体的观照。在现代中国美学的传统与创新认识中,我们发现,中国美学传统可以从生活传统、自然传统、艺术传统与思想传统四个面向进行认识。同时,根据康德的美学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量、质、关系与模态四个方面作更进一步的具体规定。这种综合探索意识,必将给现代中国美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浅谈美学与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也不断发生着变化。美学从哲学脱离之后,在人类生活、工作等多方面都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影响,而美学的发展也同样受到社会文化、艺术、政治、经济等多方因素的反作用。美学从产生就一直不断影响着人这一个体。而且,美学发展到今天形成了多个分支,并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影响人类对于美、对于世界、对于自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视环境美学为"应用门类美学"是对环境美学的最大误读。这一界定误解了环境美学所说"环境",也误解了环境美学家所说的"应用美学"。环境美学所说的"环境",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在我们之"外"的环境,而是我们始终置身于其"中"的环境;并非二元论意义上的环境,而是整体论意义上的环境。环境美学所说的应用美学,并非既定美学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而是美学应转换其学术品格意义上的应用。环境美学不仅仅是从美学的角度观照环境问题,而且更是从环境的角度来反思美学。  相似文献   

10.
美学主要从审美活动、审美价值与审美理想三个层面为美育提供了理论支撑,美育也由此从美学维度获得了学科的基本规定性。但美学向美育的理论转化,一直缺乏稳定有效的对接范式。加之美学研究转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二者之间便产生了错位,从而致使美育因缺乏美学的有效支撑而陷入理论狭隘、僵化与匮乏的困境,最终暴露出美学与美育之间理论对接研究的缺失。而当代美学转型的新发展,在理论层面又为美育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1.
儒家制度美学是一种以审美制度建构为关注核心、以审美功利主义为基调的美学视野。孔子依据仁学重构了具有审美乌托邦性质的礼乐文明,其中文艺审美具有根源性质。孟子进而从内在人性层面与外在国家政治层面,为儒家的审美乌托邦提供论证。荀子则以礼法一体的思路,使儒家制度美学具备了从知识话语向意识形态转化的可能。儒家审美乌托邦的实质是对周代礼乐文明的文化改制,儒家制度美学的实质即关于这一文化改制的思想布局与话语表达,是为实现儒家向往的好政治而对审美生活所做的规划。儒家制度美学有力地建构了古代中国审美文化图景,然而儒家思想的内在症结决定了审美乌托邦只能是一个关于政治、文化与审美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主要围绕"转型期美学理论建构"这一总问题域而展开。其中,涉及的重要议题有:美学研究理论范式转换、实践美学论争、后主体性美学、主体间性美学、身体美学、审美现代性、艺术终结与生活美学等相关问题。本文认为,经多年探索研究的积淀与集结,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已迁跃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一方面,诸多长期论争的问题得以沉淀总结,使问题的探讨已经完成从论战的理论状态向反思的理论状态的转换,预示着美学基本理论建构业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诸多新的美学视域的开启,使当代研究已经开始了从传统理论范式到当代理论范式的转向,预示着美学基本理论将拥有面向未来的敞开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照面——美学对大众文化的三种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的崛起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当代美学从不同理论视阈出发,做出肯定、否定、或是兼而有之的综合,演绎现代性美学和后现代性美学的双重变奏。阿多诺为代表的否定性美学,坚守传统的贵族精神,从精英主义的立场出发,批判大众文化,不仅维护古典艺术的高雅地位,也为现代主义艺术提供美学上的论证。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立足平民的立场,为大众文化辩护,具有后现代主义的特质。姚斯的接受美学调和二者的对立,克服二者的片面性,执两用中,在交往的基础上论证了当代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国美学:“天人合一”的大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美学是一种更重视概念和逻辑体系的比较狭窄的"小美学",其作为知识论的极端形态则是"见科学不见人"的一套概念的或知识的"体系"。而传统中国美学则是生存论意义的美学,是相对诗化的、象征的和具有"人与天齐"的大口径、大边界、大尺度的"大美学",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美学本身,是更地道更正宗的美学。从"人天齐一"的人类追求自由、超越的本性来看,传统中国美学更接近"美学"的本质。因此,世界美学家族中的正庶秩序需要重新调整,或者至少应该做到中西方美学"二美并尊"和"平等交辉",美学无疑应该走出"欧洲中心论"的狭隘观念。  相似文献   

15.
当代应用美学作为学科形态和实践产品是西方消费社会的产物。西方消费社会高度发达的消费文化促成了西方美学由理论向应用的快速转化。我国美学界吸收借鉴了西方应用美学研究的积极成果,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推进了我国当代应用美学的发展,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学科定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推进我国当代应用美学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美学是人性美学,马克思的美学是实践美学。从席勒的人性美学到马克思的实践美学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席勒是从人性的异化问题出发考虑美学问题的,他要用美和艺术及其审美教育来恢复古代希腊的人性的完整。马克思是从劳动的异化问题出发来考虑美学问题的,他要通过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的实践消除劳动的异化,实现私有制的扬弃和共产主义社会。二者实质上都是要从人性和人的改造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不过,马克思走的是一条现实的可行的道路,而席勒走的是一条乌托邦的道路,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继承关系,同时马克思以实践唯物主义改造了席勒的历史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在席勒美学直接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意识形态美学、人学美学。  相似文献   

17.
人口美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城邦国家人口规模及其构成的设想,到马克思的“人也要按美的规律采建构”的观点,以及之后出现的各种适度人口理论,都蕴涵着人口美学的思想和原则。事实上,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自古以来,就在不同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优生优育的人口美学实践活动。因而研究人口美学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人口美学理论(包括古代人口美学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口美学思想、各种适度人口理论),二是人口美学实践(主要包括人口优化系统工程、计划生育美学、人口与市场经济的美学分析和预测等)。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美学的开创者,他对美学的研究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精髓,另一方面也吸收了西方美学的先进成果,在中国美学从古典向近代转换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目前,对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评价式的,这种研究基本上属于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百年的中国现代美学史 ,建构了一个以西方话语为支配地位的美学“大厦” ,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美学话语几近凋零。本文从中国现代美学建立的基础以及中国传统美学自身弱点 ,分析了中国美学话语失落的基本原因 ,希望以此探索重建中国美学话语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的美学沉思——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如何推动美学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建立适应于新时代要求和新形势发展的中国现代美学,是美学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重要课题。面对全球文化不断趋向对话、交流、融合的大势,站在中国文化发展新起点上,深刻总结、反思中国美学百年学术历程,积极谋划中国美学研究的未来前景,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