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东润自传》是朱东润80高龄时创作的一部自传。该自传所包含的时间跨度长达80年,结构较完整。在叙事上具有异常丰富的历史事实,分量很重的传记事实,个性鲜明的自传事实。历史事实、传记事实、自传事实三要素既各自丰满,又水乳交融。  相似文献   

2.
《布里尔小姐》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经典作品之一。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一些生活片段和瞬间的展示,而这些片段往往被曼斯菲尔德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小说中顿悟时刻也是小说的精华,不仅唤起读者对人物的同情,而且映射出自己内心的那些相似的孤独与悲哀。固定式内聚焦第一人称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旁观者交替使用表现人物意识的心灵顿悟,避免了叙事承担者不在场的叙事困难,犹如一台广角摄像机,让读者全方位去了解并且感受到布里尔小姐晚年孤独、悲惨、凄凉、没有归属感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4.
美国作家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宠儿》讲述了南方重建时期,已成为自由人的黑奴重建自我身份的故事。黑人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重要文化密码——“召唤应答”,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召唤应答",踏上了一条回归自我,捍卫黑人主体性和尊严的道路;而小说作者则借助于同样的文化密码,开始了她回归非洲传统文化的征程。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在叙事技巧上,我们都可以从《宠儿》中看到莫里森与黑人本土文化的契合点,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植入了她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5.
作者署名为“洛桑然巴”的作品《第三只眼睛》曾被西方人视为了解西藏的权威性著作。但是这部“西藏喇嘛的自传”因作者虚构的藏人身份导致其“事实的真实”基础被拆解,但在另一方面,这部作品“叙述的真实”却往往使读者落入“事实的真实”的陷阱,其深层原因就在于这部作品虚构的神秘的西藏形象切合了西方社会对西藏的集体想象。  相似文献   

6.
《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是一部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与美的道德真谛,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但自它问世以来,人们也同样觉得其美中不足,存在种种缺陷。1.内容方面的缺失和谬误;2.语气上的虚伪;3.结构方面的混乱;4、写作风格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摘要(Abstract):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以短篇小说在现代主义运动中独树一帜,但其名作《布里尔小姐》在国内学术界所受关注尚显不足。学界通常将目光放在现代主义小说的文类边界之内,探究该小说的相应内涵。与之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小说植根于既有传统和现实土壤,一方面继承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借鉴同时代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手法,因而映现出明显的诗歌特性,即戏剧性、抒情性以及聚合性。诗性特征是曼氏小说艺术的一大特色,亦是她为现代主义小说革新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学作家许钦文写于1934年的《钦文自传》,其在叙事方式上带有先锋性质的艺术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用逆时序回溯的反编年体结构使对象陌生化,冲击传统传记接受的阅读惰性;二是把创造文本间的互文关系当成自我赋形的特殊手法,通过主文本与互文本的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拓展自传的表现空间;三是把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自传文本的注脚,通过叙述空白召唤积极接受,实现还原特定历史情景的功能。这些充满叙事张力的传记写作新尝试,在诞生初期的中国现代自传文学格局中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短篇小说《莫斯小姐的一天》是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名作,作者对人物传神的刻画使得文章大放异彩。这篇小说的一个写作特色是大量直接引用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就此特点从叙事学的两个表现手法来探讨分析该篇小说,以期展现曼斯菲尔德在这篇小说中的独特写作艺术。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其中的民俗描写贯穿全书、包罗万象。《红楼梦》的两个全译本对其中的民俗翻译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直译方法,其目的除了要尽力保持原作的风貌,还要在完成语义交际的基础上,设置空白和未定性,召唤读者连接空缺、完成文本、理解和开掘文本的意义。从而一方面创造出超越读者“期待视野”的作品,另一方面使读者在建构文本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拓展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叙述学和接受学的相关理论,对简·奥斯丁的《爱玛》的叙事策略和读者的解读过程进行了评析,探讨了作品中聚焦的运用、转换与含混对深化主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韦斯特的《孤心小姐》通过大量充满暴力和黑色幽默的语言精准地描绘了破败的社会和人物的精神困境。这篇小说受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却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国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也处于匮乏状态,其研究视角集中在讽刺艺术、存在主义、异化主题等方面。文章从大众文化角度探讨这部作品中的大众文化现象以及其一对人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涛的小说《西行记》是他继诗歌和散文创作之外的又一收获,其个人化的文革书写,向我们展示了另一个周涛。这部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时代为经,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为纬,充分展现了青年人在时代之殇下对自我人生之路的探索,诠释了青春的意义。大体而言,主人公对自我和外界、理想与现实困境的突围,体现在根的追寻、生命的自省以及自我人生理想的坚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富兰克林自传》通过不同的话语叙述对自我进行了书写,建构了三种不同的身份:从印刷工走向了公益人,最后以国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富兰克林完成了从个人身份向民族身份的转变。富兰克林的身份在自我与他者的矛盾冲突中获得了理想的平衡,在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在说话人与听众的潜在交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示。他的多重身份不仅反映了特定时代中自我的觉醒,代表着个人的成功,也注入了全新的启蒙思想,它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身份、一个国家的身份、一个时代的身份。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召唤性——小说《宠儿》写作艺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接受之维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文本中的空间形式、双重情节结构的巧妙整合、叙述语言的含蓄多义、艺术形象的丰富多变共四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透析了这部小说无限深邃和宽广的内蕴和巨大的召唤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经典的语言特征,往往可以从解释的角度进行更为深入的观察。《论语》的词义结构、句法修辞具有召唤特征,是创造性解释的语言根据,它能激发诱导解释者进行创造性填充和想象性连接。  相似文献   

17.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幼浸淫清教思想,笃信德行教化之功。他创立了全面、系统的道德体系,却不愿直面自己的宗教信仰;尽管他对上帝虔诚之至,但却以独特伦理说教代替了宗教教义的直接阐发;他对《圣经》教义缺乏热情,却又处处维护其神圣。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宗教信仰具有两面性:表面上是个自然神论者,内心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自传》通过三种叙事策略巧妙回避了这种双重宗教观。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结既源于《自传》创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其实用主义处事之道的侧面体现。  相似文献   

18.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穆丽尔.斯帕克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的小说之一,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斯帕克创作的高峰期,《布罗迪小姐的青春》很明显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潮流的影响。结合文本,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英国小说家艾丽丝·默多克的代表作《黑王子》是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小说,从多个层面探讨了生活的本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包括情节、引喻、叙事策略以及结构安排等构成了小说的召唤结构,共同作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使读者能够自觉地建构小说的意义,对其哲学内涵作出反应。  相似文献   

20.
借助跨文本性理论模型分析《喜剧之王》,提取植入主文本中的三重互文本,由此可揭示自传幻觉的生产机制。影片通过破除叙事严密性,不断强化演员形象以叠化主人公形象,有效地使观众将影片主人公混同于其个人实际经历。通过挖掘尹天仇与周星驰行为逻辑的不一致性,证明周星驰自传在影片中实际上处于缺席状态。与他前后几部影片相对照,自传幻觉不过是贯穿周星驰后期电影的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