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呈现。江户时期,形式完备、内容丰富的明清白话小说大量传入日本,给日本文坛带来一抹新气象。他们通过“翻案”明清白话小说,创造出崭新的小说形式——“读本”。“读本小说”的诞生促进了日本近世小说创作的进步和繁荣。本文以曲亭马琴的《南总里间八犬传》为例,分析明清白话小说对江户“读本小说”的影响,为认识中国古代小说对日本江户时期小说发展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意境小说的品格,不仅确立了它作为古典文学的巅峰地位,也对现当代白话小说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现当代意境小说,均直接或间接受到《红楼梦》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楼梦》堪称是中国意境小说的鼻祖。  相似文献   

3.
1914年发表在《中华小说界》的《小说丛话》,是一篇展现中国近现代小说观念转变过程的重要理论文章。本文首先指出,这篇被认为是由历史学家吕思勉所撰的文章,大量参考了日本明治时期太田善男的《文学概论》。吕思勉的目的,是以此矫正晚清流行的小说实用论,以及建立中国小说是为美术的观念。论文最末指出,《小说丛话》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篇以西方novel、romance概念带出现代中国小说观念中"长篇小说"及"短篇小说"的出处。  相似文献   

4.
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或陈衡哲的《一日》推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均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其实,《盛京时报》刊发的《幻想之妖》《红颜泪》《新教子》等长期被忽视的作品,正是具有现代小说明显特征的短篇白话小说。因此,虽不敢也无意妄断"第一篇"桂冠的归属,但却认为这些篇什的文学史意义理应得到符合文学革命实绩的确认。  相似文献   

5.
《白话小说语言词典》是一部高质量的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词典,但也存在着一些疏误。本文就其中若干条目释义、立目等问题提出商榷,希望对该词典的修订和白话小说语言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狂人日记》的主旨是揭露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家族制度和礼教是"人吃人"风气产生的重要根源。狂人是一个妄想性偏执狂,正好充当这篇寓言式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7.
沈云霞 《南都学坛》2009,29(3):47-49
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里,《鼓掌绝尘》占据着某种源头的特殊位置。它既是继《金瓶梅》之后对世情小说的新发展,又是古代白话小说由短篇向中篇过渡的重要一环,开创了中篇小说的新体制。尤其重要的是,《鼓掌绝尘》开创了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之风气,在创作思想、创作模式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后世的世情小说、讽刺谴责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些都应当在小说发展史上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8.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近代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昭示着一种新的话语权的形成。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是他启蒙民众、变革图强的政治需要。《新小说》用浅易的文言甚至白话刊行的小说、戏曲、歌谣等,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对小说传统观念的改变具有首倡之功,促成小说从"小道"变为"大道",对晚清小说走向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同时,《新小说》占领舆论制高点,在中国近代传媒阵地有效开展救亡和启蒙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话侠义小说与白话公案小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源头始于南宋话本体公案小说,当时数量很少,仅有《青面兽》、《花和尚》等几篇。明代时白话侠义小说有10多篇,清代时借以清官断案为中心的公案小说、白话侠义小说获得新的结构形式,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通过搜集并排比罗列渗透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有关《西游记》的资料,从再生与重构、典型化和生活化、寓意化、民俗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这些资料的文化价值,认为这些资料不仅对研究《西游记》的传播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民俗和民族文化亦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2.
《谭海》是日本明治时代作家依田百川的代表作,是一部汉语文言笔记小说,与菊池三溪的《本朝虞初新志》并称日本汉文小说的双璧。《谭海》在创作上明显受到中国史传文学的影响,风格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相似。其文笔简约精粹,延袭了魏晋小说的质朴风格,并从《阅微草堂笔记》、《子不语》等书中直接汲取了艺术养料。《谭海》是一部志人小说,虽然是遗闻轶事,但是作者特别强调实录的精神,我们也借此可以了解日本近古以来的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八年五月,作者第一次署名“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说:“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其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狂人日记》的主旨不在于写下层人物之受迫害,而是要借着主人公之口抨击几千年封建宗法制度和礼教,所以,这篇小说具有巨大的批判力量,起到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之作用。当时在《新青年》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收录其陆续写于1918-1922年间的白话小说15篇及《自序》,内文本一篇一个新样式。本文着力于文本风景鉴赏,延长副文本线,即每篇小说发表、结集出版的传播途径、手稿等物态遗存,并结合鲁迅自述,再现其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交予公众并成为伟大开端的历史样貌。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与中国小说起源的关系密切,"小说"和"小言"等小说概念出自《庄子》,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精神的"志怪"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含有《山海经》"奇说"式的小说内容,这些使《庄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小说》、《志怪》为名的第一批小说专著,是《庄子》对中国小说起源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从出土的先秦小说可看到《庄子》小说内容的历史背景,也显现出《庄子》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国小说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自宋之后,就有文言、白话两条线索交互发展,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因文言小说诞生与发展在先,故白话小说多受其影响。本文尝试以冯梦龙"三言"中的两篇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为例,来探究"三言"对同题材文言旧本的借鉴与改编。  相似文献   

18.
宋代小说中包含大量的诗词元素,以《碾玉观音》和《王幼玉记》为例,无论是白话小说还是文言小说,其对推动叙事节奏发展和增强艺术感染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小说为底本的说话艺术中,这些诗词元素正是以"唱"的方式来表现,呈现出回环往复的音乐化趋向,它们极大地提高了"说话"艺术以及话本小说的整体艺术表现力。随着小说由口头向案头的转变,其中的音乐化元素的功能与形态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形成宋代小说韵散相兼的结构和深富节奏感的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追溯小说的源头,先秦诸子对小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庄子》对小说的影响尤为明显。《庄子》对小说的影响,首先是它最先提出了"小说"的概念和对"小说"为"小道"的学理定位,并且提出了"齐谐"、"志怪"等对中国文言小说影响深远的概念与内涵;其次是它的寓言精神对中国古代小说从结构层面到精神状态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代女作家须一瓜的中篇小说《义薄云天》主题是民众对见义勇为英雄的冷漠和伤害这个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男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博爱与奉献精神使小说升华,其各个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表明"干预生活"小说在当代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