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蒙古》月刊是面对日本侵略、民族危难,蒙、汉学人于1933年“百灵庙大会”之后,筹备创办的月刊杂志,宗旨是:剖析蒙古问题之实情,介绍国内外对于蒙古问题之研究,宣达中央处理蒙政之方案,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蒙古之真相,促成汉蒙民族之团结,以共致力于解放运动。《新蒙古》月刊以刊登有关内蒙古问题的文章为主,间或也刊载了不少与外蒙古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是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外蒙古问题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外蒙古现代民族戏剧文学是从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后生成并发展起来的,第一部革命剧是S.宝音尼木和1922年创作的历史剧《三多办事大臣》。外蒙古“国立中央剧院”于1931年建成,诞生了第一批剧作家和专业演员,从此蒙古民族戏剧文学步入新的发展轨道。从20年代外蒙古的戏剧艺术中能够看到中国传统舞台艺术的影响,这对深入研究和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蒙古文戏剧文学及相互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多元文化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新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新疆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传统、表现特征、发展面貌和文化特质,由此构成了多形态、多层次、多结构的多元文化形态。该文从新疆的地理位置、政治管理、民族迁徙、民族特性等方面对新疆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外国传教士在新疆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创办了一些文化教育事业和医药事业,以此作为促进传教事业发展的助推剂。虽然传教士创办文教医药事业的目的是借以促进传教事业的发展.但在客观上也对新疆地区文教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外蒙古”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初。外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国际国内的环境不同,外蒙古曾经历了三次“独立”:1911年11月30日第一次;1921年7月第二次;1945年10月第三次。三次情况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在整个民国时期,新疆先后处于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以及国民党政府统治之下。在这一段时期内,历任统治者均在新疆推行了屯垦政策,只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
1884年新疆建省,促进了新疆社会发展,使近代新疆社会变迁达到了顶峰。收复新疆失地、经济实力增强以及讨论和制定建省方案,为新疆社会变迁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新疆社会变迁构建了全新的组织体系。通过建省,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有效治理,废除腐朽落后的伯克制,在边疆民族地区慎选官吏,改变了分而治之的民族隔离制度,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制度开始走上近代化轨道,增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抵御外敌入侵,巩固西北边防。  相似文献   

8.
曾景忠  梁之彦 《社区》2008,(5):50-51
民国三十四年二月,美国因为要苏联参战,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与史大林订了雅尔达协定。我们当时为着要打退压境的强敌——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据雅尔达协定,和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中苏条约。在谈判的时候,美国方面有人主张:“要结束战争,必须苏联参加,要苏联参加,他当然要提出对他有利的条件,等到他提出之后,中国政府应该考虑给他好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近代新疆石油工业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性考察,揭示了其发展状况和特点是规模狭小、产量很低、技术落后、发展缓慢,经历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兴衰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锦棠是新疆近代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率军收复新疆失地 ;力主新疆建省 ,废除维吾尔族腐朽落后的伯克制 ;轻徭薄赋 ,移民实边 ;在新疆广设义塾 ,对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教育。他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对近代新疆的开发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基督教逐步从中国沿海传播到新疆,这与基督教全球化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人口迁徙、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暂时安定的社会环境不无关系。然而新疆浓厚的伊斯兰教传统、交通的闭塞、传教士的不光彩角色以及20世纪30年代新疆社会的动荡不安最终导致基督教传教失败。只有综合分析政治、地理和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才能对近代基督教传入新疆及传教失败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苏俄红军在未得中国政府同意下,以追剿旧俄白军之名,自1918年起,先后大批侵入和占领中国外蒙古,拒不撤出。苏军在外蒙古扶持蒙古人民革命党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政府通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乾隆以来的经营开发,为南北疆中心城市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而清末建省的制度性变革,主导了近代南北疆中心城市的确立,民国时期虽军阀割据,但南北疆中心城市却因地理、军事、政治、交通、商贸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经历了百余年的时空演变。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近代以来的新疆危机,修筑内地联系新疆的铁路成为客观需要,自晚清迄新中国成立前,包括孙中山在内仁人志士们提出了种种方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近代政府在修建新疆铁路问题上也有所努力,但由于国势衰微和热衷于内战,最终使这一重要的边疆交通近代化措施未能实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包括铁路在内的新疆现代化建设才取得了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疆察哈尔蒙古卫拉特化的过程及其原因。提出原属东蒙古的察哈尔蒙古,迁驻新疆后,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逐渐成为卫拉特蒙古的一部分,从而形成了新的卫拉特四部。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新疆蒙古族人口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蒙古族人口在自然增长、机械增长及民族成分更改的影响下,平均增长速度高,年龄构成轻,年龄中位数偏低,尚属典型的年轻增加型。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幅度大,但低年龄人口的文盲率有所回升。人口产业构成不平衡。人口初婚年龄偏高,婚姻结构欠稳定。生育水平高。人口死亡模式呈U型。  相似文献   

17.
成立于1935年1月5日的新疆蒙古文化促进会(简称蒙文会),是一个群众性文化团体。蒙文总会下设执行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和基金委员会,并在三个委员会的基础上,推选出常务委员会。从总会到各地分会,其资金主要靠蒙古各部落的捐款和王公贵族的个人捐助,省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但是补助很少。蒙文会对新疆的民族文化教育发挥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之地,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主要开始于近代。对于基督教在新疆的传播、发展状况,很多学者都做过专门的研究。主要从基督教传入新疆的时间、传教士在新疆的活动、目前基督教在新疆的分布以及传播等三个方面对以往学者的研究加以梳理,以期对未来的新疆基督教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参阅大量的汉、蒙、藏文文献史料,以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论述明末清初新疆蒙古藏传佛教的情况。其中详细叙述藏传佛教在新疆卫拉特蒙古传播发展之进程。同时也阐述新疆卫拉特蒙古联盟围绕藏传佛教格鲁派而在青藏高原展开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制度是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统治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标志,新疆建省的原因一方面是在外来的冲击下,清帝国在向近代国家的转型过程中,对边疆地区所实施的制度的建构;另一方面是新疆自身所具有的因素,包括长期和较为完备的理论准备,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所持续执行的一体化政策,军府制的不足及当地上层势力的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