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论文拟在美国多元文化思潮崛起的背景下,以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为例,讨论少数族裔小说的一个共同主题,即在一个异质文化环境里,少数族裔所面临的双重困惑—生存困惑与文化困惑。  相似文献   

2.
莫欣·哈米德的《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以“9 ·11”事件给东方文化背景下的精英人群带来的创伤为切入点,考量了该事件在后殖民时代给东方族裔造成的文化身份影响与焦虑;从后殖民视角的东方主义、文化身份两个方面对作品中关注的东西方文化走向与融合问题进行后“9·11”反思,提出美国反恐战争陷入“越反越恐”的根源在于东西方的文化对峙,摈弃“文化霸权”、加强对话、促进交流是小说所表达的真诚主旨.  相似文献   

3.
英国黑人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其作品中一直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境况。《白牙》是史密斯关注第三世界女性移民的典型范例。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民族、肤色、出生地和宗教信仰增加了她们在白人主流社会建构种族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困难程度。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研究《白牙》,探讨第三世界少数族裔女性移民在西方主流社会的文化身份重建主题,揭示史密斯对多元文化和谐社会的提倡。  相似文献   

4.
J·K·罗琳的新作《偶发空缺》反映了英国当下少数族裔的生存现状。基于伦理学的视野,通过对从地女孩克里斯塔尔悲剧故事的分析,透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貌似公平友爱的社会福利制度下,中产阶级谋求话语权而排斥少数族裔以及少数族裔为身份、尊严而苦苦挣扎的现状,以期引起读者的深思。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拟在美国多元文化思潮崛起的背景下,以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 为例,讨论少数族裔小说的一个共同主题,即在一个异质文化环境里,少数族裔所面临的双重困惑--生存困惑与文化困惑.  相似文献   

6.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一种在特定的异质文化环境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少数族裔女性作家将边缘写作视为一种创作状态,从自身经验出发描写少数族裔女性的生命历程;从族裔身份出发,书写族裔女性的文化身份.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糅合了族裔女性意识和女性特有的生理、心理体验,继承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承载着美国异域文化经验,成为美国文化与文学中一种独有的美学奇观.  相似文献   

7.
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聚焦少数族裔主人公青少年时期的迷茫、顿悟与成长,以身份政治、性别问题、少数族裔文化等内容为核心,是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形势演变和少数族裔作家离散身份凸显,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成长小说呈现新特征,在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及成长主题等方面发生关键变化:小说时空叙事外延扩大;主人公自愈能力增强,成人仪式更具隐喻和族裔特色;成长主题更具民族性、时代性和社会教化意义。这些新特征,对理解美国少数族裔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肯定性行动"实施后得到快速发展,但是以高等教育公平为目标的相关政策,也带来了对非少数族裔学生的"逆向歧视"等问题,加之当前少数族裔学生高辍学率、高贷款率、低就业率等现状,共同汇聚成了特朗普政府改革高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动力。改革内容包括取消少数族裔入学优惠政策、改革学生资助体系、强化职业导向、维护白人主流文化等,预计将对美国少数族裔高等教育产生广泛且复杂的潜在影响:社会层面,降低社会流动性,造成阶层固化;学校层面,使得美国高校日益趋同,冲击多样性文化生态;个体层面,增加少数族裔学生获得资助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讨论了美国少数族裔文化的商品化问题。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现代文化整体都面临商品化的挑战,少数族裔文化商品化的问题在于商品审美化的潜在过程遮盖了民族间的不平等关系。物质形态是少数族裔从属于主流文化的形态,但同时也是少数族裔或者族裔认同和文化反抗的基础。在美国民主政治和自由市场制度之下,族裔个体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的自由,但作为商品消费主体的选择自由又以“去地域化”、“去民族化”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以华裔美国文学为例,在现代多民族国家如美国社会之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少数族裔———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复杂新变。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主导之下的文化多元主义并没有为少数族裔文化的保留和发展提供合适的空间,族裔文化共同体传播的乏力和美国个体主义的流行,使得少数族裔文化在开放时代迅速零碎化、民俗化、边缘化,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华裔文化民族主义理想伸张艰难。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涵盖非裔、西语裔和印第安裔女性成长小说等不同类型。当前国内外对美国当代少数族裔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其内涵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文章通过对三部代表性作品即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和莱斯利·马蒙·西尔克的《黄女人》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该类型小说的深刻内涵,旨在把握当代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成长过程中的一般性特征,并发掘其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移动性为突出特征的全球化浪潮中产生多种形态的"文化位移",给少数族裔和弱势群体的主体性建构和文化身份认同带来新的影响;如何进行策略性的"文化置位",有效协商社会空间,成为构建可行身份的重要话题。托妮·莫里森以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为背景的小说《爵士乐》,描写了在都市化进程中遭受地理与文化位移的美国黑人移民寻找新身份的历程。小说文本中处处体现的具有即兴创作特点、挪用特征和混杂化性质的爵士乐话语和爵士乐美学,成为美国黑人在新的放逐地进行策略性"文化置位"的喻写。  相似文献   

13.
《砖巷》是英国孟加拉裔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该作品使阿里一炮走红而且为她赢得了多个奖项。运用"第三空间"理论来解读该作品中查努、卡里姆和纳兹尼恩对"回家"的不同理解,认为,"第三空间"理论为少数族裔找寻并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指出了该理论在少数族裔找寻并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恐怖分子》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依托9·11恐怖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所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推理分析作者厄普代克创作的真实动机和意义,一步步揭示小说中"魔鬼"意象的真实身份,指出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才是美国恐怖主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皮奎特·托纳瑞,一个身患骨核病,身份被边缘化了的梅蒂族女孩;潜水鸟,一种在加拿大濒临灭绝的水禽,它的哀鸣诉说着由皮奎特所代表的少数族裔——梅蒂族在被置于“他者”处境下对身份的诉求,对话语权的抗争。本文从后殖民身份角度入手,来解读富含符号意义的潜水鸟所代表的边缘化少数族裔尴尬的身份困境,少数族裔在失语情况下对文化身份的争取,即便这样少数族裔也终难以逃脱被主流文化同化和湮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逃离与复归:《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移民社区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当代族裔文学经典之作,小说《芒果街上的小屋》为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赢得国际声誉。小说从小女孩的视角书写芒果街的移民生活,尤其是社区中少数族裔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呈现美国社会少数族裔社区的困境。凭着写作天赋,作家成功走出移民社区的压抑空间,但是她对移民社区的精神复归与书写饱含伦理关怀与责任意识。通过移民社区生活经历的书写,她试图诊断族裔社区的症结,探讨移民社区空间的潜能与空间重构的可能性。这一书写策略为实现移民社区少数族裔女性的空间诉求提供参考方案,也将启示美国其他少数族裔文学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少数族裔青少年在成长中面临的困境和困惑,选取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长篇小说《拉拉的褐色披肩》为研究对象,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以文化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对小说主人公少女拉拉的成长进行解读,揭示少数族裔女性在成长中遭遇的性别身份、民族身份、文化身份多种身份危机,探析社会边缘人物在困境中塑造自我、提升自我的路径。通过分析拉拉的性别身份与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表明文化差异可以从冲突走向共生,通过消解对立面达到统一不一定是最佳途径,在爱和理解中也可以实现文化共荣。  相似文献   

18.
移民与美国族裔文化研究的新视角──读黄兆群《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戴超武,韩宇,张爱民美国对移民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成果不是很多,近年来才有较大发展。在我国,美国移民及族裔史的研究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仅有少数研究成果面世。1994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9.
一些学者把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称为"多元文化外交政策",意在表明随着美国少数族裔群体力量的上升,形成各种利益集团,少数族裔在美国政府制定外交政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少数族裔利益集团所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美国少数族裔所衍生的跨国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少数族裔与美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与母国之间的互动以及美国与少数族裔母国之间的互动。少数族裔、美国和少数族裔母国三方根据自身不同时段的利益诉求在美国国家安全、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形成不同的关系网络和互动结果。从学理上来说,少数族裔与美国国家安全互动关系的解释框架以及美国少数族裔人口变化的国际政治衍生后果是未来研究的重点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