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王尔德的其它剧本如《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理想的丈夫》、《名叫埃纳斯特的重要性》等相比,以法文写成的剧本《莎乐美》显得极为与众不同。它更像一首抒情诗,其戏剧特征几乎被淡化到了极限。以下就该剧本的几个主要戏剧要素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大量针对喜剧剧本的语用学研究从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等方面对其幽默性进行解释。从语用预设角度探究其幽默性的研究反而较少。本文重新考查了语用预设的特征,并以此出发,从说话人、听话人两方面就《说相声》语言幽默性展开详尽解读,试图找到触发其语言幽默的语用预设因素。分析发现,因可取消性而致人物认知冲突并因此触发幽默乃《说相声》语言幽默性的主要构建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的<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是"封闭式戏剧"的典范.王尔德善于营造一种态势,营造一种充满反讽的情景,使置身其中的当事人出现了诸多角色换位、感情对移等现象,并通过对扇子的天才选用、安排和驱遣,完成了一个明净、整饬、精巧、集中而典雅的创造,美的创造.这与哥尔多尼的<扇子>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适成某种有意味的对比.  相似文献   

4.
语用预设根据言语和语境可分为规约性预设和非规约性预设。小说交际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和描述性语言实现。在小说中,规约性预设主要由人物语言触发,而非规约性语言主要由叙述性语言触发。本文从语用预设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人物语言和叙述性语言,揭示了欧.亨利娴熟的预设使用技巧对其作品"欧.亨利式结尾"的贡献及其对读者成功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尔德是英国著名的唯美主义作家,我们对他并不陌生。早在一九○九年,他的童话《快乐王子》就被周作人先生译介过来。三十年代,他的戏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曾风靡中国舞台。此后,他的小说、诗歌、论文等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然而,我们对王尔德的研究并不全面,也欠深入,以致在他的出生年代这个问题上都尚存错误。 王尔德生于何年?在目前所见到的中文资料中有二种说法。一说是一八五四年,  相似文献   

6.
“上海戏剧协社”成立于1921年,主要成员是应云卫、谷剑尘.后因有洪深、欧阳予倩的参加,使该剧社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注重舞台实践的社团,到1930年总共公演了15次.“上海戏剧协社”对中国现代话剧最大的贡献是在洪深的努力下建立了导表演制,是中国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1924年4月,上演洪深根据英国戏剧家王尔德《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译并由他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时,“布景务求象真,灯光务求调和,对话表情,不嫌其细.用硬片做布景,真窗真门,台上有屋顶等等,在当时  相似文献   

7.
语用预设在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中应用广泛。以央视国际频道《高端访问》中的访谈话语为语料,通过分析发现: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人物访谈这种会话模式中具备双重性、主观性、共识性等特点,产生的语用效果包括:营造融洽气氛、促使话题深入、实现话轮流畅及提高问话效率。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语用预设在受众认知接受心理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自以为真”的主观预设促使话题深入和拓展,满足了观众的认知心理;共识性的预设易于激起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共鸣,满足了受众的心理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是相对于语义预设而言,从语用的角度对话语的预设进行分析.就交际过程而言语用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就其本身而言则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利用语用预设的这三个特性于文学创作中,可以制造笑料,传达潜在信,揭示人物深层心理,营造矛盾冲突,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用预设是一种重要的语用推论,其所具有的多重意义和价值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以情景喜剧《老友记》中隐喻话语为语料,分析了隐喻话语中的语用预设信息的获取、语用预设的特征以及语用预设在隐喻话语中的功能;阐述了语用预设是如何保证含有隐喻话语的交际顺利进行;探讨了语用预设是如何参与隐喻话语含意的推导并产生歧义、幽默等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海明威的作品《雨中猫》进行文本分析。语用预设就其本身而言则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文本多处显示海明威巧妙运用语用预设的特性,从而令其文本言简意赅且语用预设对“冰山”风格的凝练、简约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在长篇小说《白鲸》中充分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创造了小说的永恒魅力和超时空的文学价值。文章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从语用预设的语境多维性、隐蔽性、文化性和语用预设量的角度,分别对白鲸、裴考德号、船长亚哈伯和航海本身四个方面的象征意义进行探索性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语用预设理论对文学语言中象征意义的建构和阐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语用预设策略作为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常有运用。文章主要论述了语用预设的经济性、衔接性、戏剧性及多维性,并分析证明了预设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作品中人物巧妙交谈、言外之意、技巧地传递信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用预设相对于语义预设而言,是一种动态的、复杂的语言现象,同时,它在文学语篇的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语用预设的研究成果,以小说《土生子》为例,分析和探讨语用预设在文学语篇中所实现的语篇经济功能、衔接组织功能和增强戏剧性功能,以期使该小说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并加深读者对小说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动态的、不稳定的、复杂的语言现象 ,语用预设策略在文学作品中常有运用。作者常利用语用预设的多维性、主观性和隐蔽性帮助作品中人物巧妙交谈、理解言外之意、技巧地传递信息 ,帮助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中叶以来脱口秀节目逐渐被大众接受并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艾伦秀》是美国最受欢迎的脱口秀节目之一.预设是语言学,特别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领域,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功用,预设经常被大量应用于脱口秀节目中.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脱口秀节目的语言运用,指出了四种语用预设在脱口秀中的应用和语用预设在脱口秀中的功能,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脱口秀语言.  相似文献   

16.
浅谈语用预设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语用预设的分类研究,在国内是个薄弱环节,成果甚少。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语用预设作出不同的分类:根据其是否与实际相符,可分为真实语用预设与虚假语用预设;根据其在认知过程中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典型语用预设和非典型语用预设;根据话语"恰当性条件"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和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根据发话人对所构预设的确定情况不同,可分为确定性语用预设和不确定性语用预设;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句子语用预设和语篇语用预设;根据交际角色不同,可分为发话人语用预设和受话人语用预设。对语用预设的分类,是预设理论自身建设的需要。对语用预设作出多视角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明确这一概念的外延,而且有助于明确其内涵,有助于深化对预设本质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用现象的预设,在文学语篇的建构和解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学作者/文本和读者也处于交互式话语交流过程中。通常这种文学交流的预设具体表现为文类规约。文学话语比其他话语类型有更大的语用灵活度,可以更自由地采用或摆脱相关预设。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作者遵守或故意违反预设的不同效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小说《福特执政回忆录》。  相似文献   

19.
简析语用预设对语篇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用预设是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作为内在化、知识化的背景知识 ,语用预设是语言交际时 ,特别是跨文化交际时 ,语用者话语的前提和出发点 ,是交际双方共享的 (mutuallyshared) ,并在交际过程中共显的 (mutuallymanifested)无需断言的前提。这种前提受到交际者文化背景的制约 ,并有着较强的文体效果 ,使语言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语境和劝说者的意图有密切关系,预设理论为研究劝说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语用预设在构建劝说语篇和增强劝说力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劝说者利用人品预设、过程预设、内容预设和文化预设建立特定的话语假设,实现预设的劝说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