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话不全讲     
前些时.温家宝总理看望季羡林,温总理说:我喜欢看你的文章。讲的都是真心话……季老则说:“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 “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好理解,这也是做一个诚实人的起码要求.但为什么又要“真话不全讲”呢?既然是真话.为什么有的可讲,有的不可讲?  相似文献   

2.
“只唱一出《香山记》” 在毛泽东看来,众多矛盾之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繁杂工作之中,必有一个是中心.因此,开展工作首先要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或关键,以带动其他.在阐释这一方法时,他多次引用过两句戏文. 1958年6月2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打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后,我就把军队工作推给彭德怀同志了.我做工作就是单打一,搞那么一件事就钻进去了.我也提倡这个方法.有本书叫《香山记》,讲观音菩萨怎么出身,别的我都忘记了,头两句叫作“不唱天来不唱地,只唱一出《香山记》”.我就采用这两句作为方法,这几年是不唱天来不唱地,就是只唱一本别的戏,军事,我就没有唱了.  相似文献   

3.
没事找事     
表哥酒后驾驶受到处罚。这天,他打电话对我说:"我可能被交警误判了。 "我问怎么了,表哥说:"电视上刚拿酒精含量与喝多少白酒、啤酒做过比较,我觉得我喝那点酒,根本就算不上酒后驾车。”  相似文献   

4.
“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早出现于《礼记·中庸》篇,讲的是在没人监督你的时候.自己的所做所为才能最为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情况。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做了更通俗的解释,他说:“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情况下,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而不去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相似文献   

5.
史迪文 《人才瞭望》2014,(4):106-107
1980年8月21日和23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接受了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坊。法拉奇问:"为什么天安门广场节日时,还要挂斯大林的像?我很不理解,斯大林犯下了种种罪行,赫鲁晓夫给予改正,为什么不尊敬赫鲁晓夫却要继续尊重斯大林呢?"邓小平反问法拉奇:"赫鲁晓夫做过什么好事?"法拉奇说:"他谴责了斯大林。"邓小平说:"所以,你就认为这是他做的好事?”他接着指出,斯大林功大于过,新中国成立后,斯大林援助过中国,虽然并非无偿。  相似文献   

6.
讲政治抓关键加速实现人事工作的两个调整周立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还要不要讲政治,怎样讲政治?回答是肯定的.邓小平说"我们要在中仅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如果不讲政治,"如果动摇了...  相似文献   

7.
    
我去公园练剑,在草地上碰到一个散步的老太太,她问:“你这剑多少钱买的?”“六十。”我如实回答。“要是我,我三十多就能买一把。”她惋惜地说。路过亭子,一个做早操的老大妈问:“你这剑多少钱?”“六十。”我小声地说。“在我家那边只卖二三十块钱。”她叹息着说。  相似文献   

8.
王景龙 《人才瞭望》2014,(10):50-51
一、防范诱人高薪和头衔中的骗局 案例简介:城市男孩王某毕业三年.去了多个招聘会.递出数十份个人的信息资料.却一直没有找到招聘单位.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男女公关”的广告.广告称某公司招用“男女公关”二人.月薪五万.对于王某来说“五万”是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数字。王某立即按广告上留下的地址.去某高档写字楼应聘。  相似文献   

9.
金真 《人才瞭望》2013,(1):86-86
人们常会说一句话.叫做“做一行恨一行”。的确.现实生活中真有不少人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满。原因自然是多种各样.比如工资待遇不高、劳动强度过大、上级领导“变态”或是同事相处关系复杂等。总而言之,在他们的嘴里.单位就如同一个地狱.简直就已经是一天也待不下去。  相似文献   

10.
提问:几天前.领导提拔我做分区业务主管.这可是一个又苦又累的差事.可同事们却不这么认为,不但不配合我的工作,还总拿一些难听的话来挤兑我,这让我的工作步履维难.心情也差得不得了,我甚至都有了辞职的想法.你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扈欣华 《人才瞭望》2005,(12):88-88
“工作态度是否端正”这是我们基层评价员工工作的标准之一.在给一个员工做评语时也常常有“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等话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在我们现实的基层管理中是不是真的体会到了“态度”的内涵,我看未必,很多单位都只停留在口头上、字面含义上.没有深刻地去思考它,明确它,使用好它。也就是说,在很多基层单位,“态度”只是一句评语而已。那为什么我们还说,态度管理是基层管理工作的着眼点呢?  相似文献   

12.
完人     
人生有些痛苦是要受的,有些代价是要付的,有些过失是要犯的。总经理对人事主任说:“调一个优秀可靠的职员来,我有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做。”人事主任拿了一件卷宗对总经理说:“这是他的资料,他在公司工作20年,没有犯过错。”总经理说:“我不要20年没有犯过错的人。我要一个人,犯过二十次错误,但是每次都立即改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在《计算机世界》上读到一篇文章,题为《不要输在一开始》。文章说:“前些年,中关村里最热闹的便是一个又一个公司内部不断爆出的裂变新闻,有技术的人与管理者闹崩为常,相容为奇。结果是或单挑一摊独立门户,或自相残杀不了了之,无论是怎样的情况,结局是多年过去,谁也没有做大,谁也没有做好”。读了这篇文章,使我联想起“宁为鸡头,不作凤尾”的俗语。 这句俗语的精神本质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做“凤尾”不如做“鸡头”好。在一个大公司做副总经理,不如在一个小公司里当经理。“中关村公司内部不断爆出裂变的新闻…  相似文献   

14.
你必须得处理这种特殊情况了:已经到了最后的期限,你必须完成所有的工作.但这时你的同事却总是缠着你.每隔两分钟就说:“这是我做过的最痛苦的项目,碰到了很多麻烦.但这样的事情你做起来总是很简单.做得很好……”随着声音的减弱.她希望你能像往常一样说:“好吧.放在那儿,我会处理。”她其实知道.你自己也有成堆的工作要做.但为了更快地摆脱这些麻烦,你只能(再一次)替她做。  相似文献   

15.
孔雀的悲哀     
正在上班,一个同事神秘地对我说:“做一个心理小测验如何?”“说吧!”我的好奇心顿起。“有五种动物,听好了:老虎、猴子、孔雀、大象和狗。你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原始森林里探险,带着这五种动物,一路上险境重重,你不可能将它们全部带到最后,你不得不将它们一一放弃,你会按什么样的顺序放弃呢?”  相似文献   

16.
一错再错     
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否则将会一错再错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这些忠告将使你受益忠身。”  相似文献   

17.
我还很小时.母亲就告诫我:“走路的时候.不管身边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回头、不要顾盼,专心走你的路就是了。”我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路上有不干净的东西,你要招惹了它,就会被摄了魂。”母亲不止一次这样说.我的心中慢慢生出一些对夜晚的恐惧。记得小时候.天黑我是不敢出门的.生怕遇到“不干净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我非常喜欢重庆火锅!即使在英国期间我们全家也每周要吃一次火锅。”2014年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阮雄中笑着说,“说实在的,我已经把我夫人和女儿的味蕾改变成重庆人的口味了,这是在为今后全家落户重庆定居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另类经营术     
我当业务员不久,就接了一个订单:两百床床单。发货时,老板吩咐把正品压下,先把次品发过去。我急了,说:“那怎么行!这是一家大客户,要做回头生意的。”老板笑笑说:“就是要他成为回头客才如此。你只管发货,出了事我兜着。”  相似文献   

20.
在从教的前几年里,一直对于班主任这个头衔不甚了解,只觉得那只是一个平时除了教书之外还需要跟学生接触更多的老师的一个头衔或称谓而已,没有什么专业可言。但直到我开始真正担任了这个头衔之后才知道单单这一个近字所要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爱心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是不可预估和轻视的,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都会令我有所感悟,从中我所得到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头衔而带来的学生单方面表面上的顺从,更多的是与学生在许多次矛盾,冲突,劝导,荣辱与共之后的互相信任与尊重。以下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得出的一点经验与感悟,愿与大家共同分享与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